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0日,季羡林先生亲友齐聚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季羡林憩园,举行纪念季羡林先生逝世五周年追思会,本刊记者一同随往。在季羡林先生生前,本刊曾多次前往拜访,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专访报道。2008年11月前后,就在“季羡林书画被盗卖”传闻闹的纷纷扬扬的时候,本刊对季羡林先生进行面对面的独家专访,还原了事件本身,引起了强烈反响。著名学者唐师曾公开评论该报道“担当道义,比我强”。
2009年7月11日清晨,季羡林先生驾鹤西去,享年98岁。时至今日,与老人的最后一次会面竟恍若昨日,老人温暖有力的双手、深沉的语调,还有那百岁诞辰上的“油旋之约”……
曾无数次设想见到季老的场景,却未料到,季老的第一句话竟是“我腿站不起来了,只能坐着迎你们”。那一刻,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油然而生。我知道这是季老的处事方式,更是老人家对家乡的浓浓深情。
实名登记、测量体温、全面安检……2008年11月,当我们一行3人终于穿越北京301医院的层层关卡,如特工般怀揣小型照相机在安检设备的嘀嗒声中侥幸过关时,悬了一路子的心才终于落下地来。
负责季老起居的山东老乡、护工岳女士早早在季老病房前等候着我们的到来。
“季老在午休,我进去看看。”岳女士边说,边走进季老病房。
“老家那边的客人来看您啦!”病房里传来岳女士和季老的对话,“快让他们进来,我这大懒虫,就知道天天睡觉……”
我心情忐忑地走进季老病房,此时的季老端坐在桌椅前。病房简单朴素,没有豪华装修,也没昂贵的摆设,几幅字画悬挂在墙壁上,各式图书堆满房间角落的一个书架,几尾金鱼在书架旁的鱼缸中玩耍……
如果不是病床前的病历卡上清晰地写着季老的名字,我怀疑这不是传说中的高干病房。
端坐在桌后的季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头发有些稀疏,视力不如去年……但老人的表情透露出一位知识分子的睿智和灵光。按季老意思,我坐在其身边,紧紧握着老人的双手问好,老人眼神中流露出一位长者在等待孩子们到来的期许。
季老对家乡的记忆丝毫没有模糊,他依旧记得多年前与我家中长辈的点滴交往故事,也知道《齐鲁周刊》对自己的多次报道……“您生日那天,我们还会再来,给您带老家的油旋,您爱吃的甜沫……”曾在济南生活过多年的季老对济南油旋情有独钟,曾专门给一家张姓油旋店题过字:“软酥香,油旋张”。
“我不过生日!太麻烦!我生日还多呐!”季老说,“古语说人生70古来稀,现在80岁不稀,90岁不稀,100岁也不稀了。”
季老讲起一个笑话:有一次我去香港,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席间,有一个朋友已经99岁了。另一个朋友举杯祝他“长命百岁”!那位朋友说,“你才祝我再活一年呀!”
告别季老时,我还是深深鞠躬祝福:“祝季爷爷长命百岁!”季老依旧笑“活到百年,我有很多工作还没做完!”谁知,北大的一纸讣告,竟以天堂人间的距离隔断了我和老人的“油旋之约”。
而今,季羡林先生的鼓励和他在我采访本上留下的“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一直在激励着我前进,使我在适应和转变中继续着自己的理想,见证着《齐鲁周刊》的每一次精彩跨越。
谨以此文,纪念季羡林先生。
2009年7月11日清晨,季羡林先生驾鹤西去,享年98岁。时至今日,与老人的最后一次会面竟恍若昨日,老人温暖有力的双手、深沉的语调,还有那百岁诞辰上的“油旋之约”……
曾无数次设想见到季老的场景,却未料到,季老的第一句话竟是“我腿站不起来了,只能坐着迎你们”。那一刻,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油然而生。我知道这是季老的处事方式,更是老人家对家乡的浓浓深情。
实名登记、测量体温、全面安检……2008年11月,当我们一行3人终于穿越北京301医院的层层关卡,如特工般怀揣小型照相机在安检设备的嘀嗒声中侥幸过关时,悬了一路子的心才终于落下地来。
负责季老起居的山东老乡、护工岳女士早早在季老病房前等候着我们的到来。
“季老在午休,我进去看看。”岳女士边说,边走进季老病房。
“老家那边的客人来看您啦!”病房里传来岳女士和季老的对话,“快让他们进来,我这大懒虫,就知道天天睡觉……”
我心情忐忑地走进季老病房,此时的季老端坐在桌椅前。病房简单朴素,没有豪华装修,也没昂贵的摆设,几幅字画悬挂在墙壁上,各式图书堆满房间角落的一个书架,几尾金鱼在书架旁的鱼缸中玩耍……
如果不是病床前的病历卡上清晰地写着季老的名字,我怀疑这不是传说中的高干病房。
端坐在桌后的季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头发有些稀疏,视力不如去年……但老人的表情透露出一位知识分子的睿智和灵光。按季老意思,我坐在其身边,紧紧握着老人的双手问好,老人眼神中流露出一位长者在等待孩子们到来的期许。
季老对家乡的记忆丝毫没有模糊,他依旧记得多年前与我家中长辈的点滴交往故事,也知道《齐鲁周刊》对自己的多次报道……“您生日那天,我们还会再来,给您带老家的油旋,您爱吃的甜沫……”曾在济南生活过多年的季老对济南油旋情有独钟,曾专门给一家张姓油旋店题过字:“软酥香,油旋张”。
“我不过生日!太麻烦!我生日还多呐!”季老说,“古语说人生70古来稀,现在80岁不稀,90岁不稀,100岁也不稀了。”
季老讲起一个笑话:有一次我去香港,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席间,有一个朋友已经99岁了。另一个朋友举杯祝他“长命百岁”!那位朋友说,“你才祝我再活一年呀!”
告别季老时,我还是深深鞠躬祝福:“祝季爷爷长命百岁!”季老依旧笑“活到百年,我有很多工作还没做完!”谁知,北大的一纸讣告,竟以天堂人间的距离隔断了我和老人的“油旋之约”。
而今,季羡林先生的鼓励和他在我采访本上留下的“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一直在激励着我前进,使我在适应和转变中继续着自己的理想,见证着《齐鲁周刊》的每一次精彩跨越。
谨以此文,纪念季羡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