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掌握职业农民现状,加速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通过对宜君县职业农民状况深入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新时期我县职业农民的发展对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民;技术;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14
1 宜君县从业农民基本现状
宜君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地处关中与陕北的接合部,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辖6镇1乡1个街道和2个综合服务中心,178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1531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其中农业人口8万余人。通过抽样调查,掌握了全县农业从业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以上调查数据反映:农业从业农民很少;农业从业农民主要集中在中年人,青壮年农民偏少;农业从业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业从业农民中女性偏少。
表2查数据反映:农业从业农民中职业农民较少;青壮年职业农民不足;高素质职业农民偏少;职业农民性别结构还不够合理。
表3 职业农民从业及收入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2 职业农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型、粗放型的农业思想根深蒂固
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意识扎根较深,农业工种没有细化,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仍为主导。在农业发展中传统的“靠天吃饭”心理占主要因素,科技农业意识较差,农业发展的思路狭窄。比如,今年的倒春寒所导致的核桃减产问题,大部分农民只会怨天尤人,却不去思考如何应对此类灾害,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来弥补损失,增加收入。
2.2 职业农民分布失衡
由于土地分散到户,小规模经营,产业规模发展不足,优势产业发展不明显,形成不了完整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现有的职业农民从业人数仅占农业人口的36.6%,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经营大户中,所占比例达98.9%,而农村发展带头人仅占1.1%,技能服务人才严重短缺,比例失调,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畸形发展现象突出。这一现象的存在也将直接影响到职业农民队伍的发展壮大,影响职业农民发展的总体进程。
2.3 优质劳动力资源缺乏
农业劳动者老弱化的趋势比较严重,在我县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调查发现90%以上的从业劳动者年龄在50岁以上,而所谓的“能人”和年轻人却从事的是体力消耗较小的商业经营。我们不难看到,优质的劳动力资源流失,老龄化和低水平的劳动力资源直接影响到我县农民的职业化进程。
2.4 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应用新技术能力较低
数据显示,我县职业农民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6.5%,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83.5%;而且在职业农民中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这就大大的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速度。而现有的这些职业农民具备的技术技能一般是靠自己多年劳动积累,缺乏科学性。同时,现有的职业农民大多数是种植、养殖方面的能手,而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还不多,整体素质不高,由于缺少科学的经营和管理方法,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感觉到茫然,不知该往哪里走。调查中发现,我县职业农民工作缺乏科学规划,培养滞后,自由发展,难以满足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5 政策扶持不均衡,培训条件有限制
农业产业环节和职业不同,政策待遇也有偏倚,有些政府扶持力度大,有些产业政府扶持力度小,这就造成了职业农民发展的不平衡,且经费严重短缺是长期制约农民科教教育培训的老大难问题,由于资金的缺乏,科技人员不能经常的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正常的教育活动难以开展,培训手段、培训方式落后,农民不愿参加,培训效果差。
2.6 职业农民年龄偏大,女性人才比例偏小
调查数据显示35岁以上的职业农民占职业农民的89%,其中45岁以上的就占到80%左右,女性职业农民占18%,女性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偏低,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7 拔尖人才缺乏
现有的职业农民大多数是种植、养殖方面的能手,而经营方面的人才还不多,整体素质不高。我县职业农民工作缺乏科学规划,培养滞后,自由发展,有而不尖,难以满足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2.8 培训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
由于投入不足,目前我县的各种农民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传授理论知识的多,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的少,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效结合,同时,还缺乏对所传授技术的跟踪指导,导致所学知识不能有效利用到生产实践中,培训也就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农民也就对各类培训失去兴趣。加之受远程教育设施条件不足的限制,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培训也成为泡影,造成了信息滞后,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农民的发展。
2.9 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强
宜君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县,近年来,尽管一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倡发展现代农业,政府也作出了相应的安排部署,但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调查中发现,80%的人对现代农业所知甚少,在其意识中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就更谈不上该如何去做了。主要原因还是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民缺乏科学发展的意识,安于现状,对新政策、新思路大胆去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再者大部分家庭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对新的生产方式虽然想去尝试,但却苦于承受不起失败的考验而流产。还有一部分人虽然经济条件允许,但缺乏敢闯敢干的意识及科学的引导,仅处于观望状态,最终随大流。
3 宜君县职业农民发展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农业和农村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中坚力量,必将在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培养和建设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具有强大的后劲和深厚的潜力。一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强烈,广大农民科技致富、能人致富、劳务致富的观念不断增强,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职业农民发展空间较大,随着农业科技的进一步普及,培训机制的不断完善,培训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培训方法的充分运用,为广泛和全面地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县委、县政府要把职业农民的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宜君县职业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各类农业科技培训资源,把更多的财力和社会资源用于支持和促进职业农民的培训中,确保职业农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另外,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地位,确保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持续性;同时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将好的政策向职业农民倾斜。农民属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政府在培训中必须起到主导作用,应当充分认识到职业农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的财力和社会资源用于支持和促进职业农民的培训中。
3.2 加强宣传教育,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接受培训成为农民个人的自觉自愿行为
要切实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接受培训成为农民个人的自觉自愿行为。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引导教育广大农民接受:“勤劳只能温饱,勤劳加科技才能富裕”的思想观念,扩大阳光工程的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通过宣传典型成功案例等方式激发群众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3.3 挖掘师资人才,增强培训合力
