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已广泛深入应用于教育领域,推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原有的游戏化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创新与改革,有机结合传统教学与教育游戏,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172-02
  伴随多样化的游戏形式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很多小学教育者开始挖掘游戏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结合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游戏深入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觉、主动投入课堂,高效学习。
  1   教育游戏简述
  1.1  教育游戏的概念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教育游戏就被美国教育者提出,意指在培养游戏使用者知识、技能、智力及情感态度方面发挥教育目的的软件。教育游戏提倡将游戏形式的场景应用于教学中,使学习者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设定的游戏场景下战胜各种挑战,提高学习过程的快乐感,且达到获取技能、知识的目的,是一种高效的学习
  策略[1]。
  1.2  教育游戏的特点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游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教育性。这是教育游戏的首要特点,应用教育游戏时,游戏内容必须为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目标而服务。教师可以在游戏各环节设定目标,学生通过逐一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的。此外,还要确保教育游戏与教学规律相符,对应的知识表达和体系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性。
  ②娱乐性。娱乐性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但这并非教育游戏应用的主要目标,而是重要的组成内容,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游戏场景或情境,也可以在游戏元素和道具上下工夫,将娱乐性和趣味性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效率。③挑战性。在常规游戏中,挑战性是非常重要的吸引点,这一特点与学生竞争意识强有重要关联,教师需要利用教育游戏的挑战性激发学生内在的竞争欲望,强化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在一次次挑战中掌握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技能[2]。④交互性。游戏属于媒体的范畴,其代表的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因此游戏与学生之间有着必然的交互性。讓学生全身心投入,在忘我中自主学习,是教师利用教育游戏开展教学的目的之一[3]。
  2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契合性分析
  从教育角度看,教育游戏因具备的教育性质和意义对学生的学习能发挥无可比拟的效果。如上所述,教育游戏主要应用于教学中,辅助教育任务开展,完成教育目标。从教育对象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发展、能力发展还处于初级水平,他们是首次接触系统化的学科知识学习。如果教师以传统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会因为学生基础水平偏低,学习能力有限,再加上处于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集中的阶段,预设的教学效果往往难以达到。而教育游戏因游戏的性质本身与学生成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相契合,通过游戏的方式教学,有助于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逐渐达到教学计划与目标的要求。此外,开展教育游戏还要求教师遵循科学理论规律与原则,让学生快速转变学习状态,在游戏中享受游戏的快乐,同时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这一过程有助于确保学生与游戏间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黏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互动与交流的效果,最终确保学生在教育游戏与数学学习的结合下掌握知识[4]。
  3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紧密结合教育游戏与课堂教学
  伴随教育游戏形式的增多及其与教育课程的深度融合,当前可供教师选择的教育游戏越来越多。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将游戏应用其中,或是将数学学习的某一环节设定为游戏方式,不但能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将其学习情绪调动至最高点,生成高效学习的课堂氛围,更能从某种程度上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自由品质[5]。
  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时,教师可以选用一个同名化的教育游戏,要求学生将任意四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使学生从游戏中感知数的大小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以小组竞争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数字的比较,小组组长总结方法,全班再交流讨论。教师在课堂上随意列举两个例题进行测试,让学生进入游戏进行闯关。对连续闯过三关、排列全对的小组,看学生是否已基本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与技巧,若其中出现错误,则重新闯关,循环练习,直到掌握。待学生全部过关后,再进行变式练习。这样整个课堂中便穿插了游戏,学生的自主性和竞争性将大大提升。教师将教育游戏和数学知识的学习深入融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一次次闯关与训练,更轻松地将数学知识点掌握,且极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3.2  紧密结合教育游戏与课后练习
  数学课后练习是复习知识点和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方式。如果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后练习,很容易产生乏味甚至厌学的情绪。而教师将教育游戏融入课后练习,则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特征,除了能帮助学生减少部分书面作业,还能丰富其学习方式,减轻其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复习和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如在教学“乘法”的知识点后,由于乘法法则的初步学习以背诵为主,学生持续性死记硬背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影响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学生掌握部分乘法知识后,教师可在课后练习中安排如“拼翅膀”“种花能手”“点唱机”等系列游戏,环环相扣,使学生从最初20以内的乘法逐渐过渡到40以内的乘法,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在巩固知识点、深化记忆的同时,找到提高记忆效率的方式,从中获益。   3.3  紧密结合教育游戏与课本案例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问题衔接式、探究式的案例,与教育游戏中闯关的设置相似,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典型的课本案例,为学生传授和巩固数学知识,使其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强化学习效果。
  如教学“1小时=60分钟”的知识时,教师可先以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分针与时针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时针在走,分针走得更快”的基本常识。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的规律。最后,教师将“龟兔赛跑”的故事与该知识点融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代表龟兔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追赶过程,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很快投入龟兔赛跑的游戏,更好地学习时钟的知识。
  3.4  紧密结合教育游戏与课外探索
