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之愿”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163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94岁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抛出了这道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15年后的9月7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北京启动,这一天也恰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90岁生日。在首场直播中他说出的“袁隆平之愿”,俨然与“钱学森之问”遥相呼应——这位新晋“90后”在直播中深情呼吁更多“90后”年轻人投身农业。袁隆平表示,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
  ◆锐观点◆不了解农业,对农业的认知可能还存有刻板印象。但其实正如袁隆平所说:“现代农业不是过去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个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都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农业。”从手工劳作到智能化的技术演进,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产业形态升级,农业提供了大量高科技含量的就业岗位,需要更多优秀人才和知识青年投身其中,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农业是古老的行业,也是年轻的行业。古老,是因为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越是发达的国家,农业生产水平也越高。年轻,则是因为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科技成果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整个产业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慧科技赋能传统农业,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富有朝气的“超级新农人”。
  为何要呼吁年轻人从事农业?现代农业已经打通了行业壁垒,产业结构和行业生态已经发生巨变,因此需要一场观念革新。袁隆平老人的深情呼吁,有着对青年一代“新农人”的殷殷期待,更多的则是对中国农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刻洞察。(光明时评)
  ◆观点提炼:从“钱学森之问”到“袁隆平之愿”;奋力接棒“新農人”……
其他文献
范晔在《后汉书》中曾这样告诫后人:“舍近求远,劳而无功。”提倡的就是人们做事情时要讲究方法,明明身边就有最佳选择,就不需要绕远路从而白费力气。话虽简短,却字字珠玑,前人的这个想法让我很是钦佩。在人生之旅上,我们既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求道理,也无需通过复杂的方法解决人生的难题,因为大多时候,答案就隐藏于我们的内心。  我们应从内心寻找答案。  孟子在《离娄·章句下》中曾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道在迩而
瘫痪机场、暴力袭警、围殴记者……三个多月以来,香港持续发生极端暴力违法事件,一些年轻人包括学生受“反中乱港”势力教唆参与其中,冲击香港法治,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侮辱国徽、国旗,甚至喊出“港独”口号,发展至今带有明显的颜色革命特征,并开始出现恐怖主义苗头。  8月25日,香港“荃葵青游行”结束后,暴徒多次冲击警方防线,警方在执法中拘捕36人,其中年龄最小的一名只有12岁。这是自今年6月示威活动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是过往真实的存在,历史也是延伸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又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以史为鉴,可以更好地面向未来。  写作指导  从材料的内容来看,这是一则由“历史”引出的话题材料。当今社会,戏说历史、篡改历史、否定历史、忘记历史的社会现象泛滥,所以由这个话题在于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尊重历史,如何继承历史文
本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区为了确保安全,在建设时会留有消防通道;植物为了吸收养分,会尽可能地將根系送到土地深处;一个国家要发展,领导者会广开言路。生活离不开各种“通道”。  不同的通道可能通向相同的结果,也可能通向迥异的结果。  通道让事情顺利,让生态健康,让世界多彩。  人此一生,谓其行道也。道通,则人行之无阻,遇事也通顺;路塞,则人行之也无处,多坎难者也。
近来天气漸暖,似乎有些春天的味道了。偶然想到后院的百合也该开花了。此时此地,书页间,墙角上,窗帘里,每一寸的空气中都流溢着百合的花香。  她是极为普通的花,一年四季,似乎在所有的时间里,都被土壤埋藏于地下。瑟瑟秋风将土地的水分带走,土面呈现伤疤一般干涸的裂痕,丝毫不见生命之迹象。直到寒冬过后暖春来临,春水润湿土地的时候,一夜之间,齐刷刷冒出青葱一样的芽头,绿透了整个春天。  想起林清玄的《心田上的
福州一位小学二年级学生冯某在学《羿射九日》这篇课文时,发现一个问题:课文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是怎么蹚的?冯某在课堂上提出了这个问题,老师说:“问得好”,但是正确答案是什么,老师没有说。  短评一:戎国强  有人可能不相信,为什么一个小学生看得出来的问题,专业人员反倒看不出来、也回答不了?这里是否存在两种可能。  有一些专业人员,其实
人物介绍  裘继戎,原名裘子千,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继承人,北京京剧院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出生在梨园世家,祖父是京剧裘派创始人裘盛戎。2015年9月,出演杨丽萍概念舞蹈剧《十面埋伏》,饰演萧何一角。2017年6月,参加张艺谋执导的观念演出《对话·寓言2047》,主演8分钟的舞蹈篇章。代表作《悟空》。  人物解读角度一:艺术之间没有绝对边界  素材呈现  梨园行里,裘家声名显赫——太爷是名角裘桂
欧阳修写作,非常注意文章的平易流畅,简洁洗练。他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开头一句仅用“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就把滁州的自然环境描绘出来了。  有一次,欧阳修和两位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脱缰的奔马踏死了一只狗。他提议,看谁能把这件事最简练地記述下来。一位朋友想了想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死之。”用了十二个字。另一位朋友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也是十二个字。欧阳修嫌他们说的不精练,只用
想出去走走,选了一个自己觉得还不错的目的地,征求朋友们的意见。有三位朋友都去过我说的那个地方,给出的答案却各不相同。  朋友甲说:一点意思都没有,饭菜又不好吃,宾馆里又没空调,半夜静得连鬼叫都听不到。我劝你别去!朋友乙说:那里一般,所有旅游景点该有的东西都有,山还算清秀,树也不错,只是太冷了一点,没去玩过可以去玩玩。朋友丙与前两者完全不一样,他很兴奋地说:那个地方你一定要去,那里的山道,是明朝时代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途中,或许你偶尔打个盹儿,就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情。而更令人失落的,是你原本并不想睡,只是装睡,或只想眯缝一会儿,可竟真的睡着了。  也许类似的情况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你对此有自己的体验或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哲理性材料,现实针对性隐寓其中。  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