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将新授知识转化为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现阶段农村小学生课外作业存在作业时间分配不合理、机械单调、繁重无效、毫无趣味、作业完成缺乏合作与交流、形式过于简单等问题,总结出小学生都有畏难、厌多、图快、求趣的“作业心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作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5-0194-01
小学生过重的负担,会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四基”的巩固提高。减轻小学生过重课外作业负担的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充分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优化数学作业,才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在快乐中做作业,在快乐中学数学。
一、掌握原则,追求“少而精”
小学生作业的布置存在着一个误区。不少老师认为,只要多做题,即所谓的“刷题”,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其实不然。作业试题的选择有很大的学问。如果布置的作业不具有典型性,浪费再多的时间也是于事无补。因此,教师布置作业要少而精,要在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做练习题,确有暂时提高成绩的效果,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往往事倍功半。学好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生巧,以量求质。
二、关注差异,不搞“一刀切”
在课外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提高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作为“作业自助餐”,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种“作业自助餐”的形式可设置三类题目:A类为基本题,作业以单一机械的基础练习为主,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B类是提高题,这类作业主要从单一机械练习和综合多变练习中选一些中等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C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可以选做适合自己的作业。
三、提高兴趣,减负又增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外作业有效性的一个有力保证。为了激发学生对课外作业的兴趣,教师应在“趣”字上做文章。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有学生说:“原来作业也可以这么好玩儿、有趣儿。”学生在这样的游戏作业中,轻松地就把这些既枯燥无味又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加以记忆和理解,也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
四、联系生活,实践中融合
围绕体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后,可以布置了这样的一个作业:统计傍晚时,西南大道湖南路口十字路口10分钟过往车辆的数量,写一个调查报告,分门别类统计各种车辆的数量。把数学与生活紧紧连在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五、分层评价,激励中提升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要在评价中进一步体现这种思想。根据学生的差异,以“成功体验”为依据,以各层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进行分层评价,要求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个班的学生。分层评价表现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题目上,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要求的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比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对于学困生如果算错,及时订正到全对,可以给一个优,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一次或最多两次成功才能得优。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
总之,数学作业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但要有驾驭教材、调控课堂的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设计作业的能力。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怠学”为“乐学”,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而将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作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5-0194-01
小学生过重的负担,会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四基”的巩固提高。减轻小学生过重课外作业负担的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充分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优化数学作业,才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在快乐中做作业,在快乐中学数学。
一、掌握原则,追求“少而精”
小学生作业的布置存在着一个误区。不少老师认为,只要多做题,即所谓的“刷题”,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其实不然。作业试题的选择有很大的学问。如果布置的作业不具有典型性,浪费再多的时间也是于事无补。因此,教师布置作业要少而精,要在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做练习题,确有暂时提高成绩的效果,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往往事倍功半。学好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生巧,以量求质。
二、关注差异,不搞“一刀切”
在课外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提高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作为“作业自助餐”,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种“作业自助餐”的形式可设置三类题目:A类为基本题,作业以单一机械的基础练习为主,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B类是提高题,这类作业主要从单一机械练习和综合多变练习中选一些中等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C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可以选做适合自己的作业。
三、提高兴趣,减负又增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外作业有效性的一个有力保证。为了激发学生对课外作业的兴趣,教师应在“趣”字上做文章。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有学生说:“原来作业也可以这么好玩儿、有趣儿。”学生在这样的游戏作业中,轻松地就把这些既枯燥无味又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加以记忆和理解,也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
四、联系生活,实践中融合
围绕体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后,可以布置了这样的一个作业:统计傍晚时,西南大道湖南路口十字路口10分钟过往车辆的数量,写一个调查报告,分门别类统计各种车辆的数量。把数学与生活紧紧连在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五、分层评价,激励中提升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要在评价中进一步体现这种思想。根据学生的差异,以“成功体验”为依据,以各层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进行分层评价,要求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个班的学生。分层评价表现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题目上,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要求的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比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对于学困生如果算错,及时订正到全对,可以给一个优,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一次或最多两次成功才能得优。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
总之,数学作业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但要有驾驭教材、调控课堂的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设计作业的能力。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怠学”为“乐学”,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而将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