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培养孩子习惯的最好老师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ing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是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这说明,好习惯和坏习惯都会伴随着孩子一生,并将影响到他一生的发展。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孩子总是把父母作为心中的参照标准,每当我们教育孩子:“你怎么能这么做?”“你怎么又把外面的鞋子穿到房间里来了?”她总是这么回答:“爸爸也是这样做的。”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顿时,我们也无话可说了。可见,孩子在未入学之前是把父母作为其行动的标尺,只要是父母做过的,就是正确的,可以自己去尝试的,而每当这样做了时,却又受到了批评,顿时就觉得自己并没有错,觉得自己很委屈。因此,培养孩子的习惯的最好老师是父母。
  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习惯呢?每当与别的家长在一起交流时,总是追着别人交流家教心得,通过博采众家所长,我们觉得可以从培养这样两个习惯入手。
  购物。孩子小时候在爷爷奶奶身边待了一年多,作为隔代教育的通病,爷爷奶奶总是比较溺爱孩子,绝少批评,而且也养成了乱花钱的坏习惯,每每到了超市总是这也要那也要,有的往往买了却从来不用从来不玩,只是一时兴起。
  平日,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收拾堆积成山的玩具时,可以对她说:“玩具多的都放不下了,每个玩具都要花很多钱,所以今后再碰到相似的玩具就不能再买了。”如果是被孩子遗弃的玩具,我们也可以告诉她:“这个玩具的利用价值不高,当时不买的话就可以省下钱来买别的更好的东西了。”孩子渐渐就会明白珍惜与取舍的意义,就不会乱花钱了。
  对孩子的购物需求,我们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每次到超市,我们都同意她买一件东西,或是玩具,或是零食,但只给买一样。刚开始时,孩子坚决不同意,但我们都坚持原则,经过数次对抗,最终还是我们取得了胜利。现在孩子也知道了到超市购物的“规矩”,每次都经过思考并最终选择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是零食。最令我们欣慰的是有一次孩子的舅爷爷带她去逛超市,让她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让她多选择几样时,她自豪地说:“我爸爸妈妈说只能买一样。”事后,我们也觉得倍有面子,都说我们教育的好。还有一次去买水果,卖水果的为了招揽生意,拿了一个桔子给小孩,她并不去接,还说了一句:“我如果要吃的话,爸爸会买的。”通过这几件事情,使我们对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的确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讲故事。资料上说喜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共同爱好,通过听故事可以增长孩子的知识,丰富孩子的词汇,提高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我们决定从给孩子讲故事入手。首先,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故事,在3岁以下的时候,选择情节简单、活泼有趣的故事。故事都从她熟悉的事物开始,简单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语气动作就深深地吸引了她。同时运用好故事。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我们就利用故事适时地对她进行教育,潜移默化地使她接受社会化教育。据专家分析,幼儿社会化教育含义很广,包括跟别人打交道的能力、学会分享、遵守社会规则、懂得交流合作等等。幼儿的社会化教育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了,比如,要训练1—2岁的孩子具有独立性,要听话,学会控制自己等。如果能将幼儿社会化教育和讲故事联系起来,更能引导孩子建立道德观念,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大公鸡和漏嘴巴》故事能教小朋友认真吃饭,爱惜粮食;《萝卜回来了》教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小马过河》教小朋友动脑筋不怕困难……其实,教育提示只要故事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就行了,如:小朋友要像小公鸡一样认真学习,做事情不要像小猫钓鱼一样三心二意。在3岁以上的时候,就开始讲一些教育意义更深、情节较复杂的故事。如世界著名的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因为我们都是教师更了解孩子阅读量要大的道理,我们力争做到海量阅读,在讲故事时也力争做到语言生动、绘声绘色,故事要具体形象,内容不要太多,重点突出,讲到孩子感兴趣的地方,节奏要放慢一些,声音要有高有低,引起孩子的注意,使孩子容易记住。孩子往往在听完故事后,向我们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这时,我们都会耐心解答,并且鼓励孩子多提问题,以免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讲完故事后,我们还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一些问题,如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发生了什么事情、故事的结局如何等等,通过回答问题,锻炼了孩子的思考和概括能力。
