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颜色看国内外文化的差异性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同一种颜色在不同民族中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和情感,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民族的人由颜色所联想到的事物不同或者各自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不同。颜色与吉凶善恶、是非成败关系很大。
  关键词:颜色;象征;文化;民族
  颜色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颜色与政治倾向、颜色与精神内涵,颜色与政治都有很大关系。同一个颜色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含义。下面我们就以颜色和历史文化以及国内外不同民族對不同颜色的理解进行分析。
  一、颜色与历史文化
  1、颜色与历史事件。用颜色象征政治倾向,是20世纪出现的事。1911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以红色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政权,于是,红色就成了“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象征。中国共产党党旗、新中国国旗、解放军军旗均为红色。反映革命斗争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常以“红”为名,如小说《红岩》、舞剧《红色娘子军》、京剧《红灯记》、电影《红珊瑚》等。汉语中也先后出现了一批包含“红”的词语,如“红军”、“红旗”、“红色根据地”、“红区”、“红色政权”、“又红又专”、“思想红”、“红太阳”、“红卫兵”、“红五类”、“红宝书”、“根正苗红”、“红色战斗队”、“祖国山河一片红”等等。与“红”相反,“白”和“黑”在汉语中是“反动、反革命”的象征,如“白军”、“白区”、“白色政权”、“白色恐怖”、“白专道路”、“拔白旗”、“黑帮”、“黑线”、“黑五类”等等。
  2、颜色与精神内涵。在中国文化中,白色与红色相反,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在中文里,白色象征含义为低贱、愚蠢、失败、徒劳等,如我国古代称没文化没功名地位的人为“白丁”,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是打着“白旗”表示投降。同时,白色也是凶丧的象征,亲人死亡穿的白丧服,设白色灵堂等。总之,我国民俗文化中颜色涵义所表现的吉凶、利害、忠邪等心理趋向和道德选择,多受封建等级制度对颜色界定的影响。
  3、颜色与政治。英语、韩国语中也用红色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感情色彩与汉语不同。汉语中,红色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时是褒义,是肯定和赞扬的感情,而英语和韩国语中,红色在此时是中性词,仅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客观现象,有时甚至含贬义。另外,白色和黑色也没有“反动”的象征意义。
  二、国内外不同民族对不同颜色的理解
  1、国内外不同民族对红色的理解。汉民族传统视红色为吉祥喜庆之色,有喜事必用红色。结婚时新娘穿红衣红裤、盖红盖头、新房贴红喜字、点红蜡烛;生孩子吃红蛋;过年贴红对联,挂红灯;英雄戴红花,喜讯、请帖都须写在红纸上… …汉语中,红色具有“吉祥、喜庆、热闹、旺盛、光荣、成功、走运、得宠”等象征意义,如“红火”、“红运”、“红人”、“红角”、“红榜”、“走红”、“开门红”、“满堂红”。红色还象征着正义和忠诚,如“红心向党”、“赤心报国”、“赤胆忠心”、“丹心一片”。汉民族对红色的崇尚,与古代华夏民族对太阳神和火神的崇拜有关。红色是太阳和火的颜色,所以可以驱邪避灾,使人吉祥如意。
  英语民族也重视红色:英国日历上重要的纪念日为红色,欢迎重要客人时用红地毯,英国邮筒是红色,商船旗是红色,大臣的文件匣是红色,地图中的英国也用红色标出。但在英语民族看来,红色只是一种醒目、隆重、庄严的色彩,并不像在汉民族中那样具有浓烈的喜庆色彩。而且与汉语相反,英语中的红色有时具贬抑色彩,象征着“暴力”、“流血”、“危险”、“残酷”、“犯罪”、“淫荡”、“官僚作风”、“负债”等。如the red rules(暴力统治),a red battle(血战),see the red light(危险迫近),red light dis-trit(色情场所),red tape(官僚作风),be in the red(负债、赤字)。
  2、国内外不同民族对白色的理解。白色,汉民族传统为丧事之色,象征悲凉哀悼和凶事。与喜事尚红相反,家有丧事是一片白色世界,亲属穿白衣白裤白鞋、戴白花,房中挂白色挽帐挽联,故丧事又称“白事”,高龄老人去世则称“白喜事”。因为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白属西方,而西方之帝少昊别称“金天氏”,“金”音通“刑”,“金天”即“刑天”,西方之帝为战神、杀神,西方主杀主凶,故丧事着白(何新,1996)。说到底,丧事着白的习俗也与古时方位之神的崇拜有关。
  与汉民族相反,许多民族却将白色视为吉色,西方一些国家新娘穿白色礼服,象征纯洁幸福;一些重要建筑也为白色,如美国政府所在地“白宫”,英国政府所在地“白厅”。英语中含有“白”的词语一般都是褒义,如a white- letter day(吉日),white light(公正、无私的判断),white list(守法人士名单),white lie(善意的谎言),white witch(做善事的女巫)。蒙古族也特别喜爱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吉祥、兴旺等,他们把春节称为“白节”,把新年的头一个月称为“白月”,亲人远行时要抛洒白色的乳汁以祈求平安,新娘上轿时要蘸着白色的乳汁梳头。藏族也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吉祥、喜庆、繁荣、善良和正义的象征。藏族人向尊敬的客人献白色的哈达,藏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记载格萨克王攻占某城池后插上白旗以示胜利。
  3、国内外不同民族对黑色的理解。黑色是煤、墨或夜的颜色,给人以沉重、压抑、阴暗的感觉,在汉民族看来,象征着不吉利、不光彩、狠毒、恐怖、非法、谬误等。一个人倒霉是“走黑运”,干了坏事是给自己或亲人的脸上“抹黑”,心肠狠毒是“心黑”、“黑心肠”,分不清是非善恶是“混淆黑白”、“黑白不分”,危险来临、形势危急是“黑云压城”,非法组织叫“黑社会”,非法交易叫“黑市”,在黑社会中使用的暗语叫“黑话”。
  黑色在许多民族中引起的联想都是不祥的。在西方,黑色还与“死亡、悲哀、不幸”联系在一起。英国习俗有丧事穿黑衣服,法官宣布死刑时戴黑帽。英语中包含“黑”的词语往往具有不光彩、不吉利、邪恶、狠毒、不正当等意义,如black tiding(坏消息),a black future(暗淡的前途),a black- letter day(倒霉的一天),black man(恶魔),black art(妖术、邪术),black money(不义之财),black sheep(害群之马),black- hearted(黑心的)等。总之,在表示吉凶善恶是非等意义方面,汉语中黑与红、黑与白、红与白都是对立的,而在英语中,只有黑与白是对立的,黑与红、白与红则不对立。
  结语
  总之,颜色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的文化含义,使用不同的文化语言。我们只有更好的去学习这种文化差异和颜色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避免颜色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使用的禁忌以及帮助我们更好的运用颜色进行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张美兰,肖晓勇.颜色与中西文化.井冈山学报,2003 年第 2 期.
