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已基本建立,本文以全部95门课程为样本,从网站共享情况和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两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国家精品课程的影响力和示范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调查分析;微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19-04
一、问题的提出
《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自200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到2010年,共建设了《微观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并带动了一批校、省级精品课程的网上建设。
精品课程的突出特点在于利用网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十年过去了,《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的总体建设状况如何?应用与推广效果如何?有无后续建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12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决定在2012年和2013年分两批开展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遴选工作,进一步提高国家精品课程的影响力和示范性。这说明对网上精品课程的管理、监督及跟踪评估、后续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已有的《微观经济学》等精品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旨在为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提供借鉴。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
2011年教育部没有开展国家精品课程评选。所以,研究内容为2003年至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www.jinpinke.com)能够检索到的所有《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网页建设情况,以此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制作各种相关类目表格。
每个精品课程的调查内容包括网站共享情况和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两方面,后者包括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三个模块,主要涉及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试卷、案例、教学视频、参考教材等各项内容。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课程总体概况
目前,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检索到《微观经济学》及含微观部分的《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含本科、高职高专)共95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校级精品课程47门。这些课程由28所重点大学(985、211学校)、55所普通高校及10所高职高专建设(见表1),除宁夏、西藏等自治区及港、澳特别行政区外,比较平均地分布于25个省级行政区。2003年第一批精品课程上网,其中省级3门,校级1门,从此,随着各高校对精品课程的认识和重视不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掀起了一轮高潮。从2003年到2008年,精品课程建设数量逐年增加,2008年达到26门次,而2009年和2010年呈下降趋势(见图1)。
统计显示,通过九年建设,《微观经济学》已基本构建了国家、省和学校的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其各级别比例逐渐增加,形成了一个比较规则的金字塔形。
2.网站共享情况
(1)网页打开
本次调查浏览了全部95门《微观经济学》及含微观部分的《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有1门课程网页无法打开,占1.1%;连接每门课程网页的“学校链接”,有43门课程无法连通,占45.3%。共有44门课程建设了“教学录像”栏目,其中17门课程的“教学录像”可以较流畅地打开,8门课程打开较慢,而19门课程的“教学录像”栏目内容为空或无法显示,占43.2%。
(2)共享方式
目前,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要浏览每门课程的所有资源需要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否则在未登录状态时只能浏览文本资源的前两页、音视频资源的前一分钟。要下载资源文本内容需要扣除相应积分,教学录像类资源不提供下载服务,浏览完整教学录像同样需要扣除相应积分。获得积分有注册;登录;添加资源简介,被审核通过;纠错,被审核通过;上传资源;投稿被采用;积分购买、积分充值等11种途径。这显然违背了国家教育部要求精品课程向广大师生免费开放的初衷。
(3)传播媒介
据艾瑞咨询集团《中国搜索引擎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用户搜索引擎服务渗透比率为63.2%,其中19—24岁用户最多。我们调查了5大搜索引擎,输入“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搜索结果的第1页显示,百度、搜狗、雅虎都没有搜索到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只出现了几个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网页和相关文档;谷歌和腾讯搜索到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并出现了部分已建精品课程页面。
虽然精品课程意在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免费共享,但由于建设者的认识及网站建成后的维护等原因,部分网站链接不畅、访问权限、不易轻松搜索等问题仍然存在。
3.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1)页面结构设计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网络课程主要通过功能模块的设计来体现总体架构。目前,大部分课程在网站上的内容已达到基本要求,但各模块及其具体内容差异较大,统计结果如下:
(2)教学资源内容
1)基本内容及呈现。目前,大部分课程(除1门未打开)在网站上的建设内容已达到基本要求,90%的课程按照教材章节组织内容,教学内容编排完整,并列出了重点、难点。80%的课程网站提供了多媒体资源,其中70门课程的课件是PPT课堂演示文稿形式,1门课程的课件和教案使用Flash动画制作,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例题习题、参考教材等都以Word文档形式呈现。
2)学习与测试。19门课程的授课录像可以正常观看,占比20%,其余课程或是授课录像无法打开,或是打开后没有声音,或是没有该项教学资源。44门课程提供了试卷,占比46.3%,但都没有在线测试功能,少数课程提供了在线测试的本校访问地址链接,可以在线测试和查看结果。34门课程提供了实验实践资源,占比35.8%,少数课程提供了实践指导的本校访问地址链接,但多数没有实质性内容,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3)课外拓展。89门课程提供了参考教材或相关教材,占比73.7%,40门课程提供了文献资料,占比36.8%,包括经济学专有名词解释、经济学家简介、经济现象解读等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
