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法律人格问题论析

来源 :东方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期的人工智能仍属于工具范畴,自主智能机器人的"自主意识"和"表意能力"是赋予智能机器人取得法律人格的必要条件,其"人性化"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法律人格化。"工具论""控制论""拟制论"将渐次成为解决其法律人格的可能方案。自主智能机器人将可能先成为著作权等特定权益的主体,其权益变相归属于公共领域。强人工智能时期可能出现具有拟制法律人格或类法律人格的智能机器人,传统法律制度将出现颠覆性的变革。
其他文献
个人信用信息兼具私权和公共属性,其法益内容既包括个人隐私权在内的人格权及其衍生的财产权,也有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安全、利益及秩序的"超个人法益"。在互联网征信领域,法
本文对<英汉大词典@补编>从收词、释文、例证、注解四方面具体分析阐述了"时代特色"、"实用性"和"独立研编"方针是如何在该词典中充分体现的.同时也指出了该书存在的不足之处
汉代文献所谓「海人之占」,说明「海人」称谓指代的人群有关海洋的知识总结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海人」作为社会身份符号,反映以「海」作为基本生活环境,以海上劳作作为基
在清代宫廷遗留的林林总总的珍贵文物中,有一类被当时档案称作“百什件”的最为特别而引人关注。“百什件”,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人类的一项发明创造,本身具备了一定的创造力。无论是专利法治实践还是理论研究均无法否认,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兼具发明创造工具和发明创造方案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部分法学术语释义的特点(即释义的缺陷)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以若干法学术语为例分析《现代汉语词典》部分法学术语释义存在的科学性问题。作者
期刊
引用语辞典不仅能解决引用语的出处及意义问题,而且还具有更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更广泛的文化功能。它有助于准确理解、解析和评价作品本身,揭示文学沿革的轨迹。大量汇集的语料,反
《后汉书&#183;百官志三》载:“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太医们开具的方剂往往由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和疗效组成,是诊治结果的直观体现。皇宫中的医方不仅是遏制病情的“对策
<汉语大词典>有"得兼",释曰:"兼得,同时获得."所举古汉语例证是<孟子>中的"二者不可得兼".<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也立了"得兼"条,释曰:"即‘兼得&#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