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微写作若只停留在“写”上,老师一手包揽批改大权,往往教师认真批,学生马虎看。学生被动地接受评价,造成学习过程的不完整,削弱了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自我反思和小结三种微写作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把学习任务回归学生的理念,切实提高微写作评改能力。
【关键词】微写作;内化语言;自我反思;评改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12-01
微写作,是指小型的习作。体现为:用时微、写点微、成篇微。它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一、课堂上的微写作: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的需要,发议论,说心情,记思想,谈感受,补独白,写续写等。
二、生活中的微写作:鼓励学生用两三百字,即兴、及时将自己每天的烦恼或快乐、新奇的发现、随机发生的精彩事件、最真实的感受等记录下来。不必字斟句酌地苦苦推敲,意断时笔止。
长期以来,学生写作只停留在“写”上,只要写完了,就完成了任务。老师一手包揽批改大权,批改时,发现文中不足之处,常喜欢刀砍斧削,改得满纸通红。但事与愿违,往往是教师认真批,学生马虎看。大多数学生只在意作文的分数,有些同学会走捷径,抄袭别人的作品。如此一来,不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更不利于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
再者,评语是老师的内化语言,学生被动地接受评价,学生在老师的评语面前难以领会,无所适从,造成中下生在第二次的作文里,改动不多,有的甚至连错别字仍刺眼地晾在那里。没形成内在的需要,积极性不大;没有内化评语、自我反思,阻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失去了给予习作第二次、第三次生命的黄金时机。
学习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习——评价——发展——学习……构成一个个学习循环,螺旋上升,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必定影响学生的发展。现在,教师的越俎代庖令学生失去了参与评价的机会,造成学习过程的不完整,而单一的评价也削弱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
为了学生的发展,弥补评价的无力,在微写作的实践中,把修改的权利和义务归还学生,让他们真正实现——学生的习作学生改。
一、指点门径,自改自评
首先,提供正确的批改方法。
1.边读边改。通过朗读或默读,找出不当之处:错别字,标点符号,不通顺的句子……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通过阅读,运用语感,学生能迅速地听辨出谬误。
2.润色,运用“增、删”的步骤给文章锦上添花。“增”就是让学生根据习作的要求,围绕中心增加需要的情节、人物、场景等,补充具体生动的词藻,进行修饰,使句子更确切,意思更完整。“删”是针对文章的中心,进行必要的删减,去掉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情节、人物、场景。
3.词句推敲。学生写作文往往满足于读得通,如何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句子是否顺畅,标点运用是否准确,学生要通过比较来修改。
4.统观全局,总体考虑。从题目、中心、首尾、主次处理、分段等对增删之后的微写作进行全方位的修改。
其次,示范讲评。
师将一篇或几篇微写作中计划修改的部分,展示出来,组织学生反复观察、对比、评论,这些地方为什么改,为什么增,为什么删,为什么调,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完后,按实际情况评价,以“作文自评七步法”作为参照进行自评:
1.是否能独立完成微写作?
2.是否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做到词汇生动丰富?
3.是否做到写前构思,写后修改?
4.是否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5.是否懂得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6.中心是否明确,句子是否通顺流畅?
7.请你给自己的微写作评分。
二、生生互评,取长补短
儿童有着强烈的阅读他人微写作的愿望,实现了从被评价者到评价者的角色转换,他们对评改同学的微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生生评改还能弥补在自我评改中,因自己的思维定势、认知水平等限制造成的缺陷。
可采取同桌评、小组评、群体评的形式进行。让他们先邀人互相换读,协商修改。可两人一组,也可几人一组,由一人读,其余人听,发现问题互相研究,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有问题可向老师请教或查资料。一般的小组成员由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组成,强中弱搭配,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在学法上的互相学习也能真正起导向的作用。特别在群评时,让学生评价推荐写得较好的作文,全班评析,并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密切交流;还可推荐优生,一起开经验交流会,说说自己怎么把文章写好的。作文中体现的真情实感在交流中互相感染,使学生特别是中下生习得优秀作文的生成过程和方法。
生生互评,学生从中学会倾听,增进了友谊和合作,同时感悟到作文的根本目的——表情达意,“言为心声”,不是无病呻吟,无中生有,或是为取悦教师家长的虚情假意的产物,而是大胆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结晶,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三、自我反思、及时小结
作文评价要做到课内外结合,如每次习作评选“优秀微写作”,结合课外活动举办“微写作欣赏会”,设立“微写作欣赏栏”,月末評选“优秀小作家”,给学生以荣誉感和成就感。组织学生对同一篇微写作的“修改比赛”;开展“自改微写作经验交流会”等。
每次评价作文后,根据多方评价,作自我反思和小结。平时,建议学生把作文(包括初稿、修改稿、正稿、资料等)保存在文件袋。当某种作文类型训练完后,便让学生把这一系列的作文集中起来,进行纵向反思和小结,好文章“好”在哪里?“差文章“差”在哪里?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或进步,或退步,都要写清来龙去脉,明确下一步该如何改善和发展,再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自我反思和小结三种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把学习任务回归学生的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微写作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改微写作,增强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方能真正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叶圣陶语)的境地。
参考文献
[1]郭素青.“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
[2]何捷.为儿童而教——写作教学进行时系列谈[J].新课程研究,2013(10).