  数学科目中涵盖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鉴于此,教师应主动联系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技能作为解决生活问题,攻克生活难题的手段,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在知识点学习的基础上更自觉地进行课外的延伸与探索。
  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数学学习不仅仅关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牵涉很多非智力因素,锻炼学生非智力因素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如“阿达儿童脑力训练”“川岛博士脑力训练”等游戏,从游戏锻炼玩家的注意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直观能力和想象能力着手,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从而在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IQ。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从网络上寻求课本知识点以外,但内容相通的益智性、策略性的数学游戏,合理应用,让学生在玩耍中实现一定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将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学科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规律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相符。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挖掘教育游戏开发和应用的价值,正视游戏化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正确引导,合理应用,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游戏的应用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其数学学习效率。
  【參考文献】
  [1]李清娥.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改论坛,2018(12).
  [2]李金伟.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新课程,2017(11).
  [3]庄艳玲.论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17(1).
  [4]张凤荣.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20(12).
  [5]项红燕.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学教学,2016(1).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要求,初中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充分发挥生物实验教学的探究本质,活跃学生思维,发展探究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探究;创新意识;开放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104-
期刊
【摘 要】“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李庾南在数十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其将教学的过程分为独立自学、群体议论和相机引导三个环节,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符合新课改理念的高效教学模式。“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契合当前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笔者立足于“自学·议论·引导”法实施策略,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利用多种方法,提高自学效率;构建多边关系,促进深入讨论;发挥教师作用,做好教
期刊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的重要活动。通过从深层知识建构视角审视综合实践活动,本文提出查找资料,建构自我观点;形成对话,产生思想碰撞;适度干预,调控发展方向;整合共识,共享探究知识;延伸积累,提升学科素养等策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知识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
期刊
【摘 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和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物理作业对教学实践意义重大。本文提出对初中物理作业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优化设计,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兴趣培养;初中物理作业;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158-02  布
期刊
【摘 要】行程问题是关于“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之一。然而,不论是在“小升初”考试,还是在数学竞赛中,行程问题往往是必考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使用运动轨迹图辅助解题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顺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较复杂的行程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图形;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归纳与总结数学知识,理清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对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具体教学内容,巧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要应用思维导图,使学生的思维具体形象地呈现,让学生分析知识之间的逻辑
期刊
【摘 要】一些教师的生物教学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有教师给出学习任务,学生才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面对学生的“被动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方式入手,合理应用问题导学,进一步提升生物的教学效率。笔者基于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思考如何借助问题构建高效初中生物课堂。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高速发展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新课程标准重点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支架式教学借助教学支架引导学生逐步尝试知识沟通,自主完成知识建构与内化,契合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及课堂观察法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策略开展分析,明确“支架式”教学概念及“支架”类型,探究不同教学之间的构建途径,为高中生物教学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期刊
【摘 要】伴随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人们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越来越重视。为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确保学生全方位发展。基于此,本文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一定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
期刊
【摘 要】图画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显著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为了更好地开展画图法教学,笔者开展了实践研究。对小学低段的学生,结合画图法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对复杂问题的逻辑推理过程、解题思路的演变采用画图法表达,具有直观易理解的作用。教师应当积极将画图法应用与生活场景结合,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法;数学问题;生活现象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