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尘丽江诗意山水

来源 :诗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五昌被人视为目前中国颇具影响力的诗歌评论家之一。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2018 年,谭五昌为丽江创作出了组诗《出尘丽江》,我作为他在丽江的亲近的诗友, 有幸在第一时间读到了这组立意独特的丽江诗篇。“出尘”一词,原出自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意为超越尘俗、清丽动人。于清新秀美、超凡脱俗的丽江而言,惟“出尘”一词,才能道出麗江山水之美的灵魂内核。谭五昌的组诗之所以取名为“出尘丽江”,是因为丽江在诗人心目中是一个最美丽、最神奇、最具诗意的地方,换言之,在诗人看来,丽江作为一个审美对象, 在天地之间独一无二地存在着。
  “丽江是一片超出尘俗的世外桃源,它遗世独立的美,成为一幅百看不倦的画卷,成为一首百读不厌的诗篇”(之一)。在组诗开篇,诗人用“超出尘俗”一词,描写了雪映千古、江流万里、天人合一、人神共居、宁静安闲的丽江图景。在诗人眼里,“丽江的春天,带给人们浅绿丛中一点红的妩媚与清新。”(之二),而“丽江的夏天, 给人们带来浓荫下清凉的火焰。”(之三),诗人描写丽江四时之景,点染各异风物,抒发不同感受,做到了“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玉龙雪山永远站在词语的高处。用闪闪的银光, 守护着丽江绚丽动人的梦想。”(之六),在此,诗人用“永远站在词语的高处”这一诗性话语, 来形容玉龙雪山因其雄伟壮美而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元代诗人李京赞其曰:“丽江雪山天下绝。”元代宣文阁鉴书博士王沂的《雪山》这样描写玉龙雪山:“山高摩苍穹,积雪何年始? ……绝顶人莫升,仙灵应会此。”千山慕白雪。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雄奇高大的山数不胜数,然而,玉龙雪山作为北半球距离赤道非常近而终年积雪的山, 之所以被世人膜拜,不仅在于它的雄伟秀美,更在于它的积雪千年不化,熠熠生辉、照彻千里。圣洁的玉龙雪山是纳西人的神山, 是纳西族传说中恩溥三多的化身。它象征着纳西族人民顶天立地的精神与气概, 千百年来保佑着纳西族人民; 玉龙雪山冰川是取之不尽的水资源宝库,滋养着丽江人民的美好家园,正如诗人所言,它“用闪闪的银光,守护着丽江绚丽动人的梦想。”
  “虎跳峡里一泻千里的流水,见证着丽江人的侠骨豪情。”(之七)金江万里走波澜。金沙江以万马奔腾之势穿过以“雄奇、险峻”闻名天下的虎跳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如纳西族东巴经书里崇忍利恩所言: 我是开九重天的九兄弟的后代, 我是大力士久高那布的后代,连翻九十九座山也不会感到疲劳,连涉七十七个深谷也不会感到疲倦, 把金沙江的水喝干也不会解渴……我是永远也不会被征服的祖先的后代。文化涵养文化,精神化育精神,品质滋养品质。蕴含于纳西人骨子里的气节将永世赓续。
  “束河古镇沉淀着千年岁月,它与大研古镇是母亲丽江的一对孪生兄弟。”(之九)1996年2 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员梁子敏女士在开文村考察时说:“开文村同古城一脉相承,形似神似,不可分割,丽江古城是一个活着的文化遗产, 而且充满生机,价值独特。”受此启发,丽江古城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将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与丽江古城民居建筑群一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内容。第2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将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筑群及束河民居建筑群组合而成的“丽江古城”列为世界遗产。
