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方言传统 树立文化自信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 间:2017年4月8日
  地 点: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四楼会议室
  主 持 人:冯玉雷 《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总编,作家
  参会人员:(按发言顺序排名)
  贾国江 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诗人
  张存学 甘肃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作家
  巨 虹 《甘肃社会科学》副主编
  赵小钧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作曲家
  张巨鸿 兰州畫院特聘画家,兰州市七里河区文化馆馆员
  马玉蕻 《丝绸之路》杂志社副主编,作家
  杨文远 《丝绸之路》杂志社副主编,作家
  马晓慧 《丝绸之路》杂志社编辑
  赵凌艺 中国甘肃网记者
  伏晓艳 《丝绸之路》杂志社美术编辑
  李 敬 定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常 青 定西市文联主席
  张 慧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宣传部副部长
  连振波 陇中文化研究所所长
  胡政平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总编辑
  包 玺 定西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宣传管理科科长
  冯玉雷 《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总编,作家
  首先,我向提供国家课题资金支持的莫超教授表示感谢!向给予调查活动大力支持的秦安、静宁、隆德、固原、定西的各界朋友表示真挚感谢,因为你们的无私帮助,使得这项田野调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下面,我谨代表调查团将这项活动的缘起作一简单介绍。
  在举行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调查活动之前,《丝绸之路》杂志社与中国甘肃网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术单位、高校的学者已经举办了十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活动是在安特生田野考察的基础上进行,或者说,我们在他开创的华夏文明探源之旅上继续前行。田野调查对于学术研究非常重要。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术单位、高校及科研机构对社会调查重视不够,这与不断大量呈现的考古资料、民俗资料极不相称。
  1900年之前,学者研究主要依靠二十五史,随着敦煌藏经洞、甲骨文、居延汉简和明清档案资料的发现和中国考古学的诞生,极大地开拓了学者视野,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王国维由此提出“二重证据法”(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后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又提出了三重证据(多民族民俗资料)和四重证据(古代实物与图像)研究方法。四重证据法是人类学研究切实可行的治学方法,特别是甘肃,因地缘关系,保存着大量的“二重证据”“三重证据”和“四重证据”,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我们此次考察选择地域主要在六盘山及其以西的葫芦河流域,史前属于前仰韶、仰韶、马家窑及齐家文化圈,又是其后的周秦重要文化圈,考古学、人类学遗存非常丰厚,活态的语言学文化古朴深远,独具特色,可以说是研究华夏文明发生、发展的“活化石”。
  为此,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丝绸之路》杂志社、中国甘肃网、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甘肃分会及陇中文化研究所共同策划、实施了以语言文化调查为主要目标的考察活动。截至目前,中国甘肃网推送专家考察手记60多篇,“两微一端”的点击率超过15万,也采集到大量方言资料和图像资料。活动结束后,我们将编辑出版《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调查活动专刊》,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提供原材料。
  考察过程中,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文明的伟大,是身心的又一次洗礼。感慨万千!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教授、兰州城市学院副校长莫超教授、中国甘肃网张振宇总编因为公务不能参加这次总结会,昨晚特意打来电话,向考察活动顺利结束表示祝贺!向贾校长及各位专家、学者、团友表示问候!
