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五昌被人视为目前中国颇具影响力的诗歌评论家之一。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2018 年,谭五昌为丽江创作出了组诗《出尘丽江》,我作为他在丽江的亲近的诗友, 有幸在第一时间读到了这组立意独特的丽江诗篇。“出尘”一词,原出自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意为超越尘俗、清丽动人。于清新秀美、超凡脱俗的丽江而言,惟“出尘”一词,才能道出麗江山水之美的灵魂内核。谭五昌的组诗之所以取名为“出尘丽江”,是因为丽江在诗人心目中是一个最美丽、最神奇、最具诗意的地方,换言之,在诗人看来,丽江作为一个审美对象, 在天地之间独一无二地存在着。
“丽江是一片超出尘俗的世外桃源,它遗世独立的美,成为一幅百看不倦的画卷,成为一首百读不厌的诗篇”(之一)。在组诗开篇,诗人用“超出尘俗”一词,描写了雪映千古、江流万里、天人合一、人神共居、宁静安闲的丽江图景。在诗人眼里,“丽江的春天,带给人们浅绿丛中一点红的妩媚与清新。”(之二),而“丽江的夏天, 给人们带来浓荫下清凉的火焰。”(之三),诗人描写丽江四时之景,点染各异风物,抒发不同感受,做到了“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玉龙雪山永远站在词语的高处。用闪闪的银光, 守护着丽江绚丽动人的梦想。”(之六),在此,诗人用“永远站在词语的高处”这一诗性话语, 来形容玉龙雪山因其雄伟壮美而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元代诗人李京赞其曰:“丽江雪山天下绝。”元代宣文阁鉴书博士王沂的《雪山》这样描写玉龙雪山:“山高摩苍穹,积雪何年始? ……绝顶人莫升,仙灵应会此。”千山慕白雪。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雄奇高大的山数不胜数,然而,玉龙雪山作为北半球距离赤道非常近而终年积雪的山, 之所以被世人膜拜,不仅在于它的雄伟秀美,更在于它的积雪千年不化,熠熠生辉、照彻千里。圣洁的玉龙雪山是纳西人的神山, 是纳西族传说中恩溥三多的化身。它象征着纳西族人民顶天立地的精神与气概, 千百年来保佑着纳西族人民; 玉龙雪山冰川是取之不尽的水资源宝库,滋养着丽江人民的美好家园,正如诗人所言,它“用闪闪的银光,守护着丽江绚丽动人的梦想。”
“虎跳峡里一泻千里的流水,见证着丽江人的侠骨豪情。”(之七)金江万里走波澜。金沙江以万马奔腾之势穿过以“雄奇、险峻”闻名天下的虎跳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如纳西族东巴经书里崇忍利恩所言: 我是开九重天的九兄弟的后代, 我是大力士久高那布的后代,连翻九十九座山也不会感到疲劳,连涉七十七个深谷也不会感到疲倦, 把金沙江的水喝干也不会解渴……我是永远也不会被征服的祖先的后代。文化涵养文化,精神化育精神,品质滋养品质。蕴含于纳西人骨子里的气节将永世赓续。
“束河古镇沉淀着千年岁月,它与大研古镇是母亲丽江的一对孪生兄弟。”(之九)1996年2 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员梁子敏女士在开文村考察时说:“开文村同古城一脉相承,形似神似,不可分割,丽江古城是一个活着的文化遗产, 而且充满生机,价值独特。”受此启发,丽江古城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将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与丽江古城民居建筑群一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内容。第2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将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筑群及束河民居建筑群组合而成的“丽江古城”列为世界遗产。
“丽江城郊山冈上的每一棵树,都是大地伸出的赞美的手指。”(之十六)诗人赋予古城郊外山冈上的“树”以情感和生命,热情赞美了融山水与人文于一体的梦幻丽江、神奇丽江、诗画丽江,想象鲜活而传神。
