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分析知识付费风起云涌的原因与特性,通过其与传统广播媒体对比,我们希望寻找到两者的异与同,并尝试为传统广播的生存与发展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知识付费;传统广播;危与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8-0093-02
知识付费,百科词条上的定义是,以付费形式获取网络知识点。其本质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通过网络手段实现商业价值。2016年是付费知识元年,2017年知识付费全面爆发,知识付费成为年度热词。
知识付费可以提供多元化服务,其广博的知识覆盖领域、创新能力、获取手段简易、学习形式多样等,对年轻人、特别是白领精英人群有着越来越强的吸引力。以知乎、得到等为代表的社交知识服务平台,逐渐被年轻人、白领精英人群追逐,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空间。本文重点以付费音频App“得到”为研究对象,探究知识付费带给传统广播的影响,从而探求其对传统广播危与机何在。
1 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
得到App,由“罗辑思维”团队出品,提倡碎片化学习方式,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提倡每天花20分钟,通过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扩展认知,从而终身成长。2015年11月得到App上线,知识大咖罗振宇、李笑来、薛兆丰、宁向东、万维钢、武志红等集体入驻,打造大咖专栏。另有《罗辑思维》《每天听本书》《李翔知识内参》、精品课等板块,其中有部分免费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商业、方法技能、创业、心理学、文化、职场等。引导用户充分利用晨起、睡前、马桶上等碎片时间,听懂一本好书、建立全球视野、升级自我认知。号称只服务人群中2%的终身学习者。
研究“得到”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号称是终身学习工具、高效学习工具的App,产品线以年度订阅、每天听本书、电子书、小课题等为主。和其他互联网产品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不同,知识付费多以用户订阅收取用户费用,一般大多按年度订阅收费。万维钢《精英日课》上线不到一年,订阅人数超过11万;《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订阅超过25万。《武志红的心理学课》2017年7月4日上线,上线一周订阅人数突破5万,截至2018年4月,用户订阅量已经超过16万。
2 为什么知识付费能产生那么大的价值
可以说,知识付费是我国互联网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产物。在我国现阶段,以中产阶层或准中产阶层为代表的白领精英人群,需要时刻应对纷繁复杂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对自身前途、发展、命运和社会将可能出现的众多未知等有着深刻的焦虑和危机感,需持续保持学习状态不断积累知识和提升技能,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同时,焦虑已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标签之一,其消费能力在持续增长,压力也在与日俱增。知识付费正契合了这些用户的心理,他们成为知识付费最重要的目标用户。现在已经不再有终身知识、终身技能一说,残酷的事实是,终身学习是必然、必须的,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
事实上,一个人从事什么职业和他的专业关系不大,现在职业和将来职业关系也不大。因此对一个年轻人来说,保持视野的扩张、学习接触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已经越来越重要。于是,“得到”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策略:培育广阔的视野,培养碎片化的学习习惯,终身学习,即“终身碎片跨界学习”。
同时,互联网技术为知识付费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手段。互联网支付大行其道,其便捷让“得到”App订阅数呈爆发式增长。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用户可以实现瞬间付费,完成知识购买。
此外,同样以声音为媒介的付费音频平台,如蜻蜓FM、喜马拉雅FM、知乎及其他知识付费平台接连涌现,用户迅速增长,达到5 000万人。2017年,随着用户需求提升、市场下沉及产业链拓展,这一数字已达到300亿~500亿元。
3 知识付费和传统广播的同与异
知识付费,以碎片化为特征,通过付费获取网络知识,有资讯、课程、咨询等形式。优质内容是知识付费的价值核心。广播,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有100年左右的历史,属于传统媒体。
知识付费(这里特指以“得到”App为代表的音频产品)和传统广播都是以音频播出为主要载体,都是通过声音传播的技术手段传播给用户。
