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府学文庙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于济南市大明湖路的济南府学文庙,是我国现存一座重要的府级文庙,它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坐北面南,是济南市域范围内最大的单体古建筑。据史料记载,济南府学文庙原为一组庞大的建筑群,总长247米,宽64〜66米。整个建筑群在一条中轴线上对称展开。从现在保存下来的影壁、大成门、泮池和大成殿四座建(构)筑物上,仍然可以依稀分辨出当年的气势。
  
  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修纂的《历城县志·建置考·三》中就记载:“宋熙宁间郡守李恭始建府学于大明湖南……”,并述及元代学者张起岩在《济南路庙学新垣纪略》中说这座文庙“规制如鲁”,即仿造了曲阜孔庙的规格制度。县志后又记,文庙在金代贞(1213〜1216年)年间毁于金人之乱,元末颓圯。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成化十九年(1483年)拓建。以后又经历数次重修或扩建,到明朝末年,建筑布局臻于完善,奠定了一定的规模。清代对府学文庙修葺不断,但建筑布局变化不大,基本保持了明代以来的建筑布局和规模,某些构件还保留有宋代的遗风。
  


  按文献记载的文庙规制,由南向北的建筑依次为影壁、大成门、戟门牌坊、泮池、更衣所、牺牲所、东西廊庑和御碑亭。文庙的中心建筑是大成殿(清代早期称先圣殿),月台前面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御碑亭。与大成殿正对为戟门,东、西庑将大成殿和戟门连接为一体,形成一座封闭式廊院。再前为屏门,屏门东侧为更衣所,西侧为牺牲所。东、西院墙上设钟英、毓秀两座牌楼。半圆状泮池位于戟门南侧,石拱桥从中间将其一分为二。泮池前为棂星门,门前设方亭和圆亭各一座,方亭名中矩,圆亭名中规。再前为大门,门前设“一”字形影壁为大门对景。大成殿北为明伦堂,堂前东西两侧分列四斋,即志道斋、据德斋、依仁斋和游艺斋。由明伦堂向北为尊经阁,阁前设水池,池上置亭,名曰环碧亭。尊经阁的东面是射圃斋,后有教官宅、儒学门。大明湖的水由文庙东北流入泮池,向北经西庑后墙外绕至尊经阁前,转而向东流出文庙,名玉带河,河的西侧为文昌阁。戟门外近东墙处挖一水池,池上建扇面亭,名飞跃亭。时过境迁,经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现在的文庙与当年相比虽已十分破落,但仍然留下了数座建筑。
  现存的文庙建筑主要有影壁、大成门、泮池和大成殿。琉璃瓦屋面的“一”字形影壁,高约5米,长9.85米,厚0.95米。北墙芯有圆形砖雕装饰图案。从建筑风格上看,应为清代遗物。大成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通进深6.33米,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屋面,门窗为砖石砌筑拱券形。大成门的外檐部则设有重昂五斗攒,明间平身科两攒,次间一攒并有45°斜出拱、侧面无平身科。室内地面用方砖铺墁,台明用青石铺就。泮池意即“泮宫之池”。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济南府学文庙内影壁维修中的大成殿南面泮水,故称泮宫。泮池位于大成门的正后方。池呈向南的弓形,北岸弦长37.4米。池上架以五孔石桥,横跨南北。桥宽2.88米,长19米,系用加工规整的青石筑就。池周以石制望板、望柱围绕。早些时候,芙蓉街上的众多泉水都能汇集到泮池,泮池里的水再通过玉带河,经过曲水亭街到达百花洲。大成殿面阔九间,通面阔34.5米;进深四间,通进深13.88米;通高13.86米;面积478.86平方米。单檐庑殿顶上覆盖黄琉璃瓦。板瓦长23厘米,宽18.5厘米,厚2厘米,为清代琉璃瓦件官式作法。大成殿的大木架为抬梁式结构,柱有收分、侧角及升起,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明间斗拱平身科为两攒,其他各间均为一攒,柱头科、平身科外拽均两攒重昂,昂下有阴刻的华头子,斗拱及拱垫板绘彩画。殿内为减柱做法,设不同标高的天花,明间及次间同一平较低,梢间、尽间同一平较高,梁檩绘有旋子彩画。大殿东、西、北三面围以檐墙,前檐除东西两尽间为菱花槛窗外,其余各间均为六抹头菱花隔扇门。
  