本论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 年度课题《小学中高年级“微写作”教学与实践研究》(1201575038)”的科研论文。
【关键词】微写作;内化语言;自我反思;评改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12-01
微写作,是指小型的习作。体现为:用时微、写点微、成篇微。它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一、课堂上的微写作: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的需要,发议论,说心情,记思想,谈感受,补独白,写续写等。
二、生活中的微写作:鼓励学生用两三百字,即兴、及时将自己每天的烦恼或快乐、新奇的发现、随机发生的精彩事件、最真实的感受等记录下来。不必字斟句酌地苦苦推敲,意断时笔止。
长期以来,学生写作只停留在“写”上,只要写完了,就完成了任务。老师一手包揽批改大权,批改时,发现文中不足之处,常喜欢刀砍斧削,改得满纸通红。但事与愿违,往往是教师认真批,学生马虎看。大多数学生只在意作文的分数,有些同学会走捷径,抄袭别人的作品。如此一来,不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更不利于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
再者,评语是老师的内化语言,学生被动地接受评价,学生在老师的评语面前难以领会,无所适从,造成中下生在第二次的作文里,改动不多,有的甚至连错别字仍刺眼地晾在那里。没形成内在的需要,积极性不大;没有内化评语、自我反思,阻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失去了给予习作第二次、第三次生命的黄金时机。
学习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习——评价——发展——学习……构成一个个学习循环,螺旋上升,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必定影响学生的发展。现在,教师的越俎代庖令学生失去了参与评价的机会,造成学习过程的不完整,而单一的评价也削弱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
为了学生的发展,弥补评价的无力,在微写作的实践中,把修改的权利和义务归还学生,让他们真正实现——学生的习作学生改。
一、指点门径,自改自评
首先,提供正确的批改方法。
1.边读边改。通过朗读或默读,找出不当之处:错别字,标点符号,不通顺的句子……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通过阅读,运用语感,学生能迅速地听辨出谬误。
2.润色,运用“增、删”的步骤给文章锦上添花。“增”就是让学生根据习作的要求,围绕中心增加需要的情节、人物、场景等,补充具体生动的词藻,进行修饰,使句子更确切,意思更完整。“删”是针对文章的中心,进行必要的删减,去掉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情节、人物、场景。
3.词句推敲。学生写作文往往满足于读得通,如何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句子是否顺畅,标点运用是否准确,学生要通过比较来修改。
4.统观全局,总体考虑。从题目、中心、首尾、主次处理、分段等对增删之后的微写作进行全方位的修改。
其次,示范讲评。
师将一篇或几篇微写作中计划修改的部分,展示出来,组织学生反复观察、对比、评论,这些地方为什么改,为什么增,为什么删,为什么调,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完后,按实际情况评价,以“作文自评七步法”作为参照进行自评:
1.是否能独立完成微写作?
2.是否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做到词汇生动丰富?
3.是否做到写前构思,写后修改?
4.是否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5.是否懂得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6.中心是否明确,句子是否通顺流畅?
7.请你给自己的微写作评分。
二、生生互评,取长补短
儿童有着强烈的阅读他人微写作的愿望,实现了从被评价者到评价者的角色转换,他们对评改同学的微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生生评改还能弥补在自我评改中,因自己的思维定势、认知水平等限制造成的缺陷。
可采取同桌评、小组评、群体评的形式进行。让他们先邀人互相换读,协商修改。可两人一组,也可几人一组,由一人读,其余人听,发现问题互相研究,意见一致后动笔修改;有问题可向老师请教或查资料。一般的小组成员由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组成,强中弱搭配,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在学法上的互相学习也能真正起导向的作用。特别在群评时,让学生评价推荐写得较好的作文,全班评析,并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密切交流;还可推荐优生,一起开经验交流会,说说自己怎么把文章写好的。作文中体现的真情实感在交流中互相感染,使学生特别是中下生习得优秀作文的生成过程和方法。
生生互评,学生从中学会倾听,增进了友谊和合作,同时感悟到作文的根本目的——表情达意,“言为心声”,不是无病呻吟,无中生有,或是为取悦教师家长的虚情假意的产物,而是大胆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结晶,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三、自我反思、及时小结
作文评价要做到课内外结合,如每次习作评选“优秀微写作”,结合课外活动举办“微写作欣赏会”,设立“微写作欣赏栏”,月末評选“优秀小作家”,给学生以荣誉感和成就感。组织学生对同一篇微写作的“修改比赛”;开展“自改微写作经验交流会”等。
每次评价作文后,根据多方评价,作自我反思和小结。平时,建议学生把作文(包括初稿、修改稿、正稿、资料等)保存在文件袋。当某种作文类型训练完后,便让学生把这一系列的作文集中起来,进行纵向反思和小结,好文章“好”在哪里?“差文章“差”在哪里?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或进步,或退步,都要写清来龙去脉,明确下一步该如何改善和发展,再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自我反思和小结三种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把学习任务回归学生的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微写作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改微写作,增强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方能真正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叶圣陶语)的境地。
参考文献
[1]郭素青.“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
[2]何捷.为儿童而教——写作教学进行时系列谈[J].新课程研究,2013(10).
本论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 年度课题《小学中高年级“微写作”教学与实践研究》(1201575038)”的科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