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品味心灵之美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gat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本课是其中一篇精读课文。金吉娅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小小的年纪有着一颗金子般的童心——她用本应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满足了一位素不相识女孩期盼已久的愿望。像《给予树》一类以体现童心之美为主题的课文教学。我们认为应该紧紧扣住主题,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引导学生想象、朗读、领悟小金吉娅的童心之美。童心之美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案例描述一 品读点化,感受亲情之美
  
  在学生充分体会到圣诞节的热烈气氛和一家人的兴高采烈之后——
  师:哥哥姐姐们是兴高采烈,金吉娅有什么表现?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指名读)
  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不用举手,自己表演表演。(生端坐,不说话)
  师:哦。原来沉默不语就是什么话也不说。什么事也不想。时吗?
  生:不对!应该是什么话也不说,但心里在想着事情。
  师:原来是这样。那么,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些什么呢?请读读课文第1~3自然段,联系起来想一想。
  生:我只买了那么点棒棒糖。妈妈会不会生气。
  师:怕妈妈生气。多体贴的孩子啊!
  生:我没给哥哥姐姐们买像样的礼物。真对不起他们。
  师:心里感到愧疚,可见还是把哥哥姐姐放在心上的。
  生:我给家人买的礼物又便宜又普通,妈妈一定会生气的。
  师:担心妈妈生气,很在乎妈妈的感受。是吧?
  生:我能收到我喜欢的礼物,却不能给家人他们想耍的礼物。我的心里感到很难过。
  师:你真会读书。不仅联系了课文中句子的内容。还体会到了金吉娅难过的心情。
  师:通过对“沉默不语”的理解,我们感受到了金吉娅的担心、愧疚、难过,感受到了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心事重重。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前后语句对比读。师相机点评,引导)
  案例分析 抓住“沉默不语”一词,先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再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设身体验金吉娅此时所想。在学生表达体验、想象时,教师相机点化,使学生很好地体会到了金吉娅的“担心、愧疚、难过”等复杂内心。接着通过感情朗读既表达了这一情感。又深化了体验。
  
  案例描述二 对比体验。感受善良之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理解“沉默不语”,走进金吉娅的内心,感受到了她的心里想着家人。体贴着家人。这么体贴家人的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那么点棒棒糖,却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相关的句子。 (生默读师巡导)
  师:老师发现不少同学画了这句话(出示句子:“可是妈妈……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老师。这个句子少了三个字。
  师:少了哪三个字?
  生:少了“什么都”。
  师:(出示文中的句子)少了这三个字可以吗?
  生(齐):不太好。
  师:为什么?
  生:少了这三个字就不能看出小女孩一样东西都没有。
  生:这三个字可以看出小女孩没有的东西很多很多。
  生:这三个字可以说明小女孩一丁点儿,一丝一毫都没有。
  师:是的。一丁点儿。一丝一毫都没有。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孩子们最喜欢圣诞节。因为他们可以互相赠送礼物。享受快乐,和幸福,可这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同学们想想:她都没有什么?
  生:她没有亲人的关心,她没有爸爸妈妈,她没有欢笑,她没有礼物。
  师:是啊,连个圣诞礼物都没有!金吉娅深深地感受到:我们有那么多的礼物而那个小女孩却——
  生:没有。
  师:我们有父母浓浓的爱。而那个小女孩却——
  生(难过地):没有。
  师:我们有那么多的兄弟姐妹,而那个小女孩却——
  生(摇摇头):没有。
  师:我们有圣诞节的快乐和幸福。而那个小女孩却——
  生(面带愁容):没有。
  师:是啊,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在金吉娅的眼里,她什么都没有。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一生难过地读)
  师:是啊,她什么都没有。(师再指名生读)
  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金吉娅,当你发现这个什么都没有的小女孩时,当你看见她那充满期待的心愿卡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师(走到学生中间):金吉娅,你在想些什么?
  生:多么可怜的小女孩,我要帮助她!
  生:我一定要帮她实现愿望。
  生:她太可怜了,比我们需要帮助,我要帮助她!
  师:可是,那是妈妈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是让你和哥哥姐姐一起分享的,你想清楚了吗?
  生:想清楚了。我要帮助她。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啊,我感受到了你帮助他人的同情心和决心。谁带着这样的一颗心,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指名多位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金吉娅很善良。
  生:我体会到金吉娅热心助人的好品质。
  生:我体会到金吉娅帮助他人的同情心和决心。
  师:体会得真好!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她还送给了她什么?
  生:送给了她关爱。
  生:送给了她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生:送给了她快乐和幸福。
  生:还送给了她温暖和希望。
  案例分析 教师通过“却没有”和“却什么都没有”的比较、通过师生对话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金吉娅的善良;通过学生扮演金吉娅、教师现场采访的体验、学生在浓浓爱意的氛围中深情诵读。更深切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之美。
  