多渠道的组织师资力量。一是充分利用农广校现有师资力量;二是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学校一些教师派到一些高等院校学习,同时聘请一些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以及专业对口单位的专家参与培训并发挥传帮带作用;三是聘请农业技术干部和在生产中有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进行授课,传授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好的做法和经验。
3.4 加大财政投入
职业农民的培训量大、面广,内容丰富,专业性强,需要专业化教师、规范化教材、多样化的实训场地、现代化培训器材等,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经费是保障,所以要将职业农民培训纳入阳光工程补贴范围或设立专项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和资金支持。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加强职业农民的科技培训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经费的合理安排使用。
3.5 创新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是职业农民生产与发展的基础,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土地经营向集约化发展。制定有关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支持和鼓励土地经营权向以职业农民为主的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流转。
3.6 加大职业农民培训的管理
各级党政一把手对职业农民的培训要负总责,亲自抓、亲自过问、亲自部署、督促、检查。各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业农民培训管理职责,在资金投入、培训教师、实训场地、教学器材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严把培训专业、对象、质量关,对培训机构、推广单位在职业农民的培训上要提要求、定标准,切实推动培训工作的开展,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3.7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继续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养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完善以种植、养殖等生产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链,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构建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和利益链接机制,依靠龙头带动,在提高农民生产质量和效益的同时,促进农民参与经营、进入市场,在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和发展本领,从而为职业农民的成长锻炼提供平台。
3.8 坚持分类培训
一是把参加培训的农民,按照不同的产业等分成不同的培训班,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等,选择不同的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教师;二是按照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需求、科技和资源状况,围绕优势产业和“一村一品”进行特色产业的培训;三是结合农事活动进行培训。
3.9 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职业农民发展的步伐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村人才服务的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开拓,把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全面拓展到农村。切实创新思路,搞好管理与服务,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激励职业农民的快速成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充分体现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要性,宜君作为转型期的山区农业县,要通过做好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农民,从而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一体发展,为宜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丁福斌,本科学历,宜君县林业工作站,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科技推广;张娟,本科学历,宜君县农业技术学校,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培训。
关键词:农民;技术;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14
1 宜君县从业农民基本现状
宜君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地处关中与陕北的接合部,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辖6镇1乡1个街道和2个综合服务中心,178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1531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其中农业人口8万余人。通过抽样调查,掌握了全县农业从业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以上调查数据反映:农业从业农民很少;农业从业农民主要集中在中年人,青壮年农民偏少;农业从业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业从业农民中女性偏少。
表2查数据反映:农业从业农民中职业农民较少;青壮年职业农民不足;高素质职业农民偏少;职业农民性别结构还不够合理。
表3 职业农民从业及收入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2 职业农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型、粗放型的农业思想根深蒂固
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意识扎根较深,农业工种没有细化,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仍为主导。在农业发展中传统的“靠天吃饭”心理占主要因素,科技农业意识较差,农业发展的思路狭窄。比如,今年的倒春寒所导致的核桃减产问题,大部分农民只会怨天尤人,却不去思考如何应对此类灾害,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来弥补损失,增加收入。
2.2 职业农民分布失衡
由于土地分散到户,小规模经营,产业规模发展不足,优势产业发展不明显,形成不了完整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现有的职业农民从业人数仅占农业人口的36.6%,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经营大户中,所占比例达98.9%,而农村发展带头人仅占1.1%,技能服务人才严重短缺,比例失调,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畸形发展现象突出。这一现象的存在也将直接影响到职业农民队伍的发展壮大,影响职业农民发展的总体进程。
2.3 优质劳动力资源缺乏
农业劳动者老弱化的趋势比较严重,在我县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调查发现90%以上的从业劳动者年龄在50岁以上,而所谓的“能人”和年轻人却从事的是体力消耗较小的商业经营。我们不难看到,优质的劳动力资源流失,老龄化和低水平的劳动力资源直接影响到我县农民的职业化进程。
2.4 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应用新技术能力较低
数据显示,我县职业农民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6.5%,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83.5%;而且在职业农民中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这就大大的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速度。而现有的这些职业农民具备的技术技能一般是靠自己多年劳动积累,缺乏科学性。同时,现有的职业农民大多数是种植、养殖方面的能手,而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还不多,整体素质不高,由于缺少科学的经营和管理方法,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感觉到茫然,不知该往哪里走。调查中发现,我县职业农民工作缺乏科学规划,培养滞后,自由发展,难以满足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5 政策扶持不均衡,培训条件有限制
农业产业环节和职业不同,政策待遇也有偏倚,有些政府扶持力度大,有些产业政府扶持力度小,这就造成了职业农民发展的不平衡,且经费严重短缺是长期制约农民科教教育培训的老大难问题,由于资金的缺乏,科技人员不能经常的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正常的教育活动难以开展,培训手段、培训方式落后,农民不愿参加,培训效果差。
2.6 职业农民年龄偏大,女性人才比例偏小
调查数据显示35岁以上的职业农民占职业农民的89%,其中45岁以上的就占到80%左右,女性职业农民占18%,女性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偏低,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7 拔尖人才缺乏
