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网络平台 做好乡村学校校本教研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xia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信网络平台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可能。利用微信网络平台的信息共享、便捷传输、不受区域时空限制等功能,实现乡村学校集体备课、评课议课、主题研讨、资源推介等形式校本教研,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微信网络平台;乡村校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45-01
  微信网络平台作为新型的,基于智能手机的终端应用已经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可能。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乡村学校由于乡镇中心校、村完小、教学点的分布比较分散,集中进行教研活动存在诸多困难,集中开展教研常因顾及教师交通不便而缩短活动时间,造成教研活动低能低效,制约校本教研开展;而在村完小、教学点又因教师主动性不强,专业引领不够,常常流于形式,成为校本教研瓶颈。
  基于微信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共享和便捷传输的功能,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同学科同年段集体备课。进行网络评课议课,推介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理论。丰富校本教研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设交流、沟通,提高教研的参与度和实效性,补齐教研短板,做实搞活乡村学校校本教研,真正做到个人成长、集体互助、专业引领,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着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建立以教研组为群体的微信群网络,即时解决教学疑难
  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为群主,以全镇相同学科教师为群体(各完小教师按学科分别加入)教研组微信群,学校相关专业的校级领导、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加盟各教研组的微信群,形成由领导、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学微信群体。
  教师成长之路是经验加反思,教师应该始终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利用微信即时性的功能,对教学中产生的疑难、困惑,通过教研组微信群,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同伴帮助,可以得到骨干教师的专业指导,助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发挥信息共享和便捷传输功能,丰富校本教研形式
  (一)利用微信平台,实现同年段同学科集体备课
  各教研组每学期初要落实各年段的学科集体备课“三确定”(确定主备教师、确定课题、确定完成时限)原则上每年段每学科每位教师每学期主备不少于2课(由各教研组长确定各学科各年段备课组长,负责本学科本年段的集备工作具体安排和资料收集归档)。按照主备教师撰写初步教学设计,提交教研组微信群,同学科同年段教师针对主备教师的初步教学设计,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形成教学设计的方案。在微信群中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主备教师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提交教研组微信群供老师授课用。教师授课后,剖析课堂教学,写出教学反思,再提交教研组微信群,供大家改进教学的流程,即實现网络集体备课,不占用教学时间,又达到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的效果。
  (二)实行教研组微信群评课议课、开展主题研讨
  乡村学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评课议课或主题式沙龙式教研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一是时间上除了教学时间,再组织教师集中进行评课议课、开展主题研讨,只能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而村完小、教学点的教师因路途交通等因素,更没有坐下来一起教研的心情。
  建立了教研组微信群后,就可以实行网络平台式评课议课,完全不受时空限制。执教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设计;指导教师可以谈指导过程及看法,微信群里的所有老师都可以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观点,评价教学得失;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校领导可以在群里结合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际,肯定教学优点。指出教学不足,提出有效措施,优化教学。
  建立了教研组微信群后,就可以开展主题式沙龙式的研讨。定期或不定期就共同面临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拓展教师之间互动的空间,使势单力薄的教师,尤其是村小教师,走出封闭的圈子,在多途径的互动中,发挥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落实校本教研的教师培训,推介教学资源
  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网络平台,碎片化、趣味化的学习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推送最新的教育技术资讯、教育政策与教育思想,推介和链接优质媒体资源。同时,还能向老师们推送一些专业的理论学习书籍及网络教程等到教研组微信群教师手机上,这些信息完全可以是老师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资讯或培训课程等信息。教师可以采用更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无论是等候间歇,还是片断时间,随时随地打开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登陆微信公众平台,都可以方便地浏览到学习资源或培训课程。
  参考文献:
  [1]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0).
  [2]时荣.移动学习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综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12).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比的意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展示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空间思维能力、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切实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关键词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比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3-0187-01  教学内容: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深入,对于素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初中语文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在教学之中迸发活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渗透素质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目的。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素质教育;开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029-01  素质教育是当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明确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学会略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略读习惯。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一直存在诸多误区,略读课文怎么教?什么可略,什么不可略?这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困扰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课堂观察、案例分析提炼出行之有效的略读课文教学策略,以期发挥略读的独特功能,提
摘 要 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指出:建立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只有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儿童才能体验到数学奇境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教材,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呢?为此,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来探究这个问题。  关键词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C961,D43,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獲、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关键词 英语;课堂;合作  中
摘 要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下,生物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革新。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生物课堂中,以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教学目标,分别从任务提示,充分预习;现象讨论,鼓励交流;联系汇总,培养思维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提升生物教学的课堂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  关键词 生本课堂;初中生物;培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
摘 要 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会随着社会中的经济发展和不断的在推进和深化。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在追随着教学改革的脚步中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改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核心素养的思想是社会中比较推崇和学校比较重视的的一种思想,但是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老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推行核心素思想的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主动的实践不同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身体健康水平有了新的追求,但对于青少年却往往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现在的孩子很少进行体力劳动,繁忙的作业跟课后补习班让他们很少有时间去锻炼身体,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针对于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提出一些体育教学建议,希望与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共同交流,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增强小学生体质。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学
摘 要 幼儿教育一直以来良莠不齐,民办幼儿园一味注重环境的营造,而忽略对幼儿的心理、认知能力、行为习惯、不同阶段的发育特征等的研究,从而造成幼教水平低下。记得意大利一位学者玛利亚·蒙台梭利这样说过“教育体系是以感官为基础,以思考为过程,以自由为目的。”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公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开起来了,对幼儿教育的各种研究也就逐渐深入,结合实践对幼儿进行深入研究、剖析,一些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理
摘 要 生態文明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可以在努力获取生态知识同时,及时地改正自身不良的生态行为。  关键词 生态文明;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R857.3,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