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尔斯的公民观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si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所提出的公民概念专注于公共理性所偏好的公共身份(政治身份),却抹平了公共身份(政治身份)与非公共身份(道德身份)在个体心灵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尽管桑德尔对罗尔斯的自我观念的批判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但是他正确地指出了罗尔斯公民概念的内在紧张。罗尔斯为调和这种紧张做出了一定修正,这种修正还可以通过引入一种内在批评的方法来加以扩展。
其他文献
在诸环境伦理学中,汤姆·里根的权利论是复杂的,也是精粹的:它兼具道义论与功利论的考量,但又不是两者的折中。这种特点突出地反映在'动物权利'的价值意味中。里根对固有价值与生命价值的理解相比彼得·辛格与保罗·泰勒的价值论,展示了权利论、功利论与道义论之间在价值层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通过对里根道德实践主张的分析,可以看出他的两种价值的'实践力'是不对等的:相比生命价值,固有价值是其价值论的核心并具有压倒性的'权力'。可以说,汤姆·里根的权利论架构是对传统价值论的一种扬弃。然而,里根关于生命价值之阐述
《伦理学术》总第005卷(2018年秋季号)聚焦于哲学伦理学最为根本的存在问题展开探讨,以海德格尔在《论人道主义书信》中提出的'本原伦理'为中心。之所以聚焦'存在',是因为'伦理学'在'学科化'之后越来越具有'遗忘存在'的倾向,使得现代伦理学成为'无根'的漂浮物而屡遭失效的命运。'伦理'是'存在'中使'生存'成为可能,并使'存在者''相生而在',朝向'伦理''生成',因而构成'存在之真相'的东西。
一方面,普罗提诺继承了古代西方(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幸福伦理的理智至上主义;另一方面,普罗提诺又从两方面批评了亚里士多德:(1)幸福是纯粹理智活动,既不包含快乐也不包含偶性的善;(2)幸福不限于人,动植物也可以是幸福的。普罗提诺对亚里士多德的批评,在局部意义上也是对整个古代西方幸福伦理的批评,并造成了一种新的幸福伦理观念。普罗提诺的幸福伦理是古代西方伦理观念的重要转折,为西方思想提供了一种更为开阔的伦理观。
在非治疗性儿童医学试验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理行使知情同意,秉承实现完整人格的五大标准——意识、理性、道德、意志和形成社会关系能力为试验的伦理原则,与研究和伦理机构合力促进儿童的人格发展,将避免在试验中采用最佳利益和儿童道德发展原则导致的儿童工具化和人格贬低化,有利于维护人类的尊严。
情绪是古代西方伦理思想的重要主题,但并未得到充分讨论。沙漠教父本都的伊瓦格里乌斯有关情绪的讨论既继承了斯多亚学派"关注自我"的哲学实践,另一方面他又从基督教沙漠修士的独特角度做了重要的改变。伊氏从恶念出发处理灵魂的情绪,着重于审查恶念以从根源上处理思想中的罪。恶念已非斯多亚学派意义上的最初波动,它包含认知与情感双重维度,被赋予一定能动性,因而与情绪的界限变得模糊;不过出于某些其他原因,伊氏坚持认为恶念是否引起灵魂的波动完全不由人,但在赞同恶念之前人尚有能力做出选择。伊瓦格里乌斯有关情绪的伦理讨论反映了古代
2017年11月25日,湖北省伦理学会、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在武汉市召开了"以《人本伦理学》为线索的理论伦理学研讨会"。《人本伦理学》是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韩东屏于2012年推出的专著,对伦理学的诸多一般性问题给出了新的解释。来自全国二十多所高校的五十多位学者,对一系列原理层面的伦理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乔洪武教授等著的《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三卷本)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我国经济伦理学学科奉上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理论资源。 一、该著的研究特色 第一,研究体系纵横博大。该著在厘清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基本概念、范畴、方法、意义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从公元前1500年《圣经》的出现到2007年次贷危机整个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完整发展史。
2017年11月25日,湖北省伦理学会、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在武汉召开了"以《人本伦理学》为线索的理论伦理学研讨会"。《人本伦理学》是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韩东屏于2012年推出的专著,该书建构了一套不同于以往的伦理学理论体系。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大会围绕"伦理学本身的问题""道德本体论的问题""道德建设论的问题"和"道德践履论"四个主题,对一系列原理层面的伦理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伦理学被称为"本原伦理学",它关注人类整体伦理生活的形而上根据,似乎对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及个体行动的道德根据等伦理论题不以为意。然而,由此得出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伦理学完全不关注伦理行动者的个体实践,或者直接断定伽达默尔拒绝将伦理意涵赋予"孤独的个体存在",不仅失之于简单粗暴,亦缺乏一种对伽达默尔伦理思想进行辩证综合考量的复杂性思维以及对之进行更为细致理解的理智耐心。至少我们在伽达默尔的短文《科学与公众》中看到了一种例外。在这篇短文中,伽达默尔通过分析技术化时代科学的话语
从仁礼交互的论域考察早期儒家"群""己"观的生成价值及其道德意蕴,有其独特价值。基于区分存有论基础上的以及行为实践意义的"己"之一体两面,作为主体自我认识之个体的"己"以及通过他者而认识的"己",都与"仁"的应然性价值直接相关;"群"作为类意义上的共同体,经由与仁之价值的内在关联,可以激发出人与世界的意义内涵;以"礼"作为通达己之内外的重要通道,可以表征群的共同体与个体自我价值的统一。在上述考察基础之上,儒家群己观念的传统畛域及其价值边界可以得到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