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me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文三】
  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
  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浸润你,河流很快就笼罩和充满了你,此时,你没有别的感觉,你只有一个感觉:河流真好,真爽,真美啊。
  你不想再远离河流了,你就入迷地站在河风里,站在河的絮语里,你举目四望,河流太好看了,目光都不知该停放在哪个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
  你该把目光投向哪里呢?你知道了“美不胜收”这个词的来历,要是古人不造这个词,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来的,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
  这时,你看见了河湾里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
  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匐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
  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谁的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啦啦开出来,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流逝,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停留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比如:你正在凝视的那一片片芦苇,此时,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起来,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
  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洁白。
  许多个秋夜,我来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惊。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了两个梦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中的一个细节。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
  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置身于大自然纯美的诗的意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花漫过他们初恋的时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雪白的鹭鸟,还有头顶那雪白的云。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
  看上去,这篇文章“思考”的成分没有前两篇所占的比重大,其实不然。“芦苇荡”是这篇文章的主体意象,但也不要忘记孕育她的“河流”。在诗歌之中,“河流”一直就是时间的象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篇散文,已不仅仅是在欣赏芦苇荡的洁白纯真之美,更是把这种美感,放在了时间的长河里,与记忆,与岁月,与现实,与理想的诗意生活相辅相成。正如文中所说,“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这里面寄寓了作者高远的生活理想,和对美的不懈追求。
  编辑/姚 晟
其他文献
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诗歌赏析  在举国齐心抗击新冠病毒期间,这首诗中的后两句被印在了日本援华物资的包装箱上,一下子广为流传。这句唐诗之所以“火”,大概是因为它用最典雅的方式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们休戚与共,祸福相接。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都能找到共鸣,可见,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  盛唐诗人王昌龄以七绝见长。大
期刊
有时候,我徜徉于书中美丽得仿佛不真实的场景——那座古风典雅的小城,拥有纸窗格子的店铺,繁华的寺庙、旧神社;还有那些繁盛的节日,以及节日里盛装出行的人们,有花枝招展的年轻艺伎和舞女,平凡却又那么独特的小城居民……每当此时我都会迷醉,醉于每一个描写朴素又让人觉得华丽的细节。  这就是《古都》的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吧。  我更沉醉于书中对花的描写和隐喻。开篇的紫花地丁,从千重子记事起就分别寄生在那儿,上下两
期刊
恽寿平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他创造性地发扬了“没骨”写生花卉的传统,形成秀逸明净、格调清雅的“恽体”花卉画风,给花鸟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被尊为“常州画派”的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  所谓“没骨”法,即以柔笔作画,少骨骼少勾勒,只是用清墨或彩墨晕染,绘出来的画一派柔和,好似没有骨头。“没骨画”最高妙的地方就在于如何用水,在这一点上恽寿平独占一绝。他在作画时,根据花卉的特性、生长季节和时间变化,采用
期刊
重庆女孩李七七,刚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书时,有些内向,虽然英语不错,但与人交流经常紧张。为了缓解压力,她找了一些英文片来看。看到好莱坞动作片《霹雳娇娃》时,主角们个个身怀绝技,尤其擅长格斗和射击,让她热血沸腾,很希望自己也能拥有那样的爆发力和果敢精神。  一次和同学去射击场玩儿,从来没有学过射击的她,在第一次使用机关枪时,听到巨大的枪声吓得一抖。她咬着牙打完50发子弹,没想到竟有47发打中
期刊
张炜,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他以饱满的诗情和充沛的叙事力量,展现出人与世界的关系,为理想主义者绘制了气象万千的精神图谱。这个春天,由于新冠病毒肆虐,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世间万物。来自张炜的新作《我的原野盛宴》,以万物有灵、生命平等的理性哲思,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故乡烙印  1956年,张炜出生在山东龙口。整个童年时代,他都在龙口海边的树林里度过
期刊
唐唐:想走出孤独,就要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多参加活动,结交新的朋友。我以前就是这样,总觉得被学习捆得死死的,也没有能灵魂交流的朋友。但是,自从参加了学校艺术团之后,我遇到了很多有共同语言的朋友。我们在学习之外找到一小片放松的空间,一起聊音乐、动漫、娱乐八卦……找到了很多相同的话题,连我妈都觉得我话多了不少。  酌叶:我觉得,我的孤独,主要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自卑。我虽然表面上整天嘻嘻哈哈,其实总觉得自己
期刊
这几天,有一段视频火了,网友看完纷纷留言:“看得我也想捡垃圾!”  短短15秒里,两位武士接连完成帅气下楼梯、利落捡垃圾、深藏功与名地离开等操作,配合完美,帅成典范。  这两位武士打扮的年轻人从哪里来?原来他们来自一个叫时代组婆沙罗(BASARA)的特别剧团。  这个剧团和许多舞台剧社团没什么不一样。但一到周末,有个7人小分队就开始另一份“社会实践活动”:在人流密集的涉谷街头捡垃圾。  他们模仿展
期刊
我是家里年龄最大的孩子。我比我的弟弟大三岁半,比我的妹妹大了九岁。听起来,也许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我可以代替他们做一些事情,照顾好弟弟妹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懒惰而且胆小,常常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  大概在我十三岁的时候,某一天下午,母亲去超市采购晚餐需要的食材,父亲在卧室里睡觉,我和弟弟妹妹像往常一样在院子里玩耍。一切都很正常,直到院子里突然出现了一只蜥蜴。我是第一个发现那只蜥蜴的,我不知道它是
期刊
亲爱的读者们,“小小追梦人”栏目正式上线啦,每期将会由1-2名少先队员,用文字和声音讲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美丽祖国我讲述,红色基因我传承,先锋精神我传扬……看文字、听声音、赏图片,和小小追梦人一起感知、了解和体会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之路,走进美丽的中国梦。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已经发芽,海南岛上到处盛开着鲜花,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自从认识了那条奔腾不息的大江,我就认识了我的南
期刊
我是汪勇,生长于武汉,是一名普通的80后快递小哥。  事情要从大年三十说起,因为疫情的影响,快递公司放假了。晚上我刷到一名来自武汉金银潭医院护士的朋友圈,对方写道:“求助,我们这里限行了,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回不了家,走回去要四个小时。”需求是6点钟发布的,一直没人接单。  “去还是不去”,当时我很纠结,但又很想去做这个事情,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去”。  当时我手里没有任何防护用具,就先去超市买了两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