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船下篙”,才能“船行千里”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a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七颗钻石》教学脱离原先的设计,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有了意外的收获。这恰恰印证了“靠船下篙”,才能“船行千里”。 具体而言:课前,在教学设计中适当留白,留下思维的余地,以期达到动态生成;课上,善用临时插曲,凭借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关键词:教学机智设计留白因势利导
  一、课例描述
  《七颗钻石》是列夫·托爾斯泰创作的一篇童话故事,被选入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故事梗概是:一个小姑娘在旱灾后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她的爱心使水罐一次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课堂上,在学生感知了课文的整体内容后,教学进入研读环节。研读童话主题时,我按照备课的设计思路,打算从标题入手启发学生领会“七颗钻石”的象征意义,于是,抛出了预设的问题:故事为什么不以“大熊星座的由来”或“神奇的水罐”为标题呢?
  讲台下反应平平。
  按照流程,下一步开始小组讨论。
  我在学生中间巡视时,无意间发现顾昊月同学课本插图上那个小姑娘的衣裙被涂上了红颜色,问她:“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可能以为要挨批评,顾昊月红着脸,头垂得低低的:“我觉得童话里的这个小女孩特别美丽……”
  插图?女孩?美丽?我不由灵机一动:理解课文主旨,不妨就从课本上这幅插图着手!
  我对全班同学说:“文中的小女孩,在每个人的眼里形象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给插图里小姑娘的衣裙着色,你想象中的小姑娘可能穿着什么颜色的衣裙呢?”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抢着发言。
  陈楠钰说:“在我的想象里,小姑娘穿着白色的衣裙。因为小姑娘找到了水,自己没有喝却留给了妈妈,甚至是送给了小狗和不认识的陌生人,小姑娘的心灵就像她的外表一样纯洁。”
  我还没有插得上话,邓伟就高高举起了手:“我觉得小姑娘应该穿着蓝色的衣裙。小姑娘孝敬亲人、同情需要帮助的人、爱护小动物,她的爱像蔚蓝的天空一样广博。”
  “我眼中的小姑娘应该会穿着绿色的衣裙。课文第一段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可是,小姑娘找到了水,并从水罐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正是善良纯真的小姑娘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希望,我觉得象征希望与生机的绿色最适合她。”我忍不住和同学们一起为陈严精彩的发言而鼓掌。
  掌声未落,席季鑫已经站了起来,他若有所思地说:“既然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我觉得她的衣服应该是灰不拉叽的,因为没有水洗啊,她的衣服可能已经脏得看不出颜色了。”
  班上一时陷入沉默。不得不承认,他的话也是有道理的。
  这时,我觉得总结的时机到了,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然后又画了北斗七星。
  我问:“大家看到,黑板上,老师没有赋予小姑娘任何色彩,因为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有着独特色彩的美丽女孩,她的美丽不是因为她的外表,而是因为她的心灵。现在,大家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七颗钻石’为题呢?”
  “七颗钻石象征着小姑娘的爱心!”胡亦波抢着回答。
  “是啊,小姑娘充满爱的付出感动了上天,于是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并涌出了巨大的水流,干旱的世界因此再一次有了生机和活力。孩子们,让我们满怀爱意,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完课文后,我继续问:“水罐里跳出的仅仅是七颗星星吗?”