  贾国江 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诗人
  走了
  我们走了
  留下一片荒芜
  我们的爱埋在这里
  像瓦片和陶罐
  几千年后,让人再次探访
  去不断想象
  我们如丝的缠绵
  大野的粗狂
  她们的脚印
  重复当初我们的脚印
  她们的笑容
  回放我们当初的笑容
  她们手中闪光的玩意儿
  像我们曾经怀揣的燧石
  一闪而过,火花四射
  星空透明
  从身边飞速穿越
  今天,我们迎来了“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调查活动”的专家、教授、作家及新闻界的朋友们,在这里举行这次调查活动的最后一站座谈总结活动。我谨代表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向莅临我校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情况。今天来定西师专,大家看到的是两个校名,一个是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个是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这就要从学校的办学历史说起。我们学校的前身是定西教育学院,始建于1979年。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来的定西教育学院改建成立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定西市唯一一所高等学校。2008年9月,由县级建制升格为副厅级建制。2016年底,在合并定西市卫校的基础上,实现了定西校区与校本部行政及教学管理的融合。
  定西校区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在为地方培养合格建设人才、引领地方优秀文化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把陇中文化研究列为学校重大项目。2012年,陇中文化研究所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陇中文学研究”课题并获立项,2015年通过结题验收,填补了学校在国家级社科项目立项上的空白。这次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察团莅临我校,其考察内容与我校人文研究内容有所涵盖和交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必将对我校地方文化研究和人文学科教育、提升学校人文品格和文化内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汇八方涓流,襄教育伟业。我们深知,没有社会支持,教育将失去发展动力;没有教育支撑,社会将迷失前进方向。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将竭诚与社会各界人士并肩携手,双向互动,共创教育文化活跃繁荣的良好局面。
  现在,我为在座各位朗诵一首诗,这首诗是我为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考察成员所作:
  张存学 甘肃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作家
  参加此次语言文化调查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珍贵的机会,在从事写作工作过程中,我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语言问题与历史文化问题。此次考察对于这两个问题都有涉及,并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讲,甘肃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厚,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巨大。
  语言问题是这次考察的主要问题。写作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首先是语言的发声问题,用什么样的语言造句书写,潜在使用母语,更多的是书面语。现在使用的汉语词汇很有限,需要作家从母语的口语中吸纳语言的鲜活性和生命力。在这次考察中,我发现,口语中对词语的运用与书面语差别极大,书面语具有固定性,而母语更开放、鲜活、发散。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被迫接受与吸纳西方文化,自愿或被迫地纳入西方文化浪潮,书面语言与西方接轨,逐渐变更为西式语言。这个过程中,我们原有语言中的一些具有极大价值的东西被挤压,文言文被阻断,白话文被改造,全球化中语言文化损失惨重。文化只有在不断向后看的过程中才能向前走,如今,我们应该整理这种文化的走动历史了,树立起往后走的强烈意识。我们有丰富的民间文学,而民间文学思维在传统思维中是非常真实的,因此,创造者深入民间意义非常重大。
  民间母语在全球化中呈现出一种萎缩,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同时也应当意识到,要把源头性的、大地性的东西抓住,作为资源来发扬光大。
  巨 虹 《甘肃社会科学》副主编
  此次考察途经秦安县、静宁县、宁夏隆德县、定西市。我作为一个秦安人,这次以一个考察团中的外来者身份重新审视家乡的历史文化与语言。秦安有大地湾遗址,此次参观大地湾博物馆与大地湾原始部落遗址,看到7000~8000年前的原始遗迹,非常震撼;听到秦安老人用方言讲述女蜗传说,也比较震撼。在静宁,王知三老人为保存静宁民间方言,特地选择不同地区的方言传承者,讲述民间传说,保存影像资料,很有借鉴意义。在隆德,张家铎先生编纂了《固原方言词典》,详细介绍了固原方言的词汇、用法、意义,令人敬佩。在定西考察团参观了民俗博物馆,也看到了《陇中文化研究》等书籍,可以说定西既有民间积淀也有学术研究,值得我们学习。
  赵小钧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作曲家
  我从上大学期间就开始关注城市與农村的文化差别。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农村的文化处于一种劣势,但实际上文化与经济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因此,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心,甘肃在经济发展方面不能与沿海发达地区相媲美,但作为文化大省,在中华历史上具备不可忽视的地位与意义。此次考察中发现,从秦安到静宁,再到隆德、定西,方言中有很多的共性词,如“nia”(娘)、“da”(爸)的发音,另从文物器形(陶器、青铜器)来看,这些地方的文化发展也是比较一致的,说明这些地区是一个统一的文化圈。因此,研究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整体研究,而不能将其分割开来。