  案例描述三 角色转换,感受行为之美
  
  师:是啊,这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啊!此时,如果我是金吉娅的妈妈,作为妈妈,我曾经生气过,可是,现在,(出示句子:我 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同学们,如果你是金吉娅的亲人,此时。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说说这句话。
  生:我激动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生:我自豪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生:我兴奋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生:我感动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师(音乐响起。在舒缓又略带兴奋的歌声中,动情描述):是啊。我们为自己的家人做出这样了不起的事而感到高兴、自豪和激动,作为妈妈,我——(师范读最后一段话)
  师:这一段话,谁再来读一读?(指名生读,该生读得入情)
  师:你在用自己的心灵朗读,真好!同学们,你们被金吉娅的行为感动了吗?
  生:感动了!
  师:让我们这些受感动的人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生齐读)
  师:多么感人的话。让我们试看把它背下来。 (同桌互背。全班齐背)
  案例分析 感受妈妈从“有些生气”到“紧紧拥抱”的感情巨变,此时教师又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验——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妈妈。曾经生气过,可是,现在你的心情怎样?出示句子:“我感动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让学生进行角色的心情表白。这样,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表达交流,朗读体味,完全进入角色,沉浸在角色的意境之中。
  
  (作者单位:厦门市教科院厦门市翔安区萃英小学 责任编辑:胡本光)
其他文献
我走进了刚刚接手的四班,在我与别的学生相互熟悉的时候,有位学生不停地举手说:“老师,我要提醒你一下,我要提醒你一下。”我侧耳一听,他说的居然是这么一番话:“老师,我们这组的蔡某某是大笨蛋,每次被陈老师叫到办公室里骂完了还是不改,他是我们班的疯子。”  我浑然地看了他一眼,说:“蔡某某同学刚才不是表现得挺好的吗?在老师看来,每一个同学都是聪明的,而且都有不同的聪明。他也一样的非常可爱。”  话音刚落
期刊
教学人教版第七册《长城》第三自然段,学生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时,漏了“才”字。有的学生立即听了出来。学生读完后,我马上组织大家就这个“才”字能不能漏展开讨论。结果大家都认为不能漏。有的说。漏了这个“才”字就不能体现当时劳动人民建筑长城是多么艰辛、不容易。有的说,这个“才”字不但能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建筑长城是多么不易。还能体会到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
期刊
每到星期五傍晚,我家的电话铃声总会及时地响起。这时,我的儿子阿恺就会放下手中的一切冲到电话前,随着一声亲切的呼唤:“外婆……”祖孙俩开始了亲密自在的交谈。  这种电话联系起源于阿恺读小学那年,那时每次我们通话,她最关心的总是阿恺。有时,我就直接叫阿恺自己向她汇报,母亲自然正中下怀。慢慢地,母亲就撇开我,祖孙俩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每周电话联系。由于儿子周末有空,所以他们的通话渐渐固定在星期五傍晚。  儿
期刊
昨天。我们一年级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刚送完最后一批家长。邻班的老师就跑过来不高兴地说:“什么家长会,分明就是吵着调位置的集中会。”  是啊,平时,家长基本不到教室里来,根本不清楚孩子的具体位置。可是,开家长会时,为了便于分发各种资料,家长们都坐在孩子的位置上。这时,看着孩子的各种评价,起码85%的家长都认为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优秀。本来在家长的心中,自家的孩子永远是最聪明和最值得骄傲的。可现在。刚上
期刊
在大学四年师范学生到底学什么?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教学计划对四年的课程早就设计好了。我国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育见习与实习、其他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是如果询问我国的师范生和教师,大学四年到底该学习什么?他们将会给出不同的回答。如果追问,课程体系为什么要这样设置?还有没有更好的课程体系结构?那么师生的困惑会更多。比较一下中美学生的学习内容,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两国教育专业的课
期刊
一、课例研究的内涵和特征    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展开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简称“行动教育”。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为“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三个阶段”是指: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两次反思:①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②,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
期刊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小学作为这个“营盘”是基础教育生生不息的原点。从一个基层校长的角度,我以为,校长必须当仁不让地以“我的校园”的责任感担起全面经营学校的领头人重任,以“我的校园”的视点全面规划学校的工作;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我以为,学校的每位从教者都必须以“我的校园”的主人心态参与经营学校的工作。如此,方能保证这个“营盘”的“铁打”质量,方能保证“流水兵”的质量。新课改以来的教育大环
期刊
新课改以来,现代学校教学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既是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挑战,又是对现代教科研工作的挑战。而从学校教学管理而言,一定要强化人本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顺应时代沿革,突出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性演变。    一、强化人本意识。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第一要素。因此,我校
期刊
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激发孩子进步的动力。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多给孩子一些赏识。是使孩子们将自身潜能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赏识孩子就要给他们平等的爱心。一名优秀教师的魅力,绝不仅仅来自渊博的学识和风度翩翩的外表,更源于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  我曾遇
期刊
当我们的教育从蒙着面纱的古板死寂的气氛中苏醒,教学上的改革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芽来:从洋思现象、衡水经验,到杜郎口神话……色彩缤纷的改革经验无不招惹教育者的眼球。媒体的推介、网络的宣传、报纸的报道铺天盖地,全国各地教育部门也争相“取经”。可谓教育的春天红红火火,花香蝶舞,热闹非凡。  而在这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产生怀疑和担忧的是:在这样轰轰烈烈的学习的大潮中,真正取得“真经”收得实效的,究竟能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