  济南府学文庙多数建筑虽已不存在,但根据史料记载和文庙清晰的基址范围,又根据其自身的建筑物构成,不难辨出文庙昔日的建筑布局。正在进行中的文庙全面恢复对保护文物建筑,弘扬传统文化,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丰富城市景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府学文庙是儒学文化的载体。文庙,亦称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至圣庙,是古人为了祭祀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而修建的庙宇。据史料记载,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下令将孔子故里(今山东曲阜)的孔子故宅三间改作庙堂,岁时奉祀。此为孔庙之始。府学则是古代府级行政机构为培养人才而兴办的学校。唐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诏令“州县学皆立孔庙”,从此,文庙与县学、府学合而为一。宋承唐制,州县修建文庙之风仍盛。济南府学文庙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兴建的。当时济南是齐州州治,并且与孔子的故乡曲阜相距很近,因此在建设中投入了很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使它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明清济南为山东首府,故称作府学文庙。
  文庙的建筑规格及布局除遵循基本礼制外,更与当时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特别是与地方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推崇程度密不可分的。
  府学文庙建成后,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文人墨客云集。从在济南为官的曾巩、苏辙到出身济南的张养浩、李攀龙、周永年等历代名士,都曾到过济南府学文庙,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府学文庙内现存石刻中,以一方“宣圣遗像”(即孔子画像)碑最为重要。这方碑刻原立于大成殿附近。1991年初大明湖路小学校舍维修,挖出了这方带有“吴带当风”之画韵的石碑,现存济南市博物馆。从题记看,应为“吴维岳摹吴道子笔宣圣像”。碑的正中为孔子阴刻画像,碑额题小篆“圣宣遗像”四字,右中部下刻隶书“吴道子笔”四字。释读碑文,可知为明嘉靖间的吴维岳摹刻。右上有行书刻辞七行五十五字,其文如下:
  


  既崇济南郡庠。一日,于方伯万安朱公衡处获睹是像。济南为齐鲁故地,又先师所曾游。因摹勒于石,以永瞻仰。嘉靖庚申岁孝丰吴维岳识。
  这通孔子画像碑亦见于《济南金石志》。该书卷二《金石》部所记“明嘉靖三十九年府学圣像石刻宣圣遗像,篆额四字在画像上横列,石题吴道子笔四字”云云,与碑文正合。
  古代规制的孔庙多有泮池。《诗经·泮水篇》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的诗句。后演绎为士子若中了秀才,到孔庙祭拜时,可在泮池中摘采水芹, 插在帽缘上,以显示自己的文才。文庙的泮池池畔砖壁中央嵌着“思乐泮水”的石刻,就是出自这个典故。古时学童进县学为新进生员,绕泮桥入宫祭拜孔子,叫入泮或游泮。据记载,济南府学文庙的泮池随文庙一起落成,池上有拱形泮桥,共五孔,中间一孔最大,两边对称递减。据考证,这座泮桥是济南市现存最古老的石筑拱形桥。按照惯例,古时一般人进文庙需绕池而行,唯有状元才能从桥上进庙,因此,泮桥也叫状元桥。按照旧时的科举礼制,只有中了状元的人,才可以在文庙前面的头门处不下马。这些规定和说法,或许有着激励学人的用意。
  作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儒家文化标志性的建筑,济南府学文庙在文化史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济南市政府已拨专款对该建筑进行全面维修和恢复,不久赋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府文庙建筑群将重新展现出它的魅力给现代气息日渐浓厚的泉城增添几分凝重。在城市建设和文化生活中充分体现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作用。
其他文献
形制特殊、色彩亮丽、挑花圈案神奇的花瑶女性服饰是民族服饰艺术奇葩。由于花瑶特殊的发展历史,这特殊的服饰形制、亮丽的色彩、神奇的挑花造型始终围绕着一个生生不息主题:
讨论必须追求实效,但有时候会事与愿违,很容易出现这些现象:①冷场,学生发言不积极;②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③讨论偏离主题,抓不住重点,甚至钻牛角尖。针对这三个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通过对妊娠中期高危孕妇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防止染色体病患儿出生。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5月对在本院122例具有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水细胞培养G显带技术,羊水
一、提出问题近年来,各种各样的优课竞赛、基本功大赛课层出不穷。这些课堂有的脱离常态课,表演成分较多,不能作为常态课的样本去推广,而且对这些课堂的教学评价,有的也会忽
世界各国,尤其是社会经济与旅游业均发达的国家,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日益重视社会效益,淡化经济效益。各国注重通过政府及社会的多重调控,不断降低门票价格,甚至以众多景区免费
地质旅游利用现有的地质资源,以一种崭新的角度去发展可持续性的旅游景点。香港地少人多,发展旅游吸引点是极度困难的。香港陆地约有30 %为花岗岩覆盖,其中的一半已在城市之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14例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 14例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患者送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开始推行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对水电厂提出了测算机组检修标准成本的要求。在这一要求下,水电厂应根据机组设备的检修方案测算出相应的检修成本,从而为达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埃洛石复合材料进行改性,获得了新型材料KH-550改性埃洛石,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的检测,证明硅烷偶联剂成功嫁接在埃洛石上.同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