(3)师生互动环节
如表4所示,5门课程“交流互动”模块有30条以上留言,占比5.3%,且大部分课程的留言集中在2010年;56门课程没有留言,占比58.9%。
打开95门课程的学校链接,大部分课程只公布了教师的E-mail地址,不能在线提问、交流;少数课程设立了留言板、在线答疑等模块,但使用者甚少,其中个别论坛等模块校外学习者无法登录。
总体来说,“重建设、轻应用、疏管理”现象在许多网站存在。几乎所有网站在建设初期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但后期却缺乏管理与维护,导致网站影响面小、应用率低。许多网站访问量低,仅有的留言大多是学生的只言片语或“跑题”式发言。
四、进一步完善《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上述调查显示,虽然《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的数量、体系已达到国家要求,但每门课程的网上制作内容、管理机制、使用效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宏观政策方面
(1)加大精品课程的引导和推广力度
要提高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必须扩大精品课程的知晓度和影响范围。首先,教育部和各院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精品课程,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它的内容及作用。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全国的、地方的甚至学校内的课程建设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如精品课程教学研讨会、教学名师经验交流会、面向学生的精品课程效果调查等。
(2)健全精品课程的全程支持机制
一方面,许多高校把精品课程上网作为提高知名度的指标,在建设初期,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却忽视了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另一方面,相对于科研项目,教学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效果显现慢等特点。因此,国家要进一步补充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规范内容,主要包括:(1)建设期、推广期等各阶段资助办法;(2)网站内容评价、影响面评价、有效性评价等全方位评价体系;(3)日常更新、维护,使用者反馈,资助经费使用和奖励等全过程监督及激励机制等。可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这项工作,也可以引入第三方如审计、评价等中介机构。
当然,由于时间、精力不足等原因,许多教师对网站进行更新和维护面临巨大困难。因此,各院校能否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在经费、工作量计算、年度考核、各种奖励评定等方面给予教师一定的配套支持,以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和使用的良性循环。
2.课程建设方面
(1)树立精品课程建设的服务意识
调查分析显示,许多问题源于课程建设者的理念落后,对精品课程的示范性作用和共享特征认识不足。网络教学资源并不是传统课堂上教学内容的简单搬家,而要充分认识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教学资源。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帮助、引导和服务。因此,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注重网站建设的实用性,使课程网站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
(2)不断完善课程网站的相关功能
在95门课程中,大部分网站采用了目录导航,少数课程在“学校链接”中提供在线测试功能,除此之外,其他学习支持工具、导航系统等功能普遍缺乏,而《微观经济学》等财经类课程需要的网站功能恰恰相对较多。因此,不断完善课程网站的相关功能,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是课程建设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首先,要做好课程的总体规划和各部分内容的布局,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对传统教学资源进行修改和补充,以引导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方案,增强对课程的整体认识。
第二,加强课程的系统设计,尤其是融入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的内涵和功能。如,(1)提供计算器、字典等学习支持工具;(2)重视利用师生交互环节,设置论坛及在线提问、测试、作业批改等模块;(3)增加地图导航、站内搜索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从而有效指导和监督其学习全过程。
第三,定期和同行及学生沟通、交流,或在网站开辟建议征集信箱,及时了解他们的反馈信息,以不断改进网站的内容和功能。
(3)积极推进网络资源创新
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主旨是推广优质教学资源的示范作用,而目前各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质量良莠不齐,许多资源形式雷同,内容陈旧,缺乏特色。建议教师要加强网站的后续管理,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内容。对于《微观经济学》这类的课程,其内容更要紧跟世界经济命脉,及时反映实时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另外,教师可以从内容呈现的形式,页面设计的特色,网络功能的整合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佑美.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5)84—85.
[2]秦丽娟.国家精品课程推广与应用调查报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0)57.
[3]陈健苇,宦成林.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调查研究——以2010年评选的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8)14—15.
[4]徐磊,崔健,张远峰.精品课程资源网站运行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技风,2010(13)17.
[5]梁好翠.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9(5)20.
[6]陈国海.高校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初探[J].教育与现代化,2009(9)29.
[7]孙荣.余鲁.财经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以计量经济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27)242.
[8]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R].教高[2003]1号.
[9]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R].教高[2011]8号.