“驮重的马匹在街道上徐行,也驮着茶马古道的丽江往事。”(之十七)“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藏茶马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繁于“二战”。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马古道”,写下了我国各民族人民对外贸易和交通史上悲壮而光辉的一页。丽江古城、束河古镇作为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与“茶马古道”共生,历经数百年的沧桑。眼下在街道上驮重徐行的马匹是当年茶马古道的缩影。然而,当年的那种艰辛,今天我们无法想象。
“小桥,流水,花草,树木,可以叫做丽江人的吉祥四宝。”(之二十一)纳西族是一个有着自然崇拜的民族,相信万物有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是纳西人自古就有的哲学思想与传统理念。天赐纳西以福祉,纳西人用心善待天地。纳西人的审美情趣自古有之, 因而,“桥,水,花,木”自然成了“纳西族的吉祥四宝。”
“黎明用光明的画笔,画出了黎明最动人的形象。”(之二十五)黎明是丽江市玉龙县一个少数民族乡镇,在滇西北莽莽绿海、万木葱茏的大山中, 黎明乡葆有一片旗帜般彤红的丹霞地貌,奇绝壮观。每年的冬至前后,太阳在这里一天三次升起又三次落下。这种辉煌灿烂的奇景, 惟有在黎明这个地方才能领略得到。在这里,诗人用了两个“黎明”,一个是时间意象,一个是空间意象。
“丽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那么令人感觉亲切, 仿佛从我们的灵魂中生长出来。”(之二十九)在诗人眼里,丽江宛如出浴的少女,超凡脱俗,洁净如玉,一尘不染。丽江的山水、草木,一切的一切,都是从诗人的灵魂中长出。
“为什么我挥不动告别的手臂?因为我对丽江爱得深沉……”(之三十)组诗的结句,真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丽江这片魅力山水的爱恋。诗家在生活中所关注的往往是那些“跟他的心灵十分接近而又亲切的东西”,因为爱得深沉,故而依依不舍;因为爱得深沉,故而不忍辞别。因为不忍辞别,故而不忍心举起手臂说声“再见”。
一生为诗歌而生者, 注定了一生将为诗歌而乐,而吟,而咏,而叹;一生为诗歌而活者,注定了一世将为诗歌而庆,而赞,而叹,而歌,而唱。谭五昌先生创作的这组诗歌,以其深邃的哲思、精致的体式、精准的表达,使人读之赏心悦目。组诗《出尘丽江》,不论从艺术表现形式还是从思想内容看,都可圈可点。我作为谭五昌先生的丽江纳西族诗友, 欣喜于谭五昌先生对丽江的情愫, 更希冀他把丽江当作第二故乡。
“丽江是一片超出尘俗的世外桃源,它遗世独立的美,成为一幅百看不倦的画卷,成为一首百读不厌的诗篇”(之一)。在组诗开篇,诗人用“超出尘俗”一词,描写了雪映千古、江流万里、天人合一、人神共居、宁静安闲的丽江图景。在诗人眼里,“丽江的春天,带给人们浅绿丛中一点红的妩媚与清新。”(之二),而“丽江的夏天, 给人们带来浓荫下清凉的火焰。”(之三),诗人描写丽江四时之景,点染各异风物,抒发不同感受,做到了“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玉龙雪山永远站在词语的高处。用闪闪的银光, 守护着丽江绚丽动人的梦想。”(之六),在此,诗人用“永远站在词语的高处”这一诗性话语, 来形容玉龙雪山因其雄伟壮美而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元代诗人李京赞其曰:“丽江雪山天下绝。”元代宣文阁鉴书博士王沂的《雪山》这样描写玉龙雪山:“山高摩苍穹,积雪何年始? ……绝顶人莫升,仙灵应会此。”千山慕白雪。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雄奇高大的山数不胜数,然而,玉龙雪山作为北半球距离赤道非常近而终年积雪的山, 之所以被世人膜拜,不仅在于它的雄伟秀美,更在于它的积雪千年不化,熠熠生辉、照彻千里。圣洁的玉龙雪山是纳西人的神山, 是纳西族传说中恩溥三多的化身。它象征着纳西族人民顶天立地的精神与气概, 千百年来保佑着纳西族人民; 玉龙雪山冰川是取之不尽的水资源宝库,滋养着丽江人民的美好家园,正如诗人所言,它“用闪闪的银光,守护着丽江绚丽动人的梦想。”