  何洋怀站了起来:“我认为它们象征了小姑娘的爱心。”
  “还代表了母亲对她的爱!”有学生紧接着补充。
  “也就是说,这七颗星星象征着人世间孝顺父母、舍己为人等一切最美好的品质,一颗,两颗,三颗……它们在天空中永远给我们带来光明和希望,指引着我们人生的道路。”我乘机总结。
  讲台下,几十双眼睛闪闪发光。
  二、教学思考
  这一课的教学脱离原先的设计,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有了意外的收获。这恰恰印证了“靠船下篙”,才能“船行千里”。
  (一)课前的教学设计要适当留白
  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按照预定的教案完成教学任务,期望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做出回答,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就绕过出现的问题,继续往下讲……就这样,精心设计的教案仿佛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讲台上的教师以及讲台下的学生。
  布卢姆说:“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确实,课前精心预设很重要。但是,在我们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如同流动的泉水一样没有定势,过分固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可以详细,但不可过于精细,需要有意识地留下些许空白。
  “留白”本是艺术的表现手法,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与智慧。画如果过满、过实,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同样,课堂如果过满、过紧,学生也会失去主动求索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适当留白,留下思维的余地,以期达到动态生成。比如课堂提问,有教师追求问题链的预先设计,其实不妨找准切入点,以一个大问题提契,小问题则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反应随机生成。从实践来看,这种留白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的临时插曲要巧加利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在课堂上,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插曲,而这些插曲,往往是良好的教育契机,关键是教师能不能凭借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并对教师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现场调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教师不仅要能快速捕捉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有效信息,而且要能灵活果断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飞进教室的一只蝴蝶,可以和有关的唐诗结合到一起;突然下起的一场大雨,可以成为写景的素材;忽然响起的手机铃声,可以是感悟亲情的最佳通道……但是,教学机智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它是教师教育素养、日常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与积累。所以,语文教师在用心钻研教材教法的同时,更应该博览群书,积累相当的文化典故、文学常识、诗词佳句、科普知识等,还要多看心理学书籍,充分了解学生,对他们的心理表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智慧,以“不变”来应对课堂上的“万变”。
其他文献
摘要:观摩一堂高中导师课,观察焦点学生的学习历程。在捕捉课堂关键事件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目标设置庞杂、教学环节过多、教学进度过快、问题设计不合理、切断学生思维等。教学中,要让对话成为导师课的核心,培育信任安全的课堂氛围,提升高品质学习设计的专业能力。  關键词:导师课焦点学生关键事件教学改进  百家讲坛0学习共同体在中国长期的本土化实践中,界定并提出了“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
期刊
一、缘起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意见》中指出:“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核心,提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同时指出:“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7年是山东
期刊
摘要: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确立单元知识结构后建构学习心理过程,然后以它们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让教学更贴近学生。为了展现小学数学学习心理过程建构的方式,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从“已知—新知—未知”“整体—部分—整体”“类合—架构—模块”“范例—运用—综合”四个维度略作阐述。  关键词:单元教学学习心理整体类合图形的运动  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教师
期刊
摘要:课堂观察是一种实证式的行动研究,其实质是围绕研究的问题,通过观察工具获取研究证据并做出诠释,提出观察结论与建议。因此,确立适切的观察点、开发科学的观察工具、做出恰当的推论,是课堂观察中三个关键的环节。  关键词:课堂观察观察点观察量表推论  课堂观察是一种基于证据的课堂研究方式。以证据为核心的课堂观察的逻辑是:证据解决什么问题—证据如何获得—证据如何诠释。由此,确立观察点、开发观察工具、得出
期刊
摘要:董一菲老师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并用优美含蓄的课堂教学语言来践行这一理念。董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一直为人称道,既有和她的导入语、提问语、讲述语、结束语等其他教学语言共通的特征,又有评价语的独有个性,呈现出和而不同的风貌:有着高度认同学生发言价值的评价立场、彰显诗意和典雅的评价表达、立足对话和生成的评价过程。  关键词:董一菲教学评价语立场表达过程  董一菲是闻
期刊
摘要:评点式阅读教学由课前初评、课堂交流探讨、当堂再读再评以及课外文本评点四个环节构成,贯穿课堂内外。评点式阅读不只是一种读书方法,它更是一种读书习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带领学生渐入佳境,享受阅读的幸福。  关键词:评点式阅读内涵环节  一、什么是评点式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引导学生“恰当
期刊
“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其基本的教学目标如下:(1)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会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2)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会灵活使用计算器,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以及简单推理的能力。(3)经历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丰富学习体验,感受人类的智慧,培养学习
期刊
摘要:儿童诗《太阳船》一课教学,从学生最惯常的想象活动——比喻入手,让学生在本体、喻体之间真正搭建起思维的桥梁,从而深化他们的审美体验。其间,并不是单单让学生了解比喻知识,赏析作者将太阳比作船的奇特,而是把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学习引向縱深,也就使得初中关于联想和想象的学习比小学略高了一层。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有待调整。  关键词:儿童诗《太阳船》比喻情感  一、教学实录及反思 
期刊
摘要:教师需要分析和把握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的认知心理,这是以学定教的前提,只有弄清楚學生是如何学习英语的,才能知道应该如何教。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单元教学,从“已知—新知—未知、整体—部分—整体、类合—架构—模块、范例—语用—习得”这四个维度,分析学生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英语学习心理,为教师设计有效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心理学依据。
期刊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三年级起每一分册(学期)都专门设立“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其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会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加在于让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过程,获得对策略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与理解,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学策略、懂策略、用策略”的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不是“解决问题”的教学,不能只关注问题的解决,而要注意引导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