  总之,讲故事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通过故事中的各种形象,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树立正确感和同情心,帮助孩子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不仅如此,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较多的好处。经过近两年的讲故事,我们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幼儿园老师的眼中,孩子的语言表达比同龄的孩子要好一些,2009年我们的孩子在参加芜湖市幼儿才艺展示活动中获得了优秀奖;2010年在芜湖县幼儿讲故事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虽然获奖不代表什么,但这从另一个侧面也是对我们的习惯培养的一种认可。
  儿童的行为习惯加强贵在平时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所以他们要从父母身上得到这些。具体到说话,走路,做事,还包括思维等。在教育时还要注意与孩子沟通,不能让孩子觉得是一种压力,让孩子从生活中感受到这样做好处多多,使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去做到。
其他文献
这天,小墨鼠和语文婆婆一块看电视,忽然在电视里看到“爆”,小墨鼠冷不丁吓了一跳,以为电视机要爆炸了。可仔细一看,原来是“推荐自己”的节目开始了。  小墨鼠疑惑地想:“爆”是不善交际的,今天怎么会“推荐自己”呢?莫不是在卖什么关子?“爆”倒很沉着,他微笑着开始“自荐”:“亲爱的朋友们,过去,我‘爆’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充满火药味的,所以大家很少同我来往。一听到我‘爆’来了,大家就想起了‘爆炸’‘火
蕾切尔·萨斯曼是美国一个普通的摄影师。一次,她在日本旅行,遇见了一棵树。那是一棵日本绳文杉,当时2180岁了。它就伫立在山坡上,树干壮硕、枝条虬曲,树皮上布满深深浅浅、密密麻麻的皱纹。这种美,太安静了,像一首无言的歌,像一个永恒的吻。她被深深地震撼了。  旅行归来,蕾切尔发现这一段经历已经完全融进她生命里了。她想通了:她要去找寻那些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就像那棵繩文杉一样老,甚至更老的生命。  她
夜莺成为  “超级鸟声”之后  经过层层闯关,夜莺终于得到评委和观众评审团的一致认可,被评为森林里本届“超级鸟声”。一时间,夜莺成为森林里的公众人物。  这天,乌鸦和喜鹊碰到了一块,自然而然地也说起了这事儿。  “你知道吗?”乌鸦神秘地“哇”了一声,说:“超级鸟声中的评委白鹤是夜莺爸爸的同学,观众评审团中的黄鹂是夜莺妈妈的朋友的女儿。有它们作后盾,夜莺想不当超级鸟声也不行啊!”  “喳喳喳,真是的
发散思维适用于文言文的阅读吗?答案是肯定的。文言文用字精简,篇幅短小,更是需要在大致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展开大规模的“脑补”,最好能站在古人的角度思考,这样就不难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和所要揭示的道理了。  其实,每一篇文言文都像一个剧本,你要把自己当作导演,怎么把这只有寥寥数句的剧本拍成几十集的电视剧呢?发散思维必不可少,当然,可不能胡思乱想,要合理地联想,如果,再加入一些历史的“胡椒面”,味道会更鲜美
英语精粹  1. I believe you must be here.  2. What are you drinking?  3. Do you want some?  4. There’s some over there.  5. I’m very happy to hear that.  场景一 聚会  Peter: I believe you must be here.  Lisa: A
上机考试,先在备考区等,再经过一扇大玻璃门进考区。  我考完后,在门口摸了良久,就是摸不到玻璃,旁邊一位好心的老师提醒我:“同学,门是开着的。”……
江苏卫视 《最强大脑》官微发微博热烈祝贺第一季选手、“雷达少年”倪梓强被北京大学录取,并透露其在自主招生面试时只用了两分钟就记下了《史记》的三段古文,并打趣提醒道:“大学里也要谈个恋爱哦!”  1997年出生的倪梓强从小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12岁时开始接触全脑记忆培训,曾在多个国际脑力记忆舞台上夺得大奖。2014年,倪梓强成为《最强大脑》选手,在终极对决中挑战牢记《清明上河图》的400个细节,
一哥:  你可能都无法想象,我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气才敢拿起笔给你写这封信,更别说期望得到你的回信了。记得读过的哪本书里有这么一句话“陷入自卑的泥潭”,简直就道出了我现在的处境。如果问自卑的源头在哪里,我会告诉你在脸上。我今年4年级,成绩基本在班里前十名,但一脸的“陨石坑”让我像泄了气的皮球,没有自信面对任何事情,只有埋头学习。以前我特别爱跟着妈妈吃辣椒,吃完脸上就冒痘,我就用手“收拾”它们,谁知道留
食蚊鱼是一种体形很小的鱼类,大概有不到10厘米长的身体,原产于美洲。由于它喜欢吃蚊子幼虫,而且食量非常大,人们也常把它叫防治疟疾的“鱼大夫”。  食蚊鱼无胃,消化道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可谓狼吞虎咽。有时,一个夜晚,一条食蚊鱼便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时能吞食200多只。因此,许多国家利用食蚊鱼灭蚊,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把蚊子幼虫消灭在水体里,可有效地控制蚊子的滋生,对预防通过蚊子传播的传
儿子在看 《熊出没》,我看到场景是冬天,就问:“熊冬天怎么不冬眠呢?  儿子:“成天拍戏哪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