  “丽江城郊山冈上的每一棵树,都是大地伸出的赞美的手指。”(之十六)诗人赋予古城郊外山冈上的“树”以情感和生命,热情赞美了融山水与人文于一体的梦幻丽江、神奇丽江、诗画丽江,想象鲜活而传神。
  “驮重的马匹在街道上徐行,也驮着茶马古道的丽江往事。”(之十七)“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藏茶马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繁于“二战”。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马古道”,写下了我国各民族人民对外贸易和交通史上悲壮而光辉的一页。丽江古城、束河古镇作为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与“茶马古道”共生,历经数百年的沧桑。眼下在街道上驮重徐行的马匹是当年茶马古道的缩影。然而,当年的那种艰辛,今天我们无法想象。
  “小桥,流水,花草,树木,可以叫做丽江人的吉祥四宝。”(之二十一)纳西族是一个有着自然崇拜的民族,相信万物有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是纳西人自古就有的哲学思想与传统理念。天赐纳西以福祉,纳西人用心善待天地。纳西人的审美情趣自古有之, 因而,“桥,水,花,木”自然成了“纳西族的吉祥四宝。”
  “黎明用光明的画笔,画出了黎明最动人的形象。”(之二十五)黎明是丽江市玉龙县一个少数民族乡镇,在滇西北莽莽绿海、万木葱茏的大山中, 黎明乡葆有一片旗帜般彤红的丹霞地貌,奇绝壮观。每年的冬至前后,太阳在这里一天三次升起又三次落下。这种辉煌灿烂的奇景, 惟有在黎明这个地方才能领略得到。在这里,诗人用了两个“黎明”,一个是时间意象,一个是空间意象。
  “丽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那么令人感觉亲切, 仿佛从我们的灵魂中生长出来。”(之二十九)在诗人眼里,丽江宛如出浴的少女,超凡脱俗,洁净如玉,一尘不染。丽江的山水、草木,一切的一切,都是从诗人的灵魂中长出。
  “为什么我挥不动告别的手臂?因为我对丽江爱得深沉……”(之三十)组诗的结句,真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丽江这片魅力山水的爱恋。诗家在生活中所关注的往往是那些“跟他的心灵十分接近而又亲切的东西”,因为爱得深沉,故而依依不舍;因为爱得深沉,故而不忍辞别。因为不忍辞别,故而不忍心举起手臂说声“再见”。
  一生为诗歌而生者, 注定了一生将为诗歌而乐,而吟,而咏,而叹;一生为诗歌而活者,注定了一世将为诗歌而庆,而赞,而叹,而歌,而唱。谭五昌先生创作的这组诗歌,以其深邃的哲思、精致的体式、精准的表达,使人读之赏心悦目。组诗《出尘丽江》,不论从艺术表现形式还是从思想内容看,都可圈可点。我作为谭五昌先生的丽江纳西族诗友, 欣喜于谭五昌先生对丽江的情愫, 更希冀他把丽江当作第二故乡。
其他文献
一小部分  一小部分春天  朝家乡的小路跑去  太阳开始重视油菜地和麦地  把五月丰收摇晃着的彩霞  洒在南面的山坡  镰刀不断锈蚀记忆  沾着父亲 和父亲的父亲  披過的星光、露珠以及苟活在  脊背上挪来抹去的盐渍  谁在反复耕种  什么植物适合他们的幸福  一小部分春天  被父亲的粮食喊着  一小部分田地  在花园父亲忘了带回  那些养眼的荒芜  变成秋天父亲的一小部分失落自画像  用时间弹
期刊
