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对口行业发展较、用人需求大,所以旅游类专业已经是本专科院校中专业体系发展较成熟的专业类别,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安排还是社会实践环节设计都已经摸索出普遍可行的内容和方式,其中,中高年级学生的顶岗实习就是教学效果较行之有效的实践环节。虽然旅游类企业基层岗位普遍入职门槛较低,但随着行业企业对于整体员工素质不断提升的要求,高职类学生成为顶岗实习的主力军。
作者与常年接收高职旅游类专业实习生的企业HR们交流中发现,随着在校学生群体普遍进入90后、95后,年龄代的差异明显,出现很多新现象和新矛盾,其中,在顶岗实习环节中暴露出来的心理危机问题因为其引发的问题是多方面、多形式的,所以已经成为校企双方共同关注并竭力探索解决途径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主要心理问题体现
1.对于去实习本身有抵触情绪
早在入学初,多数学校在“专业介绍”环节就会向学生展示各教学环节安排,包括顶岗实习安排,并组织行业企业参观和专业人士讲座等,到了实习安排环节还会组织校-生-企三方见面会,学校配合企业进行实习面试,以期循序渐进让学生享受实习安排。但是每年都会有学生以紫外线过敏无法进行户外岗位工作、实习期与专升生考试培训学习时间冲突等理由抵触甚至拒绝实习。我们面向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4-2018级共5个年纪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不想去实习的学生比例高达34%。
2.实习中抱着“实习鉴定合格万岁”的目标
因为实习考核的重要部分是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成绩,所以部分学生在实习中的重要目标就是“实习鉴定合格万岁”,实习表现得过且过,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群体在问卷中占比例大概为27%。
3.害怕挑战高、难度大、管理严格的岗位
实习企业提供的岗位类别中,那些岗位要求高、难度大或者管理出名严格的,报名人数往往寥寥,比如对于英语口语水平、专业操作技能诉求较高的岗位,就足以击退一拨人。
4.人际关系压力较大
高职类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岗位一般比较基层,属劳动力密集岗位,有较多同
事关系需要适应与融合,同时,作为服务类行业,面客服务是多数岗位的性质,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技能不够熟练、服务技巧和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也额外增加了不少人际压力。
5.角色定位不清晰,职业责任感不足
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时间安排在二年级下开始,5-9月份共持续5个月时间,结束后返校进行三年级课程所以很多学生潜在意识里实习就是完成一段任务,在这段旅游大旺季中因为企业用人临时需求大增,所以员工中实习学生比例高,这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和树立更清晰的职业角色定位是不利的。
6.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较低
受长期形成的群体学习习惯影响,高职学生群体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高,加之企业岗位往往安排“以老带新”,师傅们在岗位中一般按工作流程教授技能,实习生满足于可以按流程迅速上岗,缺乏迫切需要补充知识以便适应工作需要的压力,客观上形成主动学习意识缺失。
二、心理干预研究与尝试
1.通过任务化教学设计强化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为应对学习主动性差的现状,在学校教学环节中逐步推进任务化教学形式设计,在课堂安排上减少教师讲授、增加学生带着任务去主动学习的要求,同时用任务成果展示、项目评比或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此方面的尝试已经初见成效,这也有助于学生跳出问题局部用更大视角去看待问题的视野培养。
2.增加学生的企业认知渠道
在顶岗实习前,多数学校的行业认知安排为企业参观和业内专业人士讲座,这是较快速直观了解企业的方式,但缺点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迪士尼订单班尝试在一年级暑假安排40余天的行业见习,让学生走到岗位上提前亲身感受下工作,有助于培养更真实而全面的行业认知。
3.加强校企信息沟通,及时掌握校企实习动态
顶岗实习环节的校企沟通多数时候是校、企、生三方单线的,来自企业的反馈主要部分往往是实习后鉴定,实习中主要是特殊情况处理,且一般是学生违纪等较大问题的反馈,这时候结果已经形成,学校应对的只是如何处理这些反馈。鉴于此,我校尝试在实习适应期、岗位熟练期等前期環节加强了与企业沟通,除建立多种信息渠道外,也安排指导教师赴学生较集中的实习单位挂职锻炼,与学生同吃同住、主动发现问题并随时与企业联合关注学生动态,防患于未然。
