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学科来说,有必要掌握学习方法也不同,特别是高中数学,它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更复杂的,学生必须学会使用抽象思维方法应用数学知识具体的数学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摆脱传统单一的讲学模式,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由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笔者据自己的多年的经验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研究经验的方法,提出了几个在数学课上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伴随新课标的实施,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并不再是从前的教师唱主角的阶段了,而是重新找回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由此也激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强化了自身的解题技巧及学习的持久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会渐渐地认识到之前陈旧的教法的弊端,进而促使自己不断地去提升教学的水平,改善教学结构。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
一、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谈及数学,很多高中生都心生怯意,觉得数学很复杂、难以把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其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由此推动教学,让数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函数”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对这部分内容形成初步感知。新课教学时,可借助师生互动,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概念,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及奇偶性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由此强化理解。在这一基础上,可提问引导:你有哪些熟悉的函数?函数特点有哪些?函数性质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开展小组交流,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无形中强化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新课学习之后,进入练习环节,对于这一部分要严格控制题量,选取有代表性的习题给学生练习,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其在已有认知基础上实现一定程度的突破。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有层次、有深度的学习中获得自主发展,逐步实现数学学科能力的提升。借助这一教学,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其在充分参与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在不断深入中习得重要知识,由此完善认知结构。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在其疑难处提供帮助,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由此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情境的创设,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可根据内容与需要为学生提供情境,帮助其降低理解难度,深度理解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就能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充分的思考中分析、解决问题,逐步渗透高效的探究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时,由于部分知识点脱离了简单的二维平面,需要学生从三维的角度思考,难度有所增加。面对这一变化,有些学生会不适应,这时教师可创设三维立体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维层面,快速融入新课学习中。在这一基础上,可借助一些具体事物的展示,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桥梁加强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此外,还可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立体图形带到课堂上,沿着翻折的纹路剪开,直接呈现平面图。这样一来,就能帮助学生实现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渡,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促进知识的理解吸收。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这一板块选择直接讲解,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理论传输上,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甚至会打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对于这一情况要有效避免。情境的创设能给学生提供探究支架,让其在枯燥的学习中获得生活灵感,以此展开深入思考。在设计时,不仅要贴合教学实际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兴趣,让其在主动探究的同时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激励学生提高探究学习兴趣
(一)课堂导入方面
课堂介绍是课程的开始,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它要求老师们要用心去做这件事情。研究问题本身就是,老师提问题,学生们去研究。进而完成知识迁移的进程。所以,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注重对于难点和重点的设计,将学生们的热情完全激发出来。在依次提问,将学生们引入讨论问题的模式之中。在此期间,老师们当然也能够把知识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作为导课的内容,引领其进入学习氛围当中。 以几何级数》的知识为例,老师就可以把这些内容放置在导课中完成,并在此时给他们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给他们解答。假设有一张纸,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连续对折这张纸,使它和字典的厚度变得一样。一些学生认为他们至少需要折叠 100 次才能达到字典的厚度。老师可以准备好素材,让他们去亲身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确实纸被折叠以后变得越来越厚。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每次折叠纸的层数。然后他得到一系列数字:1、2、4、8、16、32……教师让学生们探索数字间的联系。他们学习之后,就了解了序列的概念,达到了课堂学习的目标。
(二)学生探究方法方面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独立学习。学习起来一定会觉得非常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遇到困难的情况是不可能的。老师在此时就要完成自己指导的任务。尽可能地保障学生们养成自己自主探究的能力。师生互动的时候,老师要激励学生勇于去大胆实践,启迪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告诉他们不必将自己的眼光局限在眼前的事物上,而应该通过猜测和推理来获得新的知识。就像大家知道的一样,数学知识都是非常抽象的,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要化抽象为实际生活当中的常见的现象,便于他们去理解。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高考时会出很多道题。学生们在还没有上高中之前,对于平面的几何图形,以及立体的几何图形都知之甚少。另外,立体几何对于学生们的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有些同学就是相当缺乏这种能力的。另外,立体几何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也很难让学生理解和记忆。上课的时候,老师们也可以给学生们留足想象的空间。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老师提前就要给学生们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向,应该是先计算出平面圆锥面积和球面面积。进一步假设圆锥体积的公式为 V=13sh,和他们一起去进行学习。而针对三维立体图形,可以让学生们先动手制作一些立体模型,从形态上先认识这些形状。循环使用最新的教法。
(三)灵活运用知识点
数学的所有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针对同一个数学问题,而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决。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上课的时候,老师学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教学水准上面,并且注意将具体的实际应用贯穿到解题的全过程当中。锻炼发散性思维。与此同时,还要布置给学生一定的作业,完成之后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不断地得出新的解法。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架构。
结語
总之,高中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摸索、研究。要紧紧围绕新课改转变观念、创新教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此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凤坤.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2):115-116.
