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北烧伤外科60年看烧伤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jxl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回顾湖北烧伤外科60年的历程,对本省烧伤学科发展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就烧伤外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趋势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慢性难愈性创面疾病的诊疗需要树立正确的思路及原则。笔者通过相关国内、国际共识及基于临床经验总结,提出了《中国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思路及原则》。我们认为在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时,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的情况下,应按如下思路及原则顺序考虑。(1)注意创面经清洗后的清洁度。(2)合理清创,避免"过度"或"不彻底"。(3)合理进行致病原因的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4)给予病因学治疗。(5)发现合并症并预防不良转归
我国系统开展创面治疗专科(中心)建设始于21世纪初。基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本文系统回顾了具有中国特色创面治疗专科(中心)建设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特色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建科最早的烧伤专科之一。在享誉国内外的烧伤外科学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教授的开拓下,以朱兆明、郭振荣、柴家科、杨红明、申传安等历届科主任为代表的几代烧伤科人辛勤耕耘、传承创新,科室由单纯治疗型,逐步发展为集专科救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全军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全军烧伤研究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重点学科。目前,科室展开床
简要回顾了我军烧伤、整形外科专业组30年来的历程。烧伤专业组成立于1962年,前身是烧伤协作组,1978年扩大为烧伤、整形外科专业组。组员遍布各军医大学、军区和军种,形成了全军性的学术网络。已举办14届专业学术会议,会议吸引了国内的同行专家,使会议的学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全国性。近年来基础研究活跃,比其他外科专业更为突出。连续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
期刊
创面愈合过程复杂而有序,是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等在机体的调控下完成的生物学过程。恰当的创面处理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创面处理出现了许多新器械、敷料和药物,主要包括抗菌敷料、湿性敷料、精确清创、负压治疗、生长因子和真皮替代物等,为创面处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手段。本文总结了比较确切有效或成熟的创面处理方法,为临床上不同阶段选择适合的创面处理方法提供理论总结和实践依据
目的探讨邻近筋膜皮瓣修复胫前区骨、钢板外露小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胫前区小面积骨、钢板外露患者12例,创面面积为2 cm×2 cm~5 cm×3 cm。彻底清创后在创面内侧或外侧正常皮肤处根据创面大小设计圆形或椭圆形邻近筋膜皮瓣,皮瓣蒂部位于近端,切取后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覆盖创面。本组皮瓣切取面积3 cm×3 cm~6 cm×4 cm。间断缝合皮瓣,皮瓣下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在组织瓣修复颈肩、腋窝及上臂高压电烧伤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2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高压电烧伤颈肩、腋窝、上臂等部位的患者12例,行彻底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3 cm×10 cm~32 cm×15 cm。组织瓣修复术前行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及其分支CTA检查,三维重建主要目标血管及分支,观察拟切取组织瓣利用的轴心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的显
本文简要介绍了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创建60余年来的发展史。一代代科室医务工作者在秉承老一辈专家教授的救治理念,将整形外科的原则及方法应用到深度烧伤创面处理中的同时,进一步将皮瓣外科、显微外科及微创外科等相关领域的新技术,用于多种烧创伤复杂创面及严重瘢痕畸形的修复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技术特色,为推动我国烧伤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我国烧伤康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加压疗法做起,显示了预防与治疗瘢痕增生的双重功效,促进了功能康复,也增强了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此后又陆续开展了醋酸曲安奈德瘢痕内注射、可塑夹板应用、浸浴疗法、器械锻炼、皮肤护理、局部按摩、主动与被动活动、外用抑制瘢痕及色素的药物。21世纪以来,康复手段逐渐增多,开展了心理康复、作业治疗、外用硅酮凝胶、蜡疗及声、光、电、放射治疗,许多医院建立了基金会,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