4.建立动态实习管理平台
鉴于顶岗实习环节的校企沟通多数时候是校、企、生三方单线的,我校教务部门已经牵头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但目前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学生在线提交实习信息与实习体会等,指导教师进行批阅和指导,实现了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的无纸化,但这种沟通模式是有滞后性的,且只有师生单向信息沟通,信息具有隐藏性。在功能优化中,建议考虑实现三方信息共享,如果能接入第三方信息平台,如钉钉软件或者企业微信等,可以方便使用,信息及时性也将更高,对于实习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
5.实习协议中多争取轮岗安排
企业出于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因,往往不愿意接受较大规模的实习员工轮岗,但对于学生来说,有效轮岗不仅能增加知识与技能学习,还能够较好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缓冲来自某特定岗位的工作和人际压力。考虑到校企双方在这一环节的冲突,可以尝试在实习定岗时两三个岗位“共享”实习生的安排,虽然前期适应工作的连贯性弱些,但随后的熟练期里学生具备掌握多岗位服务流程与服务技能,成为多面手,满足不同岗位阶段性工作需要和提升工作效率反而是有利的。
7.实习前、中、后三阶段安排专业心理测评与辅导
因为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危机体现形式在实习前、中、后的环节有明显的差
异,所以在这三个阶段引入更有针对性的专业心理测评,在此基础上专业统一邀请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由指导老师配合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实现实习期的过渡、适应,解决心理压力和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后的辅导主要是引导学生更客观对实习工作和实习单位进行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企业观。
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实习中除了面临工作本身的压力外,人际压力凸显,同时还有来自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多方面的影响,所以要切实解决顶岗实习中的心理问题需要校、企、生多方协作,要尝试建立行之有效的实习动态监控与干预平台,工作着力不仅仅放在实习中,更应该在实习前拉长战线,密切校企合作,缩短学生融入时间。
作者与常年接收高职旅游类专业实习生的企业HR们交流中发现,随着在校学生群体普遍进入90后、95后,年龄代的差异明显,出现很多新现象和新矛盾,其中,在顶岗实习环节中暴露出来的心理危机问题因为其引发的问题是多方面、多形式的,所以已经成为校企双方共同关注并竭力探索解决途径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主要心理问题体现
1.对于去实习本身有抵触情绪
早在入学初,多数学校在“专业介绍”环节就会向学生展示各教学环节安排,包括顶岗实习安排,并组织行业企业参观和专业人士讲座等,到了实习安排环节还会组织校-生-企三方见面会,学校配合企业进行实习面试,以期循序渐进让学生享受实习安排。但是每年都会有学生以紫外线过敏无法进行户外岗位工作、实习期与专升生考试培训学习时间冲突等理由抵触甚至拒绝实习。我们面向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14-2018级共5个年纪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不想去实习的学生比例高达34%。
2.实习中抱着“实习鉴定合格万岁”的目标
因为实习考核的重要部分是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成绩,所以部分学生在实习中的重要目标就是“实习鉴定合格万岁”,实习表现得过且过,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群体在问卷中占比例大概为27%。
3.害怕挑战高、难度大、管理严格的岗位
实习企业提供的岗位类别中,那些岗位要求高、难度大或者管理出名严格的,报名人数往往寥寥,比如对于英语口语水平、专业操作技能诉求较高的岗位,就足以击退一拨人。
4.人际关系压力较大
高职类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岗位一般比较基层,属劳动力密集岗位,有较多同
事关系需要适应与融合,同时,作为服务类行业,面客服务是多数岗位的性质,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技能不够熟练、服务技巧和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也额外增加了不少人际压力。
5.角色定位不清晰,职业责任感不足
