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提出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热门词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同时,获取社会学习、工作的综合能力。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分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和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策略,旨在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策略
核心素养是指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育人,通过对学生展开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适应社会需求,从容应对未来社会中的挑战和挫折。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提升学生的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开放性、多元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堂注重学生参与,老师引导,因材施教,突出个性,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度集中的专注力、积极投入学习的热情,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被动的学习化学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
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引导学生的技巧掌握不足,课堂中学生为主意识还没有凸显出来,利用好学生的主动性这一教学手段,对于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教师在解答学生的提问时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充电,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设情境引導学生发挥主动性,不断去思考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教师的创造活力,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实现教学课堂的有效互动 信息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学生主动学习是增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最为有效的一种形式,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情况。当学生对疑难重点提出的问题较多,教师可以加强该模块的详细讲解,如果学生对该部分没有疑问,教师可以不用重复讲解知识点,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整体思维没有发展成熟,形象思维是主要的思维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后,更愿意主动学习知识,在课堂中更加主动积极。创设情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引入,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课程板书内容可以采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的组成”,由于这部分课程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本课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引入中可以将计算机的运作变成小故事,在教学中通过实物、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增强操作实践,激发创意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操作实践,让学生乐于操作、勤于操作、善于操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比赛、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实践操作环节结束后,教师请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交流,指出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学生在学习到好的点子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设计,注重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索的对象,在学生心理形成一种对“是什么”“为什么”的求知状态,可以分为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探究式学习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度集中的专注力、积极投入学习的热情,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被动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在课堂中,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根据课程进度,适时设计一些合作探究环节,小组合作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例如,在学习“访问因特网查找信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增加小组合作环节,请同学们讨论如何从因特网上查找到需要的资源,设计主题,小组分工查找内容,再由小组长将小组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
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学相对于其他科目,除了知识技能以外,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当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开放性、多元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永乐.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9).
[2]于柏民.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学以致用”[J].才智,2019(28).
[3]刘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9(29).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山小学)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策略
核心素养是指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育人,通过对学生展开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适应社会需求,从容应对未来社会中的挑战和挫折。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提升学生的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开放性、多元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堂注重学生参与,老师引导,因材施教,突出个性,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度集中的专注力、积极投入学习的热情,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被动的学习化学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
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于引导学生的技巧掌握不足,课堂中学生为主意识还没有凸显出来,利用好学生的主动性这一教学手段,对于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教师在解答学生的提问时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充电,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设情境引導学生发挥主动性,不断去思考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教师的创造活力,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实现教学课堂的有效互动 信息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学生主动学习是增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最为有效的一种形式,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情况。当学生对疑难重点提出的问题较多,教师可以加强该模块的详细讲解,如果学生对该部分没有疑问,教师可以不用重复讲解知识点,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整体思维没有发展成熟,形象思维是主要的思维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后,更愿意主动学习知识,在课堂中更加主动积极。创设情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引入,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课程板书内容可以采用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的组成”,由于这部分课程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本课的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引入中可以将计算机的运作变成小故事,在教学中通过实物、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增强操作实践,激发创意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操作实践,让学生乐于操作、勤于操作、善于操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比赛、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实践操作环节结束后,教师请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交流,指出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学生在学习到好的点子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设计,注重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索的对象,在学生心理形成一种对“是什么”“为什么”的求知状态,可以分为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探究式学习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度集中的专注力、积极投入学习的热情,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被动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在课堂中,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根据课程进度,适时设计一些合作探究环节,小组合作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例如,在学习“访问因特网查找信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增加小组合作环节,请同学们讨论如何从因特网上查找到需要的资源,设计主题,小组分工查找内容,再由小组长将小组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
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学相对于其他科目,除了知识技能以外,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当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开放性、多元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永乐.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9).
[2]于柏民.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学以致用”[J].才智,2019(28).
[3]刘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9(29).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