[10]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R].教高[2012]2号.
(编辑:郭桂真)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调查分析;微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19-04
一、问题的提出
《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自200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到2010年,共建设了《微观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并带动了一批校、省级精品课程的网上建设。
精品课程的突出特点在于利用网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十年过去了,《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的总体建设状况如何?应用与推广效果如何?有无后续建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12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决定在2012年和2013年分两批开展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遴选工作,进一步提高国家精品课程的影响力和示范性。这说明对网上精品课程的管理、监督及跟踪评估、后续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已有的《微观经济学》等精品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旨在为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提供借鉴。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
2011年教育部没有开展国家精品课程评选。所以,研究内容为2003年至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www.jinpinke.com)能够检索到的所有《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网页建设情况,以此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制作各种相关类目表格。
每个精品课程的调查内容包括网站共享情况和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两方面,后者包括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三个模块,主要涉及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试卷、案例、教学视频、参考教材等各项内容。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课程总体概况
目前,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检索到《微观经济学》及含微观部分的《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含本科、高职高专)共95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校级精品课程47门。这些课程由28所重点大学(985、211学校)、55所普通高校及10所高职高专建设(见表1),除宁夏、西藏等自治区及港、澳特别行政区外,比较平均地分布于25个省级行政区。2003年第一批精品课程上网,其中省级3门,校级1门,从此,随着各高校对精品课程的认识和重视不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掀起了一轮高潮。从2003年到2008年,精品课程建设数量逐年增加,2008年达到26门次,而2009年和2010年呈下降趋势(见图1)。
统计显示,通过九年建设,《微观经济学》已基本构建了国家、省和学校的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其各级别比例逐渐增加,形成了一个比较规则的金字塔形。
2.网站共享情况
(1)网页打开
本次调查浏览了全部95门《微观经济学》及含微观部分的《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有1门课程网页无法打开,占1.1%;连接每门课程网页的“学校链接”,有43门课程无法连通,占45.3%。共有44门课程建设了“教学录像”栏目,其中17门课程的“教学录像”可以较流畅地打开,8门课程打开较慢,而19门课程的“教学录像”栏目内容为空或无法显示,占43.2%。
(2)共享方式
目前,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要浏览每门课程的所有资源需要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否则在未登录状态时只能浏览文本资源的前两页、音视频资源的前一分钟。要下载资源文本内容需要扣除相应积分,教学录像类资源不提供下载服务,浏览完整教学录像同样需要扣除相应积分。获得积分有注册;登录;添加资源简介,被审核通过;纠错,被审核通过;上传资源;投稿被采用;积分购买、积分充值等11种途径。这显然违背了国家教育部要求精品课程向广大师生免费开放的初衷。
(3)传播媒介
据艾瑞咨询集团《中国搜索引擎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用户搜索引擎服务渗透比率为63.2%,其中19—24岁用户最多。我们调查了5大搜索引擎,输入“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搜索结果的第1页显示,百度、搜狗、雅虎都没有搜索到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只出现了几个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网页和相关文档;谷歌和腾讯搜索到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并出现了部分已建精品课程页面。
虽然精品课程意在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免费共享,但由于建设者的认识及网站建成后的维护等原因,部分网站链接不畅、访问权限、不易轻松搜索等问题仍然存在。
3.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1)页面结构设计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网络课程主要通过功能模块的设计来体现总体架构。目前,大部分课程在网站上的内容已达到基本要求,但各模块及其具体内容差异较大,统计结果如下:
(2)教学资源内容
1)基本内容及呈现。目前,大部分课程(除1门未打开)在网站上的建设内容已达到基本要求,90%的课程按照教材章节组织内容,教学内容编排完整,并列出了重点、难点。80%的课程网站提供了多媒体资源,其中70门课程的课件是PPT课堂演示文稿形式,1门课程的课件和教案使用Flash动画制作,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例题习题、参考教材等都以Word文档形式呈现。
2)学习与测试。19门课程的授课录像可以正常观看,占比20%,其余课程或是授课录像无法打开,或是打开后没有声音,或是没有该项教学资源。44门课程提供了试卷,占比46.3%,但都没有在线测试功能,少数课程提供了在线测试的本校访问地址链接,可以在线测试和查看结果。34门课程提供了实验实践资源,占比35.8%,少数课程提供了实践指导的本校访问地址链接,但多数没有实质性内容,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3)课外拓展。89门课程提供了参考教材或相关教材,占比73.7%,40门课程提供了文献资料,占比36.8%,包括经济学专有名词解释、经济学家简介、经济现象解读等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
(3)师生互动环节