我们研究其异同,是看到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面临着生存危机和发展困难。很多地市级的广播电视已经面临经营困境,而比较之下,知识付费却呈风起云涌之势,吸人气还吸金。从而希望研究两者异同,为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表1比较两者的不同点。
4 知识付费给广播带来的危与机
从近年发展迅猛的付费音频平台“得到”的成功可以看到,听众、用户是愿意付费购买内容的,关键是用户认为物有所值,是对自己有用并能让自己增值的内容,否则就算是免费的,用户也不愿意付出时间成本。
按“得到”199元包年付费,可以计算出其价值。李笑来《通行财富的自由之路》和武志红《武志红的心理学课》订阅都超16万,收入超过3 184万。《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订阅超过25万,收入4 975万。而现在很多地市的单个广播频率的广告收入只有几百万,省会城市很多频率的广告也就1 000多万。所以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困难,体制僵化,缺乏激励机制,节目越做越没生命力,听众也就流失。
为什么用户愿意付费购买音频,而不选取免费的广播呢?因为在用户看来,付費后能从中得到的收获远不止199元,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来提升自己。再对比传统广播节目,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的时间应该用在值得的地方,而不是用来听广播主持人在节目中说无聊的事,浪费时间。
从“得到”成功,对比知识付费和传统广播的异同后,我们体会到互联网带来的深刻变化,体会到广播的危机,也能感受到付费音频的巨大力量和价值。这些知识付费平台大多是以付费购买音频形式为主,广播人应该好好研究其规模、用户等,看看从中可以给广播带来什么借鉴,能否从中找到“互联网+”对广播的启示。
知识付费对传统广播而言带来了冲击,人们可以选择的音频多了,更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需要或喜爱的音频收听,从被动接收传统广播变为主动选择付费音频收听,更具个性化,也更贴合个体需要。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音频具有巨大价值空间,作为传播广播的电台,可以制作更多有针对性的音频,可以走市场的路线,可以走窄播的路线,甚至实现付费收听。传统广播一定要转型,要适应市场,要知道我们听众在哪里,喜欢和需求什么具体內容。只有更好地了解市场,了解听众需要,才能更有的放矢,更好地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润.知识付费为什么会到来?用户付费到底在买什么?[EB/OL].[2017-10-27].文化产业评论,http://m.sohu.com/a/200691646_152615.
关键词 知识付费;传统广播;危与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8-0093-02
知识付费,百科词条上的定义是,以付费形式获取网络知识点。其本质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通过网络手段实现商业价值。2016年是付费知识元年,2017年知识付费全面爆发,知识付费成为年度热词。
知识付费可以提供多元化服务,其广博的知识覆盖领域、创新能力、获取手段简易、学习形式多样等,对年轻人、特别是白领精英人群有着越来越强的吸引力。以知乎、得到等为代表的社交知识服务平台,逐渐被年轻人、白领精英人群追逐,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空间。本文重点以付费音频App“得到”为研究对象,探究知识付费带给传统广播的影响,从而探求其对传统广播危与机何在。
1 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
得到App,由“罗辑思维”团队出品,提倡碎片化学习方式,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提倡每天花20分钟,通过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扩展认知,从而终身成长。2015年11月得到App上线,知识大咖罗振宇、李笑来、薛兆丰、宁向东、万维钢、武志红等集体入驻,打造大咖专栏。另有《罗辑思维》《每天听本书》《李翔知识内参》、精品课等板块,其中有部分免费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商业、方法技能、创业、心理学、文化、职场等。引导用户充分利用晨起、睡前、马桶上等碎片时间,听懂一本好书、建立全球视野、升级自我认知。号称只服务人群中2%的终身学习者。
研究“得到”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号称是终身学习工具、高效学习工具的App,产品线以年度订阅、每天听本书、电子书、小课题等为主。和其他互联网产品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不同,知识付费多以用户订阅收取用户费用,一般大多按年度订阅收费。万维钢《精英日课》上线不到一年,订阅人数超过11万;《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订阅超过25万。《武志红的心理学课》2017年7月4日上线,上线一周订阅人数突破5万,截至2018年4月,用户订阅量已经超过16万。
2 为什么知识付费能产生那么大的价值
