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表面免疫抑制分子的动态变化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r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及其表面程序性坏死因子-1(PD-1)和TGF-β表达水平的变化。

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CHC患者86例,均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健康对照组为30名健康体检者。流式细胞仪检测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和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和未获得SVR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及其表面PD-1和TGF-β表达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结果

86例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获得RVR 29例,EVR 67例,ETVR 79例;随访24周时获得SVR 67例。健康对照组Treg比例为2.18+0.65,CHC组为10.31+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1b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在基线、获得RVR、EVR和ETVR时分别为14.44±3.78、11.01±1.79、8.24±2.98和5.36±1.47;2a基因型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在基线、获得RVR、EVR和ETVR时分别为12.34+2.82、8.99±1.68、7.53±2.96和4.79+1.23,呈逐渐下降趋势。Treg表面PD-1和TGF-β的表达也呈下降趋势。获得SVR和未获得SVR患者的基线PD-1分别为29.11±14.65和37.73±11.65(t=2.15, P=0.04);TGF-β分别为41.20±18.96和56.75±14.42(t=2.66, P<0.01)。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时,PD-1分别为10.36±4.81和36.46±10.52(t=13.95,P<0.01);TGF-β分别为10.06±4.64和45.23±17.85(t=11.85,P<0.01)。

结论

抗病毒治疗后CHC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及其表面PD-1和TGF-β分子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动态检测上述指标可预测抗病毒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手背部深Ⅱ度及深Ⅱ度Ⅲ度混合烧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旨在更好地恢复手部功能,防止畸形。方法通过对14例25只手背部深Ⅱ度及深度混合伤的削刮痂,保留变性真皮大张薄中
目的通过对托吡酯在全身发作性癫痫(EP)治疗前后患儿血浆S-100蛋白,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K-BB)的测定,揭示托吡酯对全身发作性癫痫患儿有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测定
绿叶电站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中,遇花岗岩孤石、漂石(直径≥80cm、含量超过50%)及淤泥含量较大、稳定性差的粉砂层(孔深20~29m左右),槽孔易坍塌。为解决上部槽孔易塌事故,对于地
郭文勤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从事临床、科研数十载,中医理论渊博深厚,学验俱丰,笔者有幸随郭老师出诊,现将老师临床应
“亚健康基础数据库及其数据管理共性技术的研究”是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项目的一项课题,现将部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