  [2]陈建民主编.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3]冷德熙.超越神话.北京:东方出版社
  [4]陈丕西.服饰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5]陈莉莉.试析汉英颜色词的社会文化差异.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2)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中国白描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刚柔顿挫、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之为“白描”。白描是支撑一幅工笔画的基础,是先以线造型勾勒,后而随类敷色,层层渲染,形成了工笔白描独特的艺术风格。  寻求美的必经途径  在原始社会是线条的萌芽阶段。随着书写
期刊
审美自由是庄子哲学美学中最核心的范畴,是庄子一生都在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关于如何实现审美自由,庄子基于人性的异化、仁义礼教对人性的束缚等一系列的现实生存困境,提出了“心斋”、“坐忘”的体道之法。“心斋”、“坐忘”是庄子追求审美自由的必要心理过程,具有丰富的美学意味。  一、“心斋”论  “心斋”指的是排除一切外在的欲望以保持内心的虚静。《庄子·人间世》中讲到:“虚者,心斋也”。这表明,“心斋”的特
期刊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我们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面临各种欺凌,使人们误以为要全面的摒弃中国传统文化而学习西方。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中国人民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创造物,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自己
期刊
摘 要:关于“美”,许多哲学家、艺术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解,例如:古希腊抒情诗人彼翁认为“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俄国作家契诃夫认为“人应当一切都美。 包括容貌、服装、心灵和思想”;中国画家吴冠中认为“美比漂亮的价值高”;常言俗语中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关键词:美学;欣赏;哲学  朱先生在开篇就提出了审美理想,即“谈美”能“免俗”,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神秀和慧能之间的因缘,虽然有些研究认为神秀和慧能之间是敌对的关系,但仔细考察历史相关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殊胜因缘:神秀与慧能互为善缘的关系。通过两两关系的考察,尤其是对偈语以及相关的故事梳理后,发现渐悟和顿悟都是弘忍法脉传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后来不同根性的修学佛法者更是指明了方向,即顿渐悟是通达佛果究竟解脱果位的不同方式。  关键词:神秀;慧能;因缘  引言  在
期刊
摘 要:汉代法律在我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将礼的文化传统和法的文化创造相融合,实现了“礼法并用”的汉律儒家化。由汉代法律的儒家化联系到当今社会的依法治国,德治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全面依法治国,既需要区分好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又需要德治与法治的融合,真正实现法律和道德的相辅相成。  关键词:汉律;儒家思想;依法治国  一、汉代法律的“儒家化”  (一)汉代法律儒家化概况  汉代法律的儒家化主
期刊
当林木葱茏的山体地貌、婉约内敛的海天风光和儒释道相融的宗教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大乳山---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集山海滩湾岛湖于一地,流传千年的大乳山传说故事,让无数慕名而来的游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这里每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美,春天百花盛开,满园芳锦;夏季湖水明净,绿树浓荫;秋时层林尽染,如诗如画;到了冬的岁末,瑞雪普降,增美山容。一年四季,诸般景色各各成致。久居此地,会使人生就武陵世外之想
期刊
摘 要:“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阅读此书,扑面而来的是生命的气息,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的关怀。  关键词:山水之美;艺术之美;美学  宗白华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
期刊
摘 要:在大国的崛起进程中,民族精神是其崛起的重要支柱,强国先强“魂”,只有民族精神的复兴和人民信仰的建立,才能激发全民族强烈的归属意识,才能凝聚起全民族磅礴力量,实现全民族的伟大梦想。  關键词:民族精神;信仰;大国崛起  1.引言  秦从一个西部的边陲部落,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38代国君,到了秦始皇时代,一扫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秦朝。在秦的发展中很少有人提及精神力量对
期刊
摘 要:宫崎骏是公认的日本动漫史上的三代动画大师中承前启后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拥有丰富想象力和深邃人文思考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坚持传统手绘的动画创作技巧的孜孜不倦的动画电影实干家。他既吸收和继承了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日本第一代动画大师所开创的绘画技巧和脚本构架思路,又丰富和发展了原有思维模式,独树一帜建构了属于自己的“宫崎骏世界”。其作品集中从生态、人性、意境等方面展现了异于世界其他动画电影派別的美学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