如表4所示,5门课程“交流互动”模块有30条以上留言,占比5.3%,且大部分课程的留言集中在2010年;56门课程没有留言,占比58.9%。
打开95门课程的学校链接,大部分课程只公布了教师的E-mail地址,不能在线提问、交流;少数课程设立了留言板、在线答疑等模块,但使用者甚少,其中个别论坛等模块校外学习者无法登录。
总体来说,“重建设、轻应用、疏管理”现象在许多网站存在。几乎所有网站在建设初期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但后期却缺乏管理与维护,导致网站影响面小、应用率低。许多网站访问量低,仅有的留言大多是学生的只言片语或“跑题”式发言。
四、进一步完善《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上述调查显示,虽然《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的数量、体系已达到国家要求,但每门课程的网上制作内容、管理机制、使用效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宏观政策方面
(1)加大精品课程的引导和推广力度
要提高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必须扩大精品课程的知晓度和影响范围。首先,教育部和各院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精品课程,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它的内容及作用。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全国的、地方的甚至学校内的课程建设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如精品课程教学研讨会、教学名师经验交流会、面向学生的精品课程效果调查等。
(2)健全精品课程的全程支持机制
一方面,许多高校把精品课程上网作为提高知名度的指标,在建设初期,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却忽视了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另一方面,相对于科研项目,教学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效果显现慢等特点。因此,国家要进一步补充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规范内容,主要包括:(1)建设期、推广期等各阶段资助办法;(2)网站内容评价、影响面评价、有效性评价等全方位评价体系;(3)日常更新、维护,使用者反馈,资助经费使用和奖励等全过程监督及激励机制等。可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这项工作,也可以引入第三方如审计、评价等中介机构。
当然,由于时间、精力不足等原因,许多教师对网站进行更新和维护面临巨大困难。因此,各院校能否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在经费、工作量计算、年度考核、各种奖励评定等方面给予教师一定的配套支持,以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和使用的良性循环。
2.课程建设方面
(1)树立精品课程建设的服务意识
调查分析显示,许多问题源于课程建设者的理念落后,对精品课程的示范性作用和共享特征认识不足。网络教学资源并不是传统课堂上教学内容的简单搬家,而要充分认识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教学资源。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帮助、引导和服务。因此,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注重网站建设的实用性,使课程网站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
(2)不断完善课程网站的相关功能
在95门课程中,大部分网站采用了目录导航,少数课程在“学校链接”中提供在线测试功能,除此之外,其他学习支持工具、导航系统等功能普遍缺乏,而《微观经济学》等财经类课程需要的网站功能恰恰相对较多。因此,不断完善课程网站的相关功能,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是课程建设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首先,要做好课程的总体规划和各部分内容的布局,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对传统教学资源进行修改和补充,以引导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方案,增强对课程的整体认识。
第二,加强课程的系统设计,尤其是融入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的内涵和功能。如,(1)提供计算器、字典等学习支持工具;(2)重视利用师生交互环节,设置论坛及在线提问、测试、作业批改等模块;(3)增加地图导航、站内搜索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从而有效指导和监督其学习全过程。
第三,定期和同行及学生沟通、交流,或在网站开辟建议征集信箱,及时了解他们的反馈信息,以不断改进网站的内容和功能。
(3)积极推进网络资源创新
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主旨是推广优质教学资源的示范作用,而目前各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质量良莠不齐,许多资源形式雷同,内容陈旧,缺乏特色。建议教师要加强网站的后续管理,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内容。对于《微观经济学》这类的课程,其内容更要紧跟世界经济命脉,及时反映实时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另外,教师可以从内容呈现的形式,页面设计的特色,网络功能的整合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佑美.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5)84—85.
[2]秦丽娟.国家精品课程推广与应用调查报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0)57.
[3]陈健苇,宦成林.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调查研究——以2010年评选的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8)14—15.
[4]徐磊,崔健,张远峰.精品课程资源网站运行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技风,2010(13)17.
[5]梁好翠.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9(5)20.
[6]陈国海.高校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初探[J].教育与现代化,2009(9)29.
[7]孙荣.余鲁.财经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以计量经济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27)242.
[8]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R].教高[2003]1号.
[9]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R].教高[2011]8号.
[10]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R].教高[2012]2号.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