  张巨鸿 兰州画院特聘画家,兰州市七里河区文化馆馆员
  甘肃有丰厚的文化土壤,涵盖史前文化、周文化、秦文化、李唐文化,还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甘肃又是三大高原交汇之处、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中原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之地、多元民族文化交汇之地,独一无二。李唐之后,文化东移。
  中国古代以含蓄、典雅、温润为美,不论是文学还是艺术,都以此为审美标准,但在五四运动之后,语言不再如此,尤其是如今社会上很多不雅的网络词语泛滥,非常值得重视。在这近100年中,我们收获了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但也失去了很多,面对这种矫枉过正的情况,就需要正本清源,回去寻根,本着严谨的治学精神,找回祖先遗留的优秀之处。
  马玉蕻 《丝绸之路》杂志社副主编,作家
  语言是纽带,文化是桥梁,丝绸之路是一条红飘带,把人们联结在一起。此行我们了解、学习了许多方言,听沿途的老人讲古今、说历史,收获许多。除了方言调查,我们还踏访了许多古城、遗址、驿站、丝绸之路古道,理清了历史脉络,清水河流域、葫芦河流域、关陇大地历史丰厚,脉络相关,只有亲自走访,才能体味领会历史的渊源,才能明白黄天厚土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杨文远 《丝绸之路》杂志社副主编,作家
  在此次考察中,我更多地了解了甘肃语言文化的丰富多彩,行走在陇右道丝绸古道上,整个关陇文化圈文化的厚重感让人心生敬畏,听到众多民俗学家用方言所讲的神话、传说、故事,听语言学专家解析方言的源头,许多千年前的语言符号仍然在使用,妙趣横生,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这次考察网上推送的考察成果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也赢得了全国各地许多文化界人士对甘肃陇原大地的赞美。我在微信上这样回复一位江南文友:如果想要做大文化,如果想要出大作品,一定要多来陇右,多来西北走走看看。
  马晓慧 《丝绸之路》杂志社编辑
  考察结束,我有几点感想。首先,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陇右,这里的风土人情、民俗遗风让我倍感亲切,有些方言与我的家乡陕西省洛川县非常接近,令我有回到故乡之感。第二,此次考察拜访了一些老人,他们对民俗事业的热忱,对于文化的执着守护,一路上陪同考察,给予我们很大帮助,在此我向他们致敬。第三,我深刻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地方民俗各有特色,方言也具有强大的表现力,不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显示出甘肃文化的博采众长。第四,我深刻感受到田野考察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文学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文本研究,不该只限于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叶舒宪老师提出的四重证据法值得重视。
  赵凌艺 中国甘肃网记者   此次考察活动中,我代表中国甘肃网作为媒体支持,对各个节点上的考察手记、座谈会进行实时报道。此次考察活动的特色在于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学术调研活动的一种制式的模式,以实时呈现的方式将专家的观点有温度、接地气地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络;不再是长篇累牍的调研报告,而是以手记、散文、趣谈的形式,通过新媒体传播给网友和许多文化爱好者,让此次活动有更广的受众面。希望以后可以和高校等教学机构、文化类期刊有更多的合作,通过新媒体平台将我们的文化传播得更广,彰显甘肃厚重的文化历史。
  伏晓艳 《丝绸之路》杂志社美术编辑
  我来自秦安葫芦河畔,很为故乡8000年的历史自豪,秦安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此行我们踏访了大地湾遗址、女娲洞、女娲祠等地,感受到了老祖宗的披荆斩棘、努力求生的伟大精神。在静宁、隆德考察的过程中,非常感谢一直陪同考察的当地民俗文化爱好者王知三先生,感谢他对当地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参观定西博物馆,看到了比较齐全的民俗物品,大开眼界。此次考察让我学到了很多。
  李 敬 定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很荣幸参加此次座谈会,我以前对民俗有一些研究,但田野调研经验比较少,诸位对文化的执着与自信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定西作为陇中古城,文化地缘丰富,历史源远流长而富有特色,既有汉、羌、回、藏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更有古老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方言,产生不同的文化,定西涵盖六县一区,各有特色。定西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岷县是茶马古道的南段,第一个起点是茶埠乡,最后一个点是马坞乡,体现了“茶马”的特点,通过马坞乡走到天水,连接了丝绸之路。在这条古老的茶马之路上产生了很多的文化。定西还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洮岷“花儿”、中国“花儿”之乡的发源地岷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陇西,国内仍然以民间文化的形态存在、对中国西北地区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盐文化之乡漳县,“大禹导渭”源头的渭源县,保存秦长城遗址最长、最多、最完整以及马家窑文化发祥地的临洮县,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县。定西的民俗文化还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欢迎各位专家今后多来定西,帮助定西将民间文化传承下去,并做强做活。