可以说,知识付费是我国互联网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产物。在我国现阶段,以中产阶层或准中产阶层为代表的白领精英人群,需要时刻应对纷繁复杂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对自身前途、发展、命运和社会将可能出现的众多未知等有着深刻的焦虑和危机感,需持续保持学习状态不断积累知识和提升技能,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同时,焦虑已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标签之一,其消费能力在持续增长,压力也在与日俱增。知识付费正契合了这些用户的心理,他们成为知识付费最重要的目标用户。现在已经不再有终身知识、终身技能一说,残酷的事实是,终身学习是必然、必须的,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
事实上,一个人从事什么职业和他的专业关系不大,现在职业和将来职业关系也不大。因此对一个年轻人来说,保持视野的扩张、学习接触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已经越来越重要。于是,“得到”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策略:培育广阔的视野,培养碎片化的学习习惯,终身学习,即“终身碎片跨界学习”。
同时,互联网技术为知识付费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手段。互联网支付大行其道,其便捷让“得到”App订阅数呈爆发式增长。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用户可以实现瞬间付费,完成知识购买。
此外,同样以声音为媒介的付费音频平台,如蜻蜓FM、喜马拉雅FM、知乎及其他知识付费平台接连涌现,用户迅速增长,达到5 000万人。2017年,随着用户需求提升、市场下沉及产业链拓展,这一数字已达到300亿~500亿元。
3 知识付费和传统广播的同与异
知识付费,以碎片化为特征,通过付费获取网络知识,有资讯、课程、咨询等形式。优质内容是知识付费的价值核心。广播,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工具,有100年左右的历史,属于传统媒体。
知识付费(这里特指以“得到”App为代表的音频产品)和传统广播都是以音频播出为主要载体,都是通过声音传播的技术手段传播给用户。
我们研究其异同,是看到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面临着生存危机和发展困难。很多地市级的广播电视已经面临经营困境,而比较之下,知识付费却呈风起云涌之势,吸人气还吸金。从而希望研究两者异同,为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表1比较两者的不同点。
4 知识付费给广播带来的危与机
从近年发展迅猛的付费音频平台“得到”的成功可以看到,听众、用户是愿意付费购买内容的,关键是用户认为物有所值,是对自己有用并能让自己增值的内容,否则就算是免费的,用户也不愿意付出时间成本。
按“得到”199元包年付费,可以计算出其价值。李笑来《通行财富的自由之路》和武志红《武志红的心理学课》订阅都超16万,收入超过3 184万。《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订阅超过25万,收入4 975万。而现在很多地市的单个广播频率的广告收入只有几百万,省会城市很多频率的广告也就1 000多万。所以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困难,体制僵化,缺乏激励机制,节目越做越没生命力,听众也就流失。
为什么用户愿意付费购买音频,而不选取免费的广播呢?因为在用户看来,付費后能从中得到的收获远不止199元,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来提升自己。再对比传统广播节目,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的时间应该用在值得的地方,而不是用来听广播主持人在节目中说无聊的事,浪费时间。
从“得到”成功,对比知识付费和传统广播的异同后,我们体会到互联网带来的深刻变化,体会到广播的危机,也能感受到付费音频的巨大力量和价值。这些知识付费平台大多是以付费购买音频形式为主,广播人应该好好研究其规模、用户等,看看从中可以给广播带来什么借鉴,能否从中找到“互联网+”对广播的启示。
知识付费对传统广播而言带来了冲击,人们可以选择的音频多了,更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需要或喜爱的音频收听,从被动接收传统广播变为主动选择付费音频收听,更具个性化,也更贴合个体需要。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音频具有巨大价值空间,作为传播广播的电台,可以制作更多有针对性的音频,可以走市场的路线,可以走窄播的路线,甚至实现付费收听。传统广播一定要转型,要适应市场,要知道我们听众在哪里,喜欢和需求什么具体內容。只有更好地了解市场,了解听众需要,才能更有的放矢,更好地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润.知识付费为什么会到来?用户付费到底在买什么?[EB/OL].[2017-10-27].文化产业评论,http://m.sohu.com/a/200691646_15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