“虎跳峡里一泻千里的流水,见证着丽江人的侠骨豪情。”(之七)金江万里走波澜。金沙江以万马奔腾之势穿过以“雄奇、险峻”闻名天下的虎跳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如纳西族东巴经书里崇忍利恩所言: 我是开九重天的九兄弟的后代, 我是大力士久高那布的后代,连翻九十九座山也不会感到疲劳,连涉七十七个深谷也不会感到疲倦, 把金沙江的水喝干也不会解渴……我是永远也不会被征服的祖先的后代。文化涵养文化,精神化育精神,品质滋养品质。蕴含于纳西人骨子里的气节将永世赓续。
“束河古镇沉淀着千年岁月,它与大研古镇是母亲丽江的一对孪生兄弟。”(之九)1996年2 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员梁子敏女士在开文村考察时说:“开文村同古城一脉相承,形似神似,不可分割,丽江古城是一个活着的文化遗产, 而且充满生机,价值独特。”受此启发,丽江古城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将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与丽江古城民居建筑群一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内容。第2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将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筑群及束河民居建筑群组合而成的“丽江古城”列为世界遗产。
“丽江城郊山冈上的每一棵树,都是大地伸出的赞美的手指。”(之十六)诗人赋予古城郊外山冈上的“树”以情感和生命,热情赞美了融山水与人文于一体的梦幻丽江、神奇丽江、诗画丽江,想象鲜活而传神。
“驮重的马匹在街道上徐行,也驮着茶马古道的丽江往事。”(之十七)“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藏茶马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繁于“二战”。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马古道”,写下了我国各民族人民对外贸易和交通史上悲壮而光辉的一页。丽江古城、束河古镇作为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与“茶马古道”共生,历经数百年的沧桑。眼下在街道上驮重徐行的马匹是当年茶马古道的缩影。然而,当年的那种艰辛,今天我们无法想象。
“小桥,流水,花草,树木,可以叫做丽江人的吉祥四宝。”(之二十一)纳西族是一个有着自然崇拜的民族,相信万物有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是纳西人自古就有的哲学思想与传统理念。天赐纳西以福祉,纳西人用心善待天地。纳西人的审美情趣自古有之, 因而,“桥,水,花,木”自然成了“纳西族的吉祥四宝。”
“黎明用光明的画笔,画出了黎明最动人的形象。”(之二十五)黎明是丽江市玉龙县一个少数民族乡镇,在滇西北莽莽绿海、万木葱茏的大山中, 黎明乡葆有一片旗帜般彤红的丹霞地貌,奇绝壮观。每年的冬至前后,太阳在这里一天三次升起又三次落下。这种辉煌灿烂的奇景, 惟有在黎明这个地方才能领略得到。在这里,诗人用了两个“黎明”,一个是时间意象,一个是空间意象。
“丽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那么令人感觉亲切, 仿佛从我们的灵魂中生长出来。”(之二十九)在诗人眼里,丽江宛如出浴的少女,超凡脱俗,洁净如玉,一尘不染。丽江的山水、草木,一切的一切,都是从诗人的灵魂中长出。
“为什么我挥不动告别的手臂?因为我对丽江爱得深沉……”(之三十)组诗的结句,真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丽江这片魅力山水的爱恋。诗家在生活中所关注的往往是那些“跟他的心灵十分接近而又亲切的东西”,因为爱得深沉,故而依依不舍;因为爱得深沉,故而不忍辞别。因为不忍辞别,故而不忍心举起手臂说声“再见”。
一生为诗歌而生者, 注定了一生将为诗歌而乐,而吟,而咏,而叹;一生为诗歌而活者,注定了一世将为诗歌而庆,而赞,而叹,而歌,而唱。谭五昌先生创作的这组诗歌,以其深邃的哲思、精致的体式、精准的表达,使人读之赏心悦目。组诗《出尘丽江》,不论从艺术表现形式还是从思想内容看,都可圈可点。我作为谭五昌先生的丽江纳西族诗友, 欣喜于谭五昌先生对丽江的情愫, 更希冀他把丽江当作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