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时间安排在二年级下开始,5-9月份共持续5个月时间,结束后返校进行三年级课程所以很多学生潜在意识里实习就是完成一段任务,在这段旅游大旺季中因为企业用人临时需求大增,所以员工中实习学生比例高,这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和树立更清晰的职业角色定位是不利的。
6.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较低
受长期形成的群体学习习惯影响,高职学生群体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高,加之企业岗位往往安排“以老带新”,师傅们在岗位中一般按工作流程教授技能,实习生满足于可以按流程迅速上岗,缺乏迫切需要补充知识以便适应工作需要的压力,客观上形成主动学习意识缺失。
二、心理干预研究与尝试
1.通过任务化教学设计强化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为应对学习主动性差的现状,在学校教学环节中逐步推进任务化教学形式设计,在课堂安排上减少教师讲授、增加学生带着任务去主动学习的要求,同时用任务成果展示、项目评比或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此方面的尝试已经初见成效,这也有助于学生跳出问题局部用更大视角去看待问题的视野培养。
2.增加学生的企业认知渠道
在顶岗实习前,多数学校的行业认知安排为企业参观和业内专业人士讲座,这是较快速直观了解企业的方式,但缺点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迪士尼订单班尝试在一年级暑假安排40余天的行业见习,让学生走到岗位上提前亲身感受下工作,有助于培养更真实而全面的行业认知。
3.加强校企信息沟通,及时掌握校企实习动态
顶岗实习环节的校企沟通多数时候是校、企、生三方单线的,来自企业的反馈主要部分往往是实习后鉴定,实习中主要是特殊情况处理,且一般是学生违纪等较大问题的反馈,这时候结果已经形成,学校应对的只是如何处理这些反馈。鉴于此,我校尝试在实习适应期、岗位熟练期等前期環节加强了与企业沟通,除建立多种信息渠道外,也安排指导教师赴学生较集中的实习单位挂职锻炼,与学生同吃同住、主动发现问题并随时与企业联合关注学生动态,防患于未然。
4.建立动态实习管理平台
鉴于顶岗实习环节的校企沟通多数时候是校、企、生三方单线的,我校教务部门已经牵头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但目前主要实现的功能是学生在线提交实习信息与实习体会等,指导教师进行批阅和指导,实现了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的无纸化,但这种沟通模式是有滞后性的,且只有师生单向信息沟通,信息具有隐藏性。在功能优化中,建议考虑实现三方信息共享,如果能接入第三方信息平台,如钉钉软件或者企业微信等,可以方便使用,信息及时性也将更高,对于实习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
5.实习协议中多争取轮岗安排
企业出于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因,往往不愿意接受较大规模的实习员工轮岗,但对于学生来说,有效轮岗不仅能增加知识与技能学习,还能够较好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缓冲来自某特定岗位的工作和人际压力。考虑到校企双方在这一环节的冲突,可以尝试在实习定岗时两三个岗位“共享”实习生的安排,虽然前期适应工作的连贯性弱些,但随后的熟练期里学生具备掌握多岗位服务流程与服务技能,成为多面手,满足不同岗位阶段性工作需要和提升工作效率反而是有利的。
7.实习前、中、后三阶段安排专业心理测评与辅导
因为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危机体现形式在实习前、中、后的环节有明显的差
异,所以在这三个阶段引入更有针对性的专业心理测评,在此基础上专业统一邀请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由指导老师配合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实现实习期的过渡、适应,解决心理压力和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后的辅导主要是引导学生更客观对实习工作和实习单位进行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企业观。
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实习中除了面临工作本身的压力外,人际压力凸显,同时还有来自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多方面的影响,所以要切实解决顶岗实习中的心理问题需要校、企、生多方协作,要尝试建立行之有效的实习动态监控与干预平台,工作着力不仅仅放在实习中,更应该在实习前拉长战线,密切校企合作,缩短学生融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