话说桃花  你说,把大地的每一次花开  当成是一场修行  当粗犷的风,吹遍尘世角落  一捧死灰复燃的草籽,会悉数醒来  我说,一场春雨下得刚好,  萌动了桃花的心事  春雨温润,桃花十里  伏案在枝头的花朵绽放着诗意  你告诉我沸腾的花朵  已海啸般湮没了大地  我在枝头系上黄手帕  迎候  我们的桃花,天亮之前與春天一起醒来鸽子  在掌心写下五月的心事  鸽子围着我  用笨拙的嘴,欲啄开什么  
期刊
有情,皓月。  无聊,闲花。  飞鸟与青鱼,是彼此熟悉的脸。  虚掩的岁月,  同于手足的秘密。  冰山上,有朵虚无花,  放肆夭灼,端坐群山之巅。  隔着云雾,嫉妒它娇美的呼吸。  只要他一想起你,  万物已是菩提。  梦呓蝴蝶,它逡巡着我们害羞的天赋。  远处的山,放在窗户里,  好比,墙上的画,装了框子。  你赤裸着天性,无辜的样子,  他便认定,  这不是什么谜题,  你们的衣裳灌满了西风
期刊
冬夜,雨一直在下  带了两本博尔赫斯,回家  度周末。饭后,无处  可去。  雨在稀疏地落,冬夜  雨天的冷  让人难以脱身。它像老人的  数落,爱人的埋怨  像没有满足孩子的  某个愿望后,一直的纠缠  身在室内,心受着它的  浸淫。它落到  翻开的书上。诗句字迹模糊  仿佛,它下定决心  以细致、微弱之力,要浸透  世界的边边角角风暴  这个时节  他头上安装的天线  在接受讯息  內容庞杂、
期刊
春日  一场春雨  像个天真的少女  从远处款款而来  松软泥土  鸟儿的嘴巴和翅膀  开始苏醒  所有死去的叶子  都会顺着鸟声重新回到技上  每一根草茎 一粒苞芽  一面墙头草,都有一颗  按捺不住的心  听溪水潺潺,莺歌声声  吹奏一曲烟花三月的迷离  而我陈旧的身体  开始疼痛地复活花瓶  栀子花,石榴花,桂花,野菊花  插着主人的心情  某天的灾难  那灵感的水、日子上的叶  以及與思念
期刊
雪国·晨  一定有什么一次次被遗忘在雪地  否则我怎么会对着一片寒冷的空旷发呆  就发一会儿雪地里的呆  以蓄积的力 以冰凌花的心魄  近处的树挂和远处的炊烟  从来都是主张把一粒谷物返还给麻雀  在自我放逐的冬日  以换取,它的悲悯和赞美  潮润的眼神浸染眼前的雾凇  让人间拥有和树和山一样的质地  我们躲在幻化的仙境后面成了谜题  把谜底藏进驻留的江河之下  是时候做出决定了  当我如释重负
期刊
七绝·山路遇雨  扑面烟峰别样娇,轻车直上入凌霄。  平生不作青云客,暮雨巴山客路遥。七律·窑  百年风雨任萧萧,草树横生空寂寥。  春水还流桑梓地,田头不见石板桥。  窑烟淡尽斜阳落,窑火明无绝艺消。  玉殿京砖寒屋瓦,安知一样是柴烧。滿江红·南湖  近百年前,南湖上,红船一叶。飞浪过,楼前烟雨,几经寒烈。汽笛一声惊未动,且将天地翻新页。问苍茫,自此许初心,当人杰。  长堤外,垂柳拂。晴波上,菱
期刊
许这一生,寻一个遗世归处  折羽浮水,顺流而上  舟上的那团渔火  寒尽处就那么盈满了溪流  来之同游,  去之无忧。  纵横流年里,只记得那座  穿行而過的桥,它有着  曲伸不禁 车轮流水的灵魂  迟归的木鹊 点染黑漆漆的眼眸  似将夜色染透  它疲倦的剪影投进溪流  加持一缕炊烟,成就了人间况味朽木  只为一个不曾见到的辉煌  就敢掏空心思  潜听河流不可逆转的回声  倾其所有,站成一个标记 
期刊
理解皮扎尼克的诗是困难的,因为她的诗总是太过跳跃和隐晦。她就像一位勤劳的园丁,喜欢修剪掉句中的枝蔓,只留下主干般的只言片语。但这丝毫不影响你对她诗歌的喜爱,因为你总能通过她急迫的语气、决绝的口吻,体会到她内心的痛苦、挣扎与矛盾,感受到她受某种力量驱使的无助与亢奋。这些丰沛的情感给她的诗句以滋养,让其能够不断生长。  ——主持人 吉庆起源  必须救出风  群鸟在那个孤单女人的头发里  焚毁风  她从
期刊
回家的路  又一次在大雪中悄然铺开  这条长长的通往故乡的路  大雪无乡,漫过经年的跋涉  我捧不住一片忧伤的雪花  这些水做的骨肉啊  需要借助冰冷的面具  守护热热的乡思  在雪地上写下:家乡  我的手就软了  我没有勇气穿越这场大雪  没有勇气给这片雪原  再留下一道伤口  大雪深处,我闭上眼睛  溯着一只蝌蚪的行踪  游回自己的少年,和童年  故乡的山川,河流,村庄  还有,覆盖了故乡的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