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室大乾坤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08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郭丽萍,收下了这个“编外徒弟”。我告诉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关键是要遵循成长的规律,比如按照新教育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路径去自主自觉地成长。我还告诉她,应该努力把自己的教育故事书写成为一部伟大的传奇,小教室同样可以拥有大乾坤。
  于是,她在一间叫做“向日葵”的小小教室里,开始了自己的新教育探索。晨诵课程,阅读课程,生命叙事课程,家校课程……她都不亦乐乎地践行着。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向日葵”教室庄子悦同学的诗集,其中有一首小诗《星星》:
  小鸟儿呀,
  不要急,
  不必为食物担心。
  天一黑,
  你就不会挨饿了,
  你看,
  在天空中,
  有着一粒一粒,
  美味的,闪烁着的,
  种子。
  很难相信,这样的诗歌出自三年级孩子的笔下。但在“向日葵”教室,几乎每天都可以看见,几乎每个人都是小诗人,每个人都创作了自己的小说。
  我多次参加这间教室的活动,拿到了一大批打印成册的诗歌与小说作品,见证着这间教室的成长。从每个学期各不相同的生命叙事剧,一年级的《犟龟》到四年级的《青鸟》;从简单的模仿儿童诗,到写出颇具哲理的诗歌;从简单的记叙文,到情节复杂生动的小说,孩子们惊人的变化,让我欣喜欣慰。北京戏剧学院的专家告诉我,在他指导的所有学生中,“向日葵”教室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郭丽萍也在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四年来,她每天坚持阅读教育著作,每天坚持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每周给学生父母写家校信。她报名成为新教育种子计划的种子教师、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学员,在网络上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教师朋友。与此同时,她在学校带起了一行10人的新教育团队,开启了共读共写之旅……
  早在去年年初,她就把这几年的探索汇编成一本《向日葵在成长》,希望我作序。她告诉我,学校的宋继东校长特别支持。当时我把书稿拦了下来。在我的学生和徒弟中,郭丽萍灵气并不是最足,读书也不是最多,践行新教育更不是最久,我总是鼓励她慢慢来,沉住气,积累更多的素材,打磨更美的文字。我希望她悄悄地做完六年,为这间教室留下一个完整的记录,创作出让大家惊喜的作品。她听从了我的建议,放弃了出版计划,继续用心耕耘自己的教室。
  没想到大半年之后,她的另外一个“师父”、种子计划的首席培训师飓风老师对我说,郭丽萍的故事挺感人的,会激励更多的普通新教育教师追寻梦想,激情从教。希望我“松口”。飓风大姐对工作要求很高,郭丽萍的成长能得到她的认可难能可贵。我有点动摇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郭丽萍又把书稿交到了儿童文学作家、新教育出版统筹童喜喜老师那里。童喜喜是种子计划项目的发起者,也是第一任项目负责人,对种子教师感情特别深厚。童喜喜竟然在通读第一稿之后,提出了全新的书稿提纲,从新教育十大行动的角度全面梳理,以“故事+操作”的模式给一线教师以直接的启发借鉴。郭丽萍根据提纲,利用寒假重新整理出第二稿,童喜喜再次审读提出意见,郭丽萍又完成了第三稿的修订。
  当童喜喜把第三稿推荐给新教育特聘的出版顾问、资深出版人文龙玉老师,纳入了出版计划后,新的工作又开始了:文老师又从编辑的专业角度,提出了诸多修订意见,郭丽萍继续一遍又一遍地打磨着……
  我知道,我拦不住这部书的出版了。而且我开始意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书稿的诞生,不正是体现“专业交往”的力量所在吗?