[2]林永川.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18):109-110.
[3]梁恩军.浅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21(18):42-43.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伴随新课标的实施,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并不再是从前的教师唱主角的阶段了,而是重新找回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由此也激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强化了自身的解题技巧及学习的持久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会渐渐地认识到之前陈旧的教法的弊端,进而促使自己不断地去提升教学的水平,改善教学结构。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
一、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谈及数学,很多高中生都心生怯意,觉得数学很复杂、难以把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其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由此推动教学,让数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函数”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对这部分内容形成初步感知。新课教学时,可借助师生互动,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概念,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及奇偶性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由此强化理解。在这一基础上,可提问引导:你有哪些熟悉的函数?函数特点有哪些?函数性质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开展小组交流,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无形中强化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新课学习之后,进入练习环节,对于这一部分要严格控制题量,选取有代表性的习题给学生练习,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其在已有认知基础上实现一定程度的突破。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有层次、有深度的学习中获得自主发展,逐步实现数学学科能力的提升。借助这一教学,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其在充分参与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在不断深入中习得重要知识,由此完善认知结构。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在其疑难处提供帮助,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由此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情境的创设,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可根据内容与需要为学生提供情境,帮助其降低理解难度,深度理解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就能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充分的思考中分析、解决问题,逐步渗透高效的探究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时,由于部分知识点脱离了简单的二维平面,需要学生从三维的角度思考,难度有所增加。面对这一变化,有些学生会不适应,这时教师可创设三维立体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维层面,快速融入新课学习中。在这一基础上,可借助一些具体事物的展示,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桥梁加强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认知。此外,还可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立体图形带到课堂上,沿着翻折的纹路剪开,直接呈现平面图。这样一来,就能帮助学生实现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渡,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促进知识的理解吸收。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这一板块选择直接讲解,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理论传输上,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甚至会打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对于这一情况要有效避免。情境的创设能给学生提供探究支架,让其在枯燥的学习中获得生活灵感,以此展开深入思考。在设计时,不仅要贴合教学实际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兴趣,让其在主动探究的同时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激励学生提高探究学习兴趣
(一)课堂导入方面
课堂介绍是课程的开始,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它要求老师们要用心去做这件事情。研究问题本身就是,老师提问题,学生们去研究。进而完成知识迁移的进程。所以,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注重对于难点和重点的设计,将学生们的热情完全激发出来。在依次提问,将学生们引入讨论问题的模式之中。在此期间,老师们当然也能够把知识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作为导课的内容,引领其进入学习氛围当中。 以几何级数》的知识为例,老师就可以把这些内容放置在导课中完成,并在此时给他们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给他们解答。假设有一张纸,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连续对折这张纸,使它和字典的厚度变得一样。一些学生认为他们至少需要折叠 100 次才能达到字典的厚度。老师可以准备好素材,让他们去亲身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确实纸被折叠以后变得越来越厚。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每次折叠纸的层数。然后他得到一系列数字:1、2、4、8、16、32……教师让学生们探索数字间的联系。他们学习之后,就了解了序列的概念,达到了课堂学习的目标。
(二)学生探究方法方面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独立学习。学习起来一定会觉得非常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遇到困难的情况是不可能的。老师在此时就要完成自己指导的任务。尽可能地保障学生们养成自己自主探究的能力。师生互动的时候,老师要激励学生勇于去大胆实践,启迪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告诉他们不必将自己的眼光局限在眼前的事物上,而应该通过猜测和推理来获得新的知识。就像大家知道的一样,数学知识都是非常抽象的,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要化抽象为实际生活当中的常见的现象,便于他们去理解。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高考时会出很多道题。学生们在还没有上高中之前,对于平面的几何图形,以及立体的几何图形都知之甚少。另外,立体几何对于学生们的空间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有些同学就是相当缺乏这种能力的。另外,立体几何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也很难让学生理解和记忆。上课的时候,老师们也可以给学生们留足想象的空间。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老师提前就要给学生们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向,应该是先计算出平面圆锥面积和球面面积。进一步假设圆锥体积的公式为 V=13sh,和他们一起去进行学习。而针对三维立体图形,可以让学生们先动手制作一些立体模型,从形态上先认识这些形状。循环使用最新的教法。
(三)灵活运用知识点
数学的所有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针对同一个数学问题,而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决。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上课的时候,老师学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教学水准上面,并且注意将具体的实际应用贯穿到解题的全过程当中。锻炼发散性思维。与此同时,还要布置给学生一定的作业,完成之后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不断地得出新的解法。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架构。
结語
总之,高中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摸索、研究。要紧紧围绕新课改转变观念、创新教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此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凤坤.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2):115-116.
[2]林永川.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18):109-110.
[3]梁恩军.浅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21(1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