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诊\“相气\”理论源流概述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el_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气"理论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在临床诊病中具有重要价值。"相气"自《内经》形成理论框架,经过历代医家的运用和发展,至明清时期趋于完善,真正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诊断方法。尤其是清代汪宏的《望诊遵经》,将《内经》"相气"理论发展为"相气十法",促进了"相气"理论的发展和临床价值的提高,为中医诊断学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在"中医科学化"方针指引下,全国多数地方在1950年代初都开展了中医进修工作,以使中医业者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能够承担更多的医疗预防工作。1954年后,"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逐步得到贯彻执行,"中医科学化"方针被否定,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成为新的政治任务。在西医学习中医过程中,中医本身的学术水平不断受到质疑,遂有吕炳奎倡议中医温课,此后各地普遍开展中医温课。分析中医进修到中医温课演进的曲折历程,以及
期刊
屈永秋中国近代的第1代西医,曾主持北洋医学堂和天津卫生总局等事务,在医疗事业、医学教育和卫生防疫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又曾为多位近代政坛要人诊病,见证了光绪帝、袁世凯之死等历史事件。本文详细介绍了屈永秋的生平,辨析了文献记载的互异之处。
期刊
期刊
老官山汉墓医简《诸病一》对"风"有较为详细的讨论,主要论述了"风邪"和"风病"。《诸病一》讨论了"风邪"的致病特点,从4个角度对"风病"进行分类,讨论了17种"风病"的症候表现。很多内容在传世中医药文献中属首次发现,表明当时对"风邪"和"风病"已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和比较成熟的辨识方法。
期刊
菥蓂(子)作为药品正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一直沿用至今。菥蓂(子)的原植物是今十字花科菥蓂属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全草和种子都可入药。然而,古代多家本草文献对菥蓂(子)的原植物来源记载较混乱,特予以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