  常 青 定西市文联主席
  首先,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深刻感受到这次考察的选题好、调查队伍强、调查路线好。“一带一路”战略的倡议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现实的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是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始终贯彻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其中就包括语言文化、文学创作、民间文化等。 其次,大家对方言都非常感兴趣,方言确实比普通话有意思,作为专题研究也非常有价值。
  张 慧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宣传部副部长
  欢迎考察团成员来到定西师专,之前请诸位专家参观安定区博物馆,看诸位对其很感兴趣,我也很高兴。
  陕西有代表性的方言,甘肃却没有,定西也没有一种有代表性的方言,六县一区各有其语言特点,这既是一种缺憾,也是一种丰富的表现。希望以后诸位专家再来定西进行语言调查或者文化调查,我们一定竭力支持。
  连振波 陇中文化研究所所长
  陇中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12年,是专门就陇中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术研究机构。研究所在马家窑彩陶与史前文化、陇中语言文化、陇中文学、民俗文化等方向展开研究。目前,研究所承担了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并且出版了《陇中文化研究》《牛氏家言校注》等多部学术著作。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已发表论文百余篇,研究成果得到了进一步肯定,形成了关陇理学、秦嘉徐淑研究、陇中文学研究、吴镇研究等多个学术亮点。2016年10月,定西师专陇中文化研究所被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组委会确定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胡政平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总编辑
  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考察团队一行16人,在兰州城市学院莫超副校长、《丝绸之路》杂志社冯玉雷社长的带领下,先后到秦安县、静宁县、隆德县、定西市安定区等地进行语言文化考察,历时一周,领略了地方的山川风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感受到了所到四市(天水市、平凉市、固原市、定西市)四县区(秦安县、静宁县、隆德县、安定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历史文化的丰厚沉淀以及民俗民风的古朴纯真。考察途中,一路震撼,受益颇丰,是一次有价值、有意义、成功的考察活动。
  下面,我从七个方面对这次考察活动作一全面总结:
  第一,策划到位,组织有序。考察活动自一个月前进行准备,由兰州城市学院副校长莫超、《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冯玉雷发起,组成人员涵盖六个单位(包括地方)共16人,成员身份多元,有学者教授、期刊编辑、作家、书画家、歌唱家等。得到了来自各市、县、区的高等院校、文化选产单位和文化名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考察途中约请到了各地文化名人,如秦安县的王文杰先生、静宁县的王知三先生、隆德县的刘世友先生、定西市的贾国江先生等。除此之外,还约请到了各县市懂得地方方言的老人和教师,并对他们进行了采访交流,收获颇丰。
  第二,地方重视,服务周到。考察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地方的积极配合和周到的服务,否则将一事无成。这次考察的成功得益于市县各高校、各级政府、光大文化名人和爱好者的积极支持。静宁县的王知三老人一路陪同我们考察,直到隆德。
  第三,及时召开座谈会进行深入交流。召开座谈会是此次考察的一大亮点,方便了交流学习、了解消化,是考察取得更大收获。这次考察共召开六次座谈会,其中秦安一次,静宁两次,隆德一次,定西两次,在座谈会上大家都积极发言,启发很大。
  第四,积极撰稿,及时报道。考察团人员积极撰稿,经常熬夜写稿。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撰稿60余篇,大部分由中国甘肃网发布,赵凌艺记者负责及时推送报道。
  第五,深入调查,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真正了解方言文化的真谛和价值。调查研究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主要手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查研究,与人民区中打成一片,向他们认真请教学习,才能更新知识、丰富知识、净化学术,才能提升文化的自身价值和研究的真正意义。这次语言文化调查就体现了这一点,这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指导。
  第六,图书交流,传播文化。考察中多有互相赠书之举,其目的是友谊的增进、文化的传播,比如秦安县赠《秦安景观》、静宁县赠《静宁博物馆文物精品图集》、固原县赠《固原方言词典》、定西市所赠《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等图书。
  第七,带队有方,团队合作。《丝绸之路》杂志社带队,整个团队团结有序、严谨活泼,顺利愉快地完成了这次考察任务。
  在此,我代表考察队再次向来自四市四县各方面领导、学者、专家、文化名人、同行的大力支持帮助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向定西师专、定西市委宣传部、定西市文联、定西市文广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其他文献
