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吟咏间跃然浮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chu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地体现出来。东坡先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永恒之美。命运的离合在岁月变迁中沉淀,人生之悲欢在宇宙天地间遨游。诗词之美,在于诵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
  逃离象牙塔,成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已近一年。在忙碌、琐碎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余,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地体现出来。
  回想自己读书的经历,音乐课、美术课和部分语文课大多成为我梦会周公的好时光。我们疏离美、逃避美已经太久太久了。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分享一种共同的审美体验,让美发酵,让美酝酿,让美升华。
  中秋月圆夜,月下吟诗、品茗,在脑海中极力搜索有关这一晚独特的诗人记忆,会想起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圆满,但总不及东坡先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永恒之美。命运的离合在岁月变迁中沉淀,人生之悲欢在宇宙天地间遨游。如此高洁之美,自宋以来谁人可及。千年文脉,又谁出其右。
  此刻,需暂停美的遐思,我必须思考出一种具体的方式,把我的审美体验,更好的传递给学生。
  第一次的失败尝试
  期待已久的教学日终于到来了,这是我的节日。虽然已临近初冬,但中秋团圆的情景立即浮现在眼前,我迫切地要把美分享给我的学生。
  匆匆忙忙的早晨,学生好像不那么容易进入一种审美的、诗意的状态。
  首先,我以正音正字为目的,范读了苏词《水调歌头·中秋》。随后,立即布置任务让学生齐读。诵读完成后,我开始导入新课,我以“时间紧”为由,终结了学生的兴趣。我没给学生足够的谈论空间,而是走形式般完成导入。可怜,我眼睁睁地目送着一个个原本渴望抬起来的小脑袋耷拉下去。我捶胸顿足,这么美的词,怎么就唤醒不了沉睡着的人呢?我反复命令齐读。选择简单告诉词中意象情感,这全无文学魅力,无疑是失败的尝试。我因经验不足,在学生最有兴趣时,扼杀了他们的兴趣,使课如填鸭般,枯燥乏味。如果都用同一模式,如何能使学生读到美?我决定改变设计,让美看得见,摸得着。
  改变,美与月浮现在课堂
  改变,为了不辜负子瞻先生和中国人千年来对月的信仰,我要让美变得可以触及。第二个教学班,我试图改变教学设计。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完成一幅苏词的词意画。
  或许是下午的暖阳赋予学生们更多的诗意和想象空间。或许是因为课前暖场的王菲的歌《明月几时有》。听罢歌曲,我结合歌者在演唱中的错别字,纠正了绮(qǐ)字的读音。课前听了几遍王菲的演唱,学生对词与音乐优美的旋律颇有好感,更有随同即兴唱起。上课后,我就播放了《明月几时有》歌曲的伴奏版,随着乐声,教师与学生浅吟低唱,把正字正音这一环节化于无形。一时间,学生仿佛进入了月的世界,情感在这里悄然而生。
  趣味稍淡后,我抛出问题:词中写到了哪些物?学生开始浏览寻找,很快就给出了答案:月、酒、天、天上宫阙、楼宇、人间、阁、户。我板书了词中重要的物象。我趁热打铁来解决诗歌欣赏过程中最重要的意象分析,问道:“请同学寻找文中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答道:“月是明月,天是青天,阁是朱阁……”从月到明月,从阁到朱阁,从户到绮户,意象之美,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苏轼古词之韵也就不难推演了。随后学生们纷纷上来展示他们的词意画。学生们的创作各具特色,最特别的当属一位同学结合自己所爱的漫画创作的漫画版《明月几时有》。一幅幅词意画,躍然纸上,词人醉卧朱阁、绮户间,遥望明月,月色间似隐似现的是琼楼玉宇。空中的明月、琼楼玉宇、璀璨星空,地上的朱阁、绮户、醉卧的词人、盛满美酒的酒樽。活动小组就此展开讨论,互相品评,全班气氛十分活跃,跃跃欲试者、遐思无限者、沉浸其中者多矣。我暗喜:美成矣。
  当展示结束,意犹未尽之时,我悄悄打开伴奏,音乐再次响起,此刻学生不由自主的吟诵,我带着赞许的眼神看着他们,跟随他们一起放歌。或许中国古人所提倡的涵咏篇章就是如此吧。以体味情感为目的的诵读,顺理成章。
  审美的情趣得到突显的同时,我没有忘记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在临近课结尾时,我反问学生:词所思何人?学生再次反观全词,从词序中找到了“兼怀子由”这一答案。对苏轼的介绍从“兼怀子由”开始,“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等名联的引入,加深了学生对“三苏”的理解认识并借着苏轼行书法帖《寒食帖》漫谈苏轼人生。
  此时,学生已被苏轼的才情所折服。对词更是崇拜、喜爱。现在,我还剩下最后一个教学任务:背诵全词。我按照词意把全班分为上阕组、下阕组、人间组、天国组,在学生准确理解词意的前提下,用游戏与唱和的方式引领,事半功倍,把读当作快乐,把读当作审美的过程。美,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清晰可见。美,在秋日下午的暖阳中,升华。
  为了满足意犹未尽的学生们的诗意,我还准备了拓展阅读材料(苏轼中秋名篇《中秋月》)。浅斟低唱间,铃声响起。
  美,到底在哪里?这个曾经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如今似乎得到了解答。美,既应该在心中,更应该在眼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承载着美育的任务。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把美真实地呈现在每一位学生面前。美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的呈现手段就不能单一。解决任何问题,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统一不变的程式。对待文学,本该如此。对待教学,更应如此。
  诗词之美,在于诵读。吟咏之间方能吐纳朱玉之声,但读绝非“死读”“傻读”“重复读”,而应该带着情感“悦读”“美读”“快乐读”。也许,他十二岁时认真读过的一首诗、一首词,可以让他爱上一片海洋,一片充满诗意的浪花的海洋。
  美,从来都在。我愿用尽所有,分享她的惊艳与永恒。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苏东坡传[M].群言出版社,2007.
