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需理性选择陪读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陪读部落”故事多
  案例一:晓宇家里条件不算太好,但是,为了晓宇能读个好高中,父母咬牙卖掉了家里的房子,离乡背井,来现在这所学校附近买了房子,轮流请假来陪读。父母还要在家乡那边工作,可家乡没有了“家”,只能在各自单位住职工宿舍,每个周末往返奔波于两地。
  转眼陪读两年了,结果怎样?晓宇不但逃避学习,成绩下滑,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中,我了解到,由于长期的父母陪读,晓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也不会,自理能力非常差,除了写作业,生活上简直是一个废人。而且,由于课余时间很少和同学在一起活动,人际交往出现了障碍,越来越封闭自己,节假日也不愿走出家门。更严重的是,最近还出现了反复洗手的毛病。有时候,晓宇自己也感到非常郁闷烦躁,就会跟妈妈大吵大闹,父亲知道了就严厉管教。结果是晓宇和父母成了“仇敌”,关系非常紧张。心理咨询中,晓宇说到难过处痛哭流涕:“每天回到临时的家里,非常压抑,他们非要来陪读,让我成了这个样子,就怪他们……”
  案例二:这天我接待了一对母女的来访。母亲虽然来访需求很强烈,却怎么也说不清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只是反复说:“孩子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有说有笑,现在却经常沉默无语,对我没有话说了,孩子是不是心理有病了?为了孩子在这里上学,我放弃了工作来陪读。每天孩子上学走了,这里也没有熟悉的朋友,剩下我一个人无所事事,只能孤独地看日出日落,太寂寞了。于是,就盼晚上孩子放学回家。孩子一回来,我就好像看到救星似的,两眼盯在孩子身上,看孩子有一点神情不对,我就神经紧张。孩子说她没什么,只是有时候喜欢一个人静一静,让我放心。可我还是不放心,整天心慌意乱,是不是我自己有病了?”
  女孩告诉我:“我真的没有什么,就是觉得自己长大了,喜欢沉思了。可妈妈却神经过敏,看我深思,就神经兮兮地问我怎么了。妈妈说来找您,我说要不就陪您去,好让心理咨询师帮您治治心病。真的,我觉得妈妈确实是有问题了,妈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您帮帮她吧。不然,说不定哪一天真会弄得我也心理不正常了……”
  当心,陪读“陪”出心病来
  从心理健康角度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陪读现象?
  应该说,陪读对孩子的成长不无积极意义。然而,陪读如果弄得不好,就会如前面两个案例那样,不是把孩子“陪”出心理问题,就是把家长“陪”出心理问题。
  陪读不但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还会削弱孩子
  的生存能力。大凡陪读的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过高,导致孩子心理的强烈反应,使他们本就负重的学习更加负重,本已紧张的神经更加紧张,本有压力的心理更感压力。结果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有的因为压力过大而逃避学业。而陪读的家长作为“专职保姆”,包揽了孩子生活中的一切。这必然导致孩子懒惰的习惯和生活的低能。由于孩子与同学相处的时间减少,很容易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严重的难于适应社会生活。这两点,从第一个案例显而易见。
  陪读生活容易导致家长的心理异常和亲子关系
  紧张。专职陪读的生活方式是不正常的,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必然滋生不正常的种种心态,导致种种心理问题。第二个案例中,妈妈的无所事事,孤独寂寞,精神没有了寄托,生命失去了活力,心灵缺少了生机,其根源就在于不正常的陪读生活。在我接待的陪读妈妈中,大多是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家长这样的心态,必然会给孩子心理带来消极的影响。家长陪读,实际上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过度参与。由于参与过度,亲子就容易心理距离过近,因而对孩子教育过度,关注过头,干预过多,也就很容易引发青春期孩子的抵触情绪,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
  新学年来了,你该怎么办
  最好是不选择陪读。不用家长陪读,鼓励孩子住校,是首选的心理对策。因为,孩子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可以培养自律精神和自理能力;孩子和同学们在一起,多参加集体活动,有利于保持积极向上心态,增进同学感情,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孩子住校不仅要管理自己的生活,还要做好宿舍卫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有助于培养集体观念,锻炼生活能力;孩子在校时间的增多,思想上和学习上都能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更有助于孩子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其次是阶段性陪读。如果孩子确实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需要家长的陪伴一段时间,那么,在入学之初的过渡阶段里,父母也可以考虑陪读一段时间,等孩子基本熟悉新环境之后,及时“撤退”。再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或遇到其他问题,也可以考虑阶段性陪读。只要孩子过了这个阶段,就及时“撤退”。这样的阶段性陪读,可以避免孩子的依赖心理,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最后是指导式陪读。如果确实需要长期陪读,陪读方式也必须调整,避免包办式陪读,采取指导式陪读。指导式陪读,家长不能越俎代庖,通过关心、鼓励、督促、引导等方式,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指导孩子养成应有的学习习惯和必要的自理能力。这样,也有利于家长解脱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做到陪读和生活两不误。家长安排好了自己的生活,心灵自然有所寄托,亲子之间也就可以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亲子关系就会多一些融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又是一个新学年,又要安排孩子新的学习生活了。面对“陪读部落”,你是盲目加入,还是理性选择?