[摘要]博物馆与高等院校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存在着重要交集,这就使得两者的合作成为可能。本文以知识衔接、志愿服务等为契机,通过探析馆校之间合理技术利用以及必要文化宣传的开展,以推进两者协同互惠的深化合作,以推动其基本文化功能的真正实现。  [关键词]博物馆;高等院校;教育职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75-0
期刊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早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学家帕尔默也曾在《现代语言学导论》一书中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輔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历史辉煌,文化灿烂,各种文化在甘肃方言这个符号系统里都有充分的表现和反映,不同地域的语言,传达着这
期刊
4月2日清晨,在清明踏青之际,以兰州为起点,我们开始了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的考察之行。此行的第一站便是秦安。秦安是座甘肃东南部的小城,身为土生土长的甘肃人,虽久仰其名,却未见其容,更别谈深度了解了。因而临行前,对这座小城的语言文化充满了无比的好奇。我们行程向南,路上所见皆为粉色的桃花,这在给寂寞的黄土高原增添了不少色彩的同时,也让这次考察活动充满了阵阵诗意。唐代诗人李白有“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我
期刊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欣赏的社会文化教育公共机构。开放对象是全体大众,其中包括行动障碍的特殊群体。行动障碍者是社会中特殊的弱势群体。尊重、理解、关心这一弱势群体并给予他们帮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健全人相比,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认可和体现自我价值。诸多博物馆自免费开放以来,吸引了不少行动障碍者前来参观
期刊
时 间:2017年4月5日  地 点: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文广局三楼会议室  主 持 人:冯玉雷 《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总编,作家  参会人员:  刘世友 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文博副研究员  张家铎 原隆德县志办主任,地方志专家  张 恢 隆德县职业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文必武 隆德县职业中学高级教师,作家  马成功 隆德县文化馆馆员  王知三 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关陇民俗研究会执行理事长 
期刊
[摘要]自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类型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自由的形成和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关于自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看,自由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导向,不仅涉及个人,它还是连接国家、社会及他人的纽带,关乎经济、文化和管理等多层面的进步与发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等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自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意义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河西是历史上多民族你来我网、居无恒主的地区。匈奴浑邪王率众归汉,是西汉历史上的大事,是抗拒单于苛暴枉诛而采取的求生之举。 河西之纳之汉朝版图 ,本是得之于匈奴浑邪王的献纳;汉朝和平接管河西,并非通过征战夺取。  [关键词]河西;浑邪王归汉;丝绸之路;民族融合  一  河西原是多民族你来我往、居无恒主的地区。夏商之际,氐羌居此;1西周及春秋之世,西戎居此;2战国以来月氏、乌孙人居此。3秦汉之
期刊
[摘要]裕固族的东迁,与今玉门市辖境有密切关系。关西数卫的东迁和安置,是裕固族形成的重要因素,经历了一个长期、多次甚至反复的过程。今玉门辖境,是裕固族东迁的出发地之一。赤金蒙古卫遗众是构成裕固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玉门;裕固族;赤金蒙古卫;民族融合  裕固族的东迁,与今日玉门市辖境有密切关系。如欲理清裕固族的东迁细节,必须对有明一代在今玉门辖境生活过的各个残元部落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而
期刊
时 间:2017年4月4日  地 点:甘肃省静宁县静宁宾馆三楼会议室  主 持 人:胡晓莉 静宁县兰亭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参会人员:(按发言顺序排名)  冯玉雷 《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总编,作家  王知三 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关陇民俗研究会执行理事长  马勤祥 原静宁县政协副主席,静宁方言专家  王小龙 静宁县文广局纪检书记  莫 超 兰州城市学院副校长,教授  胡政平 甘肃省社
期刊
[摘要]玉文化是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重要文化源头。距今约4000年前就有“玉帛之路”雏形,涉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区。“玉帛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开发利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玉帛之路”上拓展出来。  [关键词]玉文化;西玉东输;玉帛之路;丝绸之路  一、玉、玉器及玉文化  公元前9世纪,在广袤的东亚和中亚地区,我国陆路交通史上有过一次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