  [2]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要:讲好童话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想象、联想,让动作、神态、空间、声音、色彩、味道……在脑海中形成生动可感的画面,让故事中的“人、物、景、事”在学生内心“活”起来,形成“内心视象”,丰富情感体验;其次还应有角色感,这样才能塑造出多种多样生动的声音形象。  关键词:讲童话;形象感;角色感  童话故事最初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语言通俗生动、情节离奇、人物形象鲜明,适合讲演。笔者认为上童
摘要:微剧写作就是“唤醒,呵护,培植”孩子们的言语生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走向生活,给学生一双认识生活发现生活的眼睛。  关键词:微剧写作;唤醒;呵护;培植;兴趣  本来应该是“天赋人权”的写作,在中小学成为了学生和老师最仇恨的词语。写作文,孩子头疼;改作文,老师心疼;读作文,家长肝儿疼。为什么会这样?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让孩子觉得写作是他自己的事,写
摘要:商务日语听力教学必须按照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从整体优化本专业的课程内容,要将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养成紧密连接。  关键词:象征意义;文化成因;跨文化交际  日语是一种颜色词的数量和意义都非常丰富的语言,以某一特定颜色来象征特定的事物或观念,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因此,在研究某种语言的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时,离不开对其文化成因的分析。在日语的颜色词中,黄色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在历史典籍中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模式、手段、途径、方法以及目的等诸多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异,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学情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见及策略,并就进一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做出积极地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
摘要:英语作为中学生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当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认真践行多维教学目标的原则,重点分析和实现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初中学生培养模式的进步,达到长远的教育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维目标;教学  一、 提高英语教师对于多维目标的认知以及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素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初级、中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伴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脚步,智能制造、智能创造成为时代的主流,“互联网 服务业”、“互联网 大数据”成为引领进步的先锋,现代服务业的“业态”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由“岗位能力”向“通用职业能力”方向转化,能够适用于任何
摘要: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了优化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氛围,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一、 在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明确每一个组员的分工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意识使得初中历史教
摘 要: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具有曲折性,近年在各类“慈善丑闻”中艰难发展,慈善公信力已受到极大打击。大学生群体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下称“慈善法”)的解读,结合当前慈善立法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信息公开、简政放权、税收优惠等方面研究《慈善法》的可取之處及建议。同时,把握高校慈善募捐的规律,有助于高校慈善治理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慈善事业;公益募捐;慈
摘要:从一般的方面看来,新媒体就是一个现在的新的载体,和传统的电视与广播来比较,新媒体是在电脑手机和各种移动终端上存在的,这就是大家对新媒体的第一种理解。第二种理解是从新媒体的运作方式上,就是从内容的产生,内容的编辑方式和传输的工具来说的。就内容产生来说,新媒体是由大多数网友进行参与而自发形成的,在内容编辑上,以前是由编辑组进行编辑的,现在却是由网民进行投票,如果投票率不高根本没有可能上,就算是编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读书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还能体会这“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感受这一神圣职业带来的崇高使命,读书,能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快乐;崇高;爱;成长  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在这七年的教师生涯中,体味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让我明白教书育人,首先是育人,在学生的心目当中,老师是文化的传播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