  (马志国 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
其他文献
“家”本来是一个人最温暖的去处,是情感的寄托,是人终生的依靠和牵绊。然而,很多“家”却因错位的关系、错的爱以及父母的不自省,不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甚至还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幸福!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立足现实生活,对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中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全景式的解剖和分析,所有的苦口婆心都是为了一个主题:希望孩子拥有幸福人生的父母们,一定要
陈亮一家住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开发区,家庭成员5人。  在青岛市黄岛区山前村,有一所私立市一类幼儿园。自2010年以来,陈亮、逄秋香夫妇,以及陈亮的父母陈守业、高璇,共为幼儿园投入300万元,为全园300多名孩子全部免除学费。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农村孩子能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高璇一直坚持“微利”办园的原则。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幼儿园发展成有20多间教室、游乐设施齐备的青岛市一类幼儿园。2003年,
摘 要:劳动教育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的作用。目前,学校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劳动教育逐渐弱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不同程度影响着我国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在研学活动中进行劳动教育有助于劳动教育的实现,通过学校的研学活动,将实践活动融入劳动教育教学。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理解劳动含义;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学习劳动方法;促进学生获得劳动经验,提高劳动素质;帮助学生升华劳动
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利.维拉斯奎兹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只有1200克。医生说,这孩子很可能无法存活,即使侥幸活下来,也永远不能走路、说话和正常生活。  医生全力救治下,利兹保住了性命,却患上了一种罕见怪病——每天大量进食,却始终骨瘦如柴。由于体重长期严重偏低,利兹身体虚弱,经常因为生病去看医生。  到了上学年龄,很多学校拒绝利兹的入学申请。在她父母一再央求下,总算有所小学接纳她。入学第一天,利
尴尬境地:女儿人前让我难堪  记得第一次发生这样的情况,是2012年春节回老家时,当着不常见面的奶奶,女儿用脚不停地踢打我玩。知道当面训斥孩子会让老人不爽,我就没有说她;当时我也以为她是偶尔为之,不足为意。  不料此类事情后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女儿不仅当着和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时是这样,而且有时候在街上、公交车上、公园里等公共场合也会这样。例如,坐公交车时,有次女儿在打盹,我提醒她该下车了,她
作为一名喜欢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师,我关注着一切与孩子有关的话题,哪怕是一部电影。比如瑞士影片《想飞的钢琴少年》。初闻影片的名字,大脑出现7短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完全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孩子静与动的两个极端状态,但弹钢琴怎么与飞翔的姿态联系到一起了呢?钢琴里飞出了欢乐的歌?带着弹钢琴的梦想去飞翔?我汗颜思维逻辑蜕化成了小学生作文的构思水平,只好带着好奇心去看电影。  都是幸运的父母  影片的开头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经常有一些流浪汉挨家挨户地敲门,讨要一些食物。住在德克萨斯州特克萨卡纳市里的一个小男孩家里也是这样,常有流浪汉来造访。一天,这个小男孩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家房子的外墙上不知让谁给画上了个记号。男孩不知道这个记号是什么意思,也没在意。过了几天,他听别的孩子说,这个记号是流浪汉们画的,他们发现一些人家的主人比较“好说话”,也就是容易要到食物,就在他们的房子外画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一定程度上远离了生活场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通过“重构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对话课堂,渗透‘生活元素’;实践运用,激发‘生活动机’”的策略连接生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学习兴趣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连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探索
近几天,一向心无城府、嘻嘻哈哈的儿子,似乎有了很重的心事。  我“小心翼翼”地洗了一盘他最爱吃的美国红提,送到他的房间。一番“拐弯抹角”的套问后,他终于气咻咻地告诉我:他和高兴吵架、闹翻了。我大惊,他和高兴,可是一对“尿尿浇蚂蚁”长大的“铁哥们儿”呀,好得拆都拆不开。这是怎么啦?  儿子愤愤地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女同学,长得干净净、清纯纯的样子,男同学都喜欢她。但大家只拿她当‘羊脂玉净瓶’似的,远
陪女儿一起看西班牙影片《海啸奇迹》,我们都被剧情深深地感动着。这部影片再现了2004年印尼海啸的可怕场面,当铺天盖地的滔天巨浪涌来的时候,人类显得那样渺小和无力!虽然这部影片已过去多年,但是影片中表现出的大爱精神却永远也不过时,什么时候观看都能带来心灵的震撼。  影片主要以一个来印尼过圣诞节的家庭为载体,表现了人们在灾难来临之时的无助和坚强。在整部影片中,我看到了太多令人感动的场面,而最令我动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