现有的职业农民大多数是种植、养殖方面的能手,而经营方面的人才还不多,整体素质不高。我县职业农民工作缺乏科学规划,培养滞后,自由发展,有而不尖,难以满足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2.8 培训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
由于投入不足,目前我县的各种农民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传授理论知识的多,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的少,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效结合,同时,还缺乏对所传授技术的跟踪指导,导致所学知识不能有效利用到生产实践中,培训也就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农民也就对各类培训失去兴趣。加之受远程教育设施条件不足的限制,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培训也成为泡影,造成了信息滞后,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农民的发展。
2.9 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强
宜君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县,近年来,尽管一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倡发展现代农业,政府也作出了相应的安排部署,但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调查中发现,80%的人对现代农业所知甚少,在其意识中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就更谈不上该如何去做了。主要原因还是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民缺乏科学发展的意识,安于现状,对新政策、新思路大胆去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再者大部分家庭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对新的生产方式虽然想去尝试,但却苦于承受不起失败的考验而流产。还有一部分人虽然经济条件允许,但缺乏敢闯敢干的意识及科学的引导,仅处于观望状态,最终随大流。
3 宜君县职业农民发展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农业和农村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中坚力量,必将在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培养和建设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具有强大的后劲和深厚的潜力。一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强烈,广大农民科技致富、能人致富、劳务致富的观念不断增强,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职业农民发展空间较大,随着农业科技的进一步普及,培训机制的不断完善,培训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培训方法的充分运用,为广泛和全面地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县委、县政府要把职业农民的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宜君县职业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各类农业科技培训资源,把更多的财力和社会资源用于支持和促进职业农民的培训中,确保职业农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另外,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地位,确保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持续性;同时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将好的政策向职业农民倾斜。农民属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政府在培训中必须起到主导作用,应当充分认识到职业农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的财力和社会资源用于支持和促进职业农民的培训中。
3.2 加强宣传教育,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接受培训成为农民个人的自觉自愿行为
要切实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接受培训成为农民个人的自觉自愿行为。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引导教育广大农民接受:“勤劳只能温饱,勤劳加科技才能富裕”的思想观念,扩大阳光工程的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通过宣传典型成功案例等方式激发群众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3.3 挖掘师资人才,增强培训合力
多渠道的组织师资力量。一是充分利用农广校现有师资力量;二是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学校一些教师派到一些高等院校学习,同时聘请一些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以及专业对口单位的专家参与培训并发挥传帮带作用;三是聘请农业技术干部和在生产中有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进行授课,传授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好的做法和经验。
3.4 加大财政投入
职业农民的培训量大、面广,内容丰富,专业性强,需要专业化教师、规范化教材、多样化的实训场地、现代化培训器材等,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经费是保障,所以要将职业农民培训纳入阳光工程补贴范围或设立专项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和资金支持。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加强职业农民的科技培训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经费的合理安排使用。
3.5 创新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是职业农民生产与发展的基础,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土地经营向集约化发展。制定有关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支持和鼓励土地经营权向以职业农民为主的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流转。
3.6 加大职业农民培训的管理
各级党政一把手对职业农民的培训要负总责,亲自抓、亲自过问、亲自部署、督促、检查。各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业农民培训管理职责,在资金投入、培训教师、实训场地、教学器材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严把培训专业、对象、质量关,对培训机构、推广单位在职业农民的培训上要提要求、定标准,切实推动培训工作的开展,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3.7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继续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养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完善以种植、养殖等生产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链,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构建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和利益链接机制,依靠龙头带动,在提高农民生产质量和效益的同时,促进农民参与经营、进入市场,在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和发展本领,从而为职业农民的成长锻炼提供平台。
3.8 坚持分类培训
一是把参加培训的农民,按照不同的产业等分成不同的培训班,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等,选择不同的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教师;二是按照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需求、科技和资源状况,围绕优势产业和“一村一品”进行特色产业的培训;三是结合农事活动进行培训。
3.9 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职业农民发展的步伐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村人才服务的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开拓,把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全面拓展到农村。切实创新思路,搞好管理与服务,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激励职业农民的快速成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充分体现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要性,宜君作为转型期的山区农业县,要通过做好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农民,从而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一体发展,为宜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丁福斌,本科学历,宜君县林业工作站,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科技推广;张娟,本科学历,宜君县农业技术学校,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