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立体定向微创三针穿刺术清除颅内血肿及控制颅内高压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立体定向微创3针穿刺术清除颅内血肿及控制颅内高压的方法.方法 收集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量为30~70 mL的145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108例).研究组纳入控制术前流程“同意手术至穿刺”时间1 h左右(<2 h)的病例,采用脑立体定向微创(2针)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同时将带有引流管的颅内压(ICP)传感器探头置入血肿对侧侧脑室前角(第3针)内监测并调控颅内压;对照组纳入术前流程“同意手术至穿刺”时间≥2 h的病例,采用脑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单针,设为对照1、2组;2针,设为对照3组),将无引流管的ICP传感器探头置入血肿的上外侧边缘或血肿对侧侧脑室前角内监测颅内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血液清除量,并分析术后颅内压监测值、穿刺针存留时间及血肿残余血液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颅内压控制良好;术中平均清除血肿量(19.62±5.17)mL,术后平均颅内压(7.36±2.17)mmHg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颅内压值均较高,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低;术后2~5 d研究组颅内压值逐步降低,波动较小,分别比较两组术后5 d颅内压值(P<0.05).研究组穿刺针存留时间较短,拔针时残余血液量较少,与对照1组、2组比较,P<0.05;与对照3组比较,研究组能更好地调控颅内高压,改善预后.研究组入院后1周和2周NIHSS量表评分、术后生存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控制手术前流程时间在1 h左右,实施脑立体定向微创2针穿刺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控制颅内高压,减轻脑损害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其他文献
  用环境效益好的石墨粉替代传统轴承中的铅及铅化物制备无铅环保型铜基石墨复合材料.为了研究石墨表面金属化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首先在石墨表面进行化学镀铜及
会议
目的探究舒适性护理在饱胃患者清醒气管插管麻醉恢复躁动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连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急诊饱食状态下进行清醒气管插管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插管的前后顺序进行排号,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性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心率、躁动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文从电热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出发,在电热毯火灾形成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电热毯的火灾危险性及火因鉴别方法。
  本文从多方面入手,阐述了新形势下对建筑物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时,如何研究和解决性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还论述了不确定性分析是性能化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致使感染者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本文介绍了布鲁氏菌病在人畜间的感
  采用不同浓度的盐酸对膨润土进行酸化修饰,优化膨润土的比表面积,酸性能和结构性能。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脱附(N2 Adsorption-desorption)和红外光谱(FTIR)等
会议
  本文以一起车辆火灾事故的调查为例,以火灾现场勘验为重点,分析了火灾发生的条件,认定了火灾原因。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与火灾有关的场所、物品等进行勘查、验证,查找、
膜蒸馏结晶过程是一种可以在温和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溶质和溶剂的回收并实现零排放的高浓度盐水处理工艺.本文对膜材料性能、传质/传热效率等制约膜蒸馏-结晶发展的因素进行了
  本文通过对电线电缆火灾原因及防火性能的分析,并结合相关规范标准,针对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线电缆的选线措施、配线措施和线路的防火措施。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场消防安全设计和验收规范的空白问题,针对现有标准、规范已不能完全适应风电建设快速发展的现状,参照火力发电场消防安全防控体系要求,结合实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