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部清创美容缝合126例临床体会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yu061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观察颜面部外伤急诊清创行美容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因颜面部外伤进行清创缝合的患者126例,采用整形美容缝合技术进行,观察临床愈合效果,并进行回访,评估术后疤痕情况。结果 126例患者面部伤口愈合优良,拆线后皮肤表面平整,对位清晰,伤口呈细线样表现。术后随访1年,无明显色素沉着,伤口瘢痕不明显。结论 整形美容缝合技术应用于颜面部急诊清创具有良好的临床愈合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 面部外伤 美容缝合技术 清创
  随着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和认识,颜面部外伤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人们不仅要求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更在意术后疤痕的大小及美观等问题,尤其对于儿童及年轻女性患者来说,他们往往更注重后者。笔者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因颜面部外伤行急诊清创的患者126例,采用整形美容技术进行缝合,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疤痕不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治患者126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74例;儿童组84例,占66.7%,就诊年龄为10个月~14岁;青年组42例,占33.3%,就诊年龄为14岁~42岁。本组大部分患者受伤后就诊时间为30 min~8h,少数几例在12h之内,最晚不超过24h。本组患者均无生命危险,无明显的组织缺损,病情稳定。
  1.2 伤口分布
  本组患者以额部外伤居多,共54例,占42.9%,其次为面颊部,共33例,占26.2%,其余受伤部位包括眉部、唇部、下颌部、鼻部等,部分患者存在多处挫裂伤,详见表1
  1.3 手术方法
  1.3.1 术前准备:对患者受伤情况进行整体评估,完善相关檢查,必要时行 X 线、CT 等排除颅脑、面颈深部器官损伤。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美容清创缝合,并尽量争取在8 h内进行,若已超过最佳缝合时间,也可在伤口无明显感染征象的情况下进行美容缝合。
  1.3.2 伤口处理:使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常规冲洗清理伤口,清除伤口内异物,如有必要,则剃除周围毛发。由于儿童不能很好配合清创工作的进行,必要时可取得家长的协助。常规消毒铺巾,术区进行局部麻醉,术中仔细探查有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必要时可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按照伤口走向修剪皮缘,对于伤口皮缘挫伤严重,边缘参差不齐的患者,在保证皮肤张力的情况下,可在伤口外周重新设计小梭形切口,并清除坏死组织,彻底止血。
  1.3.3 缝合技巧:内层采用6-0微乔可吸收缝线,要求逐层缝合,对位严密,不残留死腔,并根据伤口的张力情况进行必要的皮下减张,尽量保证真皮层无张力。真皮层采用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即一侧进针点在真皮下方,出针点在表皮和真皮之间,对侧相反,整体呈弧形,线结打在真皮层下方,要求两侧距离表皮一致,所带皮下组织一样多。
  表皮采用6-0普利灵缝合,缝针应距创口边缘2~3 mm,缝线间距3~ 4 mm,要求对位平整,松紧适宜。
  1.3.4 术后处理: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肌注 TAT 1500U。每隔2~3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5~7天后依据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拆线。术后不定期随访,观察伤口疤痕情况。
  2 结果
  本组共126例患者,颜面部伤口均愈合优良,拆线后皮肤表面平整,对位清晰,伤口呈细线样表现。术后随访1年,无明显色素沉着,伤口瘢痕不明显。
  3 讨论
  颜面部外伤在急诊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儿童的外伤,家长们更希望术后疤痕尽可能的小,额部由于位置较为突出,更容易受伤,本组额部外伤占据较大比例,达到42.9%。由于颜面部结构比较复杂,皮下组织含有表情肌,在缝合时要做到严格的逐层对位缝合,争取达到无创伤缝合[1]。一些学者研究表明采用美容缝合技术结合小针细线对浅表外伤进行I期缝合,近远期疤痕不明显[2]。本组患者在清创过程中严格遵守美容缝合技术要求,无菌操作,彻底清洗,严密逐层对位缝合,术中手法轻柔,避免钳夹、撕裂皮肤软组织,拆线时伤口愈合优良,术后随访1年,无明显色素沉着,伤口瘢痕不明显。
  在美容缝合技术上,张力大小是影响术后疤痕的关键因素,术中采用分组织层次缝合,能明显降低组织张力[3]。本组内层采用6-0微乔可吸收缝线,能维持2周以上的组织张力,并且其具有可降解性,不易引起组织排异,在真皮层缝合时要求做到皮下组织严密止血,减少渗出,两侧进出针距离表皮一致,所带皮下组织一样多,彻底消灭死腔,并且由于线结打在真皮下层,避免伤口线结反应的发生,使表皮对位更加整齐。采用6-0普利灵缝合表皮,要求做到对位平整,松紧适宜,为真皮层的组织水肿预留一定的空间,避免拆线时表面产生缝线压痕。
  颜面部是反应一个人精神面貌的枢纽部位,哪怕一点小小的疤痕,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作为整形美容医师,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外观需求。术中熟悉解剖结构,并根据伤口的走向、范围,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设计出符合美学原则的手术方案,做到面部各种解剖标志线及其毗邻器官无变形和移位[4]。总之,熟练应用美容缝合技术修复颜面部伤口,术中精细操作,可最大程度减少术后疤痕的形成,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浩,张纲,郑维银,等.美容缝合技术在领面部创伤中应用的疗效观察[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2):169一171.
  [2]熊凌云,孙家明,杨杰. 局麻下面部浅表外伤的急诊美容清创缝合[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9):1386-1388.
  [3]SingerAJ,GullaJ,HeinM,etal.Single-layerversusdouble-layerclosureoffaciallaceration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Plast ReconstrSurg,2005,116(2):363- 368.
  [4]葛礼正,江燕,郭利刚,等. 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急诊整形美容修复[J]. 安徽医学,2010,31(5):479-480.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老年焦虑症患者应用文拉法辛与艾斯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老年焦虑症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
【摘 要】 目的 总结性探讨分析司米安、毓婷在紧急避孕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对比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140例育龄期妇女,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司米安紧急避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毓婷紧急避孕,对两组患者的避孕成功率和月经改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避孕成功率为92.86%(65/70),对照组的避孕成功率为91.43%(64/70),两组的差异并不明显(P>0.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2例腹殷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应用SL照射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的是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患者,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单纯SL照射治疗和传统的神经阻滞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72.7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8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和观察
【摘 要】 目的 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最佳的时机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并且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把90例患者分为1、2、3三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1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院方主要采用的是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的治疗方式;2组的患者采用的则是,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的治疗方式;3组患者采用
【摘 要】 目的:了解抽检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探讨,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总结改进对策。方法:2015年8月,医院试抽检77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处方,调取患者住院病历、药历,了解患儿年龄等基本情况,临床诊断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依据《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分离与限定日剂量(DDD),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细菌学感染疾病占85.71%、真菌性感染1.30%、病毒性感染占
目的:乳腺疾病发病率非常高,给广大女性患者身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乳腺疾病具有癌变风险,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实际的治疗工作中,需要积极的研究乳腺疾病的治疗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用于耳鼻喉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进行耳鼻喉术后住院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
【摘 要】 目的:观察黄藤素(合成品)与黄藤素(提取品)的药效作用并进行作用比较。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及小鼠耳肿胀实验验证黄藤素(合成品)与黄藤素(提取品)的作用并进行作用比较。结果: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组明显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1),黄藤素(合成品)与黄藤素(提取品)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亦明显降低(P﹤0.05),黄藤素(合成品)组与黄藤素(提取品)组两者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