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文明”的学术价值、时代意义和社会作用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他们的文化。”“海国文明”的提出,就是要弥补这种文化缺失,就是要抹平这种不公平的文化待遇。中国众多的海滨邹鲁、滨海胜地创造了影响深远的“海国文明”。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国文明;意义;价值;作用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8-45-2
  福建泉州市泉港区有处蚁山新石器遗址,蚁山人及其聪慧勇敢的后人开启了彪炳千秋的“海国文明”序幕。在泉港区圭峰半岛上,有一座彰显人类智慧和人文关怀的航标石塔——圭峰塔,上面镌刻着一幅气势磅礴的对联:起海国文明,作东南巨镇。
  是的,海国文明!或许您略有耳闻,或许是第一次听说。但您熟悉,或者不熟悉,她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流传千年;您理解,或者不理解,她就在那里,不来不去,璨然绚丽。
  一、掉掉书袋说“海国”
  要了解“海国文明”,首先要解决:什么是“海国”?考据学家有个嗜好,阐述事理一定要引经据典。笔者这里也要翻一翻书袋,窥视古代典籍中“海国”之意义。
  (一)《海国闻见录》
  最早提出“海国”概念的当属清初陈伦炯。陈伦炯系今厦门同安人,其父陈昂曾随施琅平定台湾,又出入东西洋五年搜捕余党。伦炯少从其父,熟闻海道形势。及袭父荫,多处任职地皆滨海之地。陈伦炯于雍正八年(1730),以父子两代人的心血积累写成《海国闻见录》一书,详细介绍中国东北、东南沿海的海洋地貌、水文航运、海防形势和东亚、东南亚的航海知识,尤其是破天荒地介绍了非洲和欧洲的地理情况,是首个画出了东半球地图的中国人。陈伦炯之“海国”,乃指“中国沿海”及“海外之国”。
  (二)《海国记》
  再有关于“海国”的专著,系今江苏苏州人沈复于嘉庆十三年(1808)所著的《浮生六记》之卷五《海国记》。《海国记》记述了大清使团使琉球途经钓鱼岛的见闻,明确记述了古钓鱼台(岛)归属中国。
  (三)《海国图志》
  让“海国”一词为世人瞩目,应归功于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他的《海国图志》一书于1843年1月初版刻印于扬州。该书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四)《海国四说》
  之后还有林则徐幕僚、广东顺德人梁廷枏于1846年所著的《海国四说》一书,这是清末“筹海防夷”著述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该书以中国人述外国事,合《耶苏教难入中国说》、《合省国说》、《兰仑偶说》、《粤道贡国说》为一书。
  中国古人想象中国四周大海环绕,认为中国位于中心,其他的国家都在海外。直到明朝末年,外国传教士利玛窦带来了世界地图,中国人才知道中国不过处于世界的一隅,可仍然对偏于一隅的地图画法于心理上不能认同。
  沈复、魏源、梁廷枏等人仍没有摆脱中国中心观念的影响,“海国”均用来指中国之外的所有“海外之国”。即使是晚清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其实已经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连在一起的,但受“中国中心论”的钳制,只好把“海国”分为“海岸之国”与“海岛之国”,将在地域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称为海岸之国,将真正的“海外之国”称之为海岛之国。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不是“海岸之国”就是“海岛之国”。这显然是掩耳盗铃之举,这样的“海国”自然不能作为本文议题的合理选项。
  而比三人早生近百年的陈伦炯,却难能可贵地摈弃了自大的观念,于《海国闻见录》一书中大胆吸收了西方地理知识,准确将大清国放在欧亚大陆的东部一角。毫不夸张地说,《海国闻见录》一书代表了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地理著作认识世界地理的最高水平,但由于乾隆年间开始的长期闭关锁国等因素,这本书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陈伦炯之“海国”所指的“中国沿海”部分,至今仍有其科学、积极的意义。加上“海国”之“国”,可与“北国之春”、“红豆生南国”之“国”义理一致,窃以为,本文之“海国”应取“沿海(或海滨)国土”之意。
  二、“海国文明”是哪门子文明
  从字面上看,海国文明、海洋文明、海洋文化有类同之处,不是近亲,也应在五服之内。
  《辞海》解释:“文明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具体而言,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而“海洋文明”是指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
  可见,海洋文明是一种综合社会文化,是一种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并且领先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文化,是同时代所有社会文化中的“高富帅”。
  一个国家或地区即使位处海滨,即使有比较发达的海洋文化,并不一定产生海洋文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都靠海,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大河,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海洋的不多,所以也算不上海洋文明。古代日本文明与海洋的关系远比中国文明与海洋的关系密切,然而其文明程度却远不如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华文明,所以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太平洋诸岛的土著文化,其文化与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创造了一些海洋文化,但却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然更算不上海洋文明。
  把海洋文化比作存款,有在银行开户(靠近海洋),基本上会有存款(海洋文化),但这种存款如果无法证明是同时代的首富(处于时代领先地位),就不能称之为“海洋文明”。基于此,“海国文明”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时代意义和社会作用。某一沿海国家或地区具有比较发达的海洋文化(有大量的存款),虽然在同时代不具领先地位(不是首富),但在本区域的各种社会文化中占主要地位(存款是本人资产的主要成份),可称之具有“海国文明”。
  人类在生存、发展的历程中,与浩瀚而又神秘的蓝色空间发生无穷的纠葛,逐步认识了海洋。这一伟大过程,是人类智慧的灵光照临海洋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海洋文化、形成海洋文明的过程。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孕育了灿烂的大陆文化,同时也诞生了辉煌的海洋文化。没有中国首创的多桅多帆、平衡舵、披水板、减摇龙骨等,以及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也就没有了航海业,更谈不上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但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提道:“尽管中国靠海,尽管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远航,但是中国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他们的文化。”这种推论是正确的,但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缺失和时代遗憾,对于千百年来海洋文化一直处于本地区社会文化主要地位的中国沿海的众多区域而言,更是不公平!   “海国文明”的提出,就是要弥补这种文化缺失和时代遗憾,就是要抹平这种不公平的文化待遇。中国不是“海洋文明”的发源地,却可以是“海国文明”的发源地,因为众多的海滨邹鲁、滨海胜地创造了影响深远甚至改变历史的“海国文明”。