  从浅层次看,这只是书稿出版,从深层次看,体现的是生命的成长。如果没有种子计划、新教育网师这样的专业项目,没有喜喜、飓风、蓝玫、硕果等专家团队的引领,没有种子教师、网师学员之间互相的激励鼓舞,郭丽萍的成长不会这样迅速。包括文老师对她进行的指点,与其说是打磨书稿,更恰当地说是指导她的教育写作。正是置身于这样的共同体内,一位普通的教师才会在最短时间爆发不普通的力量。
  郭丽萍一直感恩与新教育的相遇。她写道:“尽管,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教师身份让我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纵然与奢侈品无缘,但也衣食无忧,这时候,灵魂的归属感便提上日程。自从搭上新教育这辆列车,这种归属感、幸福感距自己就越来越近,有很多时候就在身边,可感可触。”她说,是新教育,让她真正地找到了作为一个教师的尊严,找到了内心充盈的感觉。
  郭丽萍是勤奋而执着的。我相信,她不会因为这本书的出版而飘飘然,更不会因此而停止自己的探索。
  欣慰地写下这些文字,为“向日葵”教室喝彩,为徒弟加油,为更多的新教育的网师学员、种子教师鼓劲。小教室,大乾坤。再小的教室,有了梦想就会很大;再大的教室,没有梦想也会很小。在新教育共同体内,无论教师、父母、孩子,无论教育管理者还是一线践行者,每一个人都能在创造中不断获得自身新的成长。
  (责任编辑:黄常棋)
其他文献
笔者在教学“课桌有多长(认识厘米)”一课时,在两个班级分别采用“常态教学”和“微课教学”形式。课后调查发现,采用“常态教学”的班级,学生对教材中讲授性的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对1厘米概念的认知不够清晰,在估测方面显得比较薄弱。而采用“微课教学”的班级,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巧用微课,助力数学课堂教学展开探讨。  一、巧设“预习微课”,了解新知  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在学习中能有所疑、有
期刊
【教学片段】  师:来看看临死前的严监生是怎么伸出这两个指头的,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生读句子)  师:此时的严监生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生:奄奄一息、病入膏肓、气若游丝、命悬一线……)  师:能不能把这些体会送到句子中,读出来,让我们一听就能感觉到他已经命悬一线啦!  
期刊
【编者按】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大增,传统文化进校园也成为中小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内容。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如何去粗取精,扬弃继承,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完善学校的管理机制,等等,都是值
期刊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理性思维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期刊
一般说,低段教师下功夫在字上,中段教师着眼于句段,高段教師紧盯着篇章,唯独词语成为了游走四周、可有可无的内容。翻开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学段目标中,从识字与写字一跃直接就到了阅读与写话上,词语教学再次轮空,它的出现依然需要依附在其他内容之上。词语教学的缺位导致学生在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上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词语教学不重要吗?不,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质量。近日再次
期刊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 用精读、跳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3. 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期刊
英语课程改革已开展了十多年,笔者通过多年的调研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经过小学四年的英语学习,尽管学生对英语单词、词组掌握得不算少,但他们的英文表达仍成问题。进入中学后,学生在被要求说句子、写作文时,往往大海捞针一样地搜出几个单词,磕磕巴巴地凑成一句并不完整的句子,并且常常出现中国式英语。因此,很多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常会觉得英语学习的难度大幅增加。  针对以上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
期刊
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正如著名作家肖复兴所说的:“作文的提高单靠写作文不够,一定要坚持记日记。”然而在日记教学中,有的教师重字数轻内容,重篇数轻评价,重师评轻交流,造成了学生不爱写日记或应付了事的现象。如何让学生爱写日记、会写日记呢?笔者认为要以兴趣为先,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学生以“玩”的心态写日记,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不拘形式,轻松日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期刊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它具有综合性、活动性、自主性等特点。如何组织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在探索研究中,笔者体悟到,把握了“三点一线”———以语文教材为出发点,以生活资源、认知领域为结合点,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落脚点,以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索的风帆就能顺利起
期刊
古人曾这样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确,日常中很多经历告诉我们:模仿别人,巧借别人的经验,就可以更快地获得成功。仿写是小学作文形式之一,但它利弊共存。因此,如何兴利除弊,让学生有效仿写,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这个问题做以下探讨。  一、仿写习作之利  首先,教材对小学生习作的定位呼唤着仿写作文。根据2011年版语文课标的说法,小学三年级起的习作教学不叫作文,而是习作。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