  三、“海国文明”的意义、价值和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倡导“海国文明”具有以下重要的时代意义、学术价值和社会作用。
  (一)创新文化体系,把握中华文化发展的新视角
  千百年来国内外众多沿海地区的海洋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主要影响或主导作用,新世纪以来更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成就,这就为关于“海国文明”新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世界文化呈现多极化趋势,世界知识的生产体系发生变化,这为海洋文化发达地区表述自身文化标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术环境。事实上,笔者正是通过“海国文明”寻找创造新理念和新文明的可能性。提出“海国文明”,把沿海海洋文化发达地区,当作一个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和知识的共同体或者空间,这样的一种思维或许过于抽象,或者过于浪漫,因为各相关地区相互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巨大的。但必须明确的是,“海国文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也不只是一个学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课题。为了清晰重述沿海地区灿烂的海洋文化,为了把握世界各民族文化和海洋文明未来发展的新视角,笔者期望“海国文明”能够成为有利的工具。
  (二)强化本土定位,促进地区文化发展的新品牌
  相关海洋文化发达地区追根溯源,明确“海国文明”的本土定位,进一步增强传承历史文化的光荣感和发展“海国文明”的使命感。可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滨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如在福建沿海重点保护发展闽南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南洋文化等特色文化。可通过弘扬“海国文明”,进一步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等基础设施,妥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使“海国文明”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品牌。
  (三)坚定发展自信,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能量
  相关沿海地区在传承和发扬“海国文明”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发展自信,把推动特色海洋经济列入“海国文明”品牌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推进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海洋新兴产业等加快发展。可将沿海港口作为大型装备制造业项目布局的备选基地,合理布局发展临港工业,建设以石化、船舶修造等为重点的临港工业集中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可推广名优新品种和生态养殖模式,建设生态型海水养殖和海水产品加工基地。加快渔港建设,加强海洋科技实验基地及研发平台建设,可加快培育海洋药品、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形成若干以海湾为依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临港经济密集区。
  (四)加强区域交流,构建产业学术发展的新平台
  通过构建“海国文明”相关平台,加强中国沿海地区之间、海峡两岸之间,以及国际沿海地区之间同质文化(海国文明)的交流、联系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建立新型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合作机制。通过开展“海国文明”研讨会、缔结“海国文明”友好城市、“海国文明”历史文化参观旅游、“海国文明”之都评审等形式,加强文化对接与碰撞,推动区域文化资源的深入发掘与研究;加强“海国文明”地区间的传统文化市场合作开发,建设区域共同文化产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流动。
  四、结语
  继承和弘扬海洋文化,奋振“海国文明”雄风,促进中国迈向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文化的价值在于延续,延续的目的在于继承和创新,构建、培育、打造、弘扬一个个包括泉港在内的“海国文明”典范区,将有力推动中华文明的永远进步。于奔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快车道上的中华盛世而言,“海国文明”必将在构建文化强国、致力海国建设、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国强,叶文程,吴绵吉主编.闽台考古[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8.
  [2][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2006,4.
  [3]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文件.
  作者简介:
  陈华发,中国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泉港区政府文化顾问团常务副团长、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协主席,著述三册,编著十二册。
其他文献
期刊
日前,位于姜堰经济开发区的江苏宏泰橡胶助剂有限公司投入近400万元,启动建设国内首家不溶性硫磺研发中心。经过几个月的研发,实验室试验已经取得重大突破,部分规格产品已投
职业类技工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三维动画 MAYA软件专业课时,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自学能力差、掌握软件操作命令的记忆力差、学习主动性及创作创意能力差。这就要求老师要合理运用
江苏新宏大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走科技兴企、项目兴企之路。自主开发和合作开发相结合,研制出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国内领先的机械设备。公司先后与南京大学、北京化
如何挖掘剧本的内涵,揭示人物内心的精神状态营造一个属于这场戏的演出空间,有足够的演区提供给演员表演内心外化、动作的程式更为灯光的效果提供改变的可能等等.
周国桢,生于1931年,湖南省仁县人,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雕塑协会会长,景德镇市美协名誉主席,景德镇
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和所用工具、材料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其审美理念和构成形式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中国文化具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历代画家都崇尚自然,关爱自然,将“自然
詹伟 江西婺源人,200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教授。主修现代陶艺与青花艺术,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教研室副教授、江西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即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还使观者能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