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资源 唤起学习热情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概要: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必须灵活地运用教材资源,优化课堂结构,善用有形资源,利用生活资源,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关建词:课程资源 主体发展 巧用教材 情感资源 积累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91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达到实际教育效果。下面本人就如何在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 机动灵活,巧用教材资源
  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域的差异,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校的建筑、场地、环境以及教科书、图书馆、体育设施等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是教学时可利用的资源。
  1、善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强调资源开发的权力下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根据本校的教学设施,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经验,创造性地“用”教材而非死板地“教”教材,赋予教材“新生命”。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当我刚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就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什么了。”“要学闰年和平年,二月28天的是平年,二月29天的是闰年。老师,对不对?”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他的身上。这时,是不是按原教材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先认识日历,再认识月,最后学习什么是年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这时候原教学程序已经发挥不了作用。教学内容从中间截断,学生注意力全被两张日历吸引过来了。
  2、巧用工具,激活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我们应该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如挂图、模型、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等在教学中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让它们发挥最大的效能,使课堂充满生气。有这样一道题:锯一段木头要用5分钟,要把一根木头锯成6段,需要几分钟?突破这道题难点的工具只是一张废纸。首先让学生动手将废纸折成长条,再动手撕一撕,学生在动手中马上体悟到:最后一截木头不需要锯,只要锯5次,需要25分钟。粉笔、黑板、废纸这些最常见,最普通的东西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宝贵工具,也是课堂教学丰富的资源,善用这些有形资源,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二、师生互位,储备情感资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生活情绪和感情体验,用“心”施教。
  1、提炼情感,推动主体发展
  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感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知识素养,还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感态度。如果你绷着脸走进教室,学生只能提心吊胆地被动接受知识;只有当你满面笑容喊“上课”,学生才能心情放松、精力集中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作为老师,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无形资源。课堂上,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需要我们冷静认真地对待。当你讲得津津有味时,有学生突然中断你的思路:“老师,我听不懂!”这时你需要的是“耐心”;当你讲到关键处,却有学生不“理睬”你时,这时你要“别有用心”;当你为赶进度拼命往前冲,学生却高举右手叫道:“老师,我肚子痛!”这时你必须付出“爱心”。教师只有用“心”,让学生体会到“情”,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度,让他们“情有所钟”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2、转换角色,促进主动发展
  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动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好奇心、好胜心、责任心等等心理特征和感情因素,都是课程活动潜在的无形资源。记得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上课我就开口道:“今天我们要来研究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现在由同学们任意说一个数,老师都能很快地判断它能不能被3整除。”我的话刚落,就有一个同学大声说道:“这个我也会。”“今天必须改变战术了”。立刻做了决定:师生换位。我把讲台让给了说话的同学,这下全班可热闹了,有的同学不服气,有的好奇,有的纯粹觉得有趣,注意力全集中到了讲台上。“65”、“1265”不能被3整除,而“987”、“22584”能被3整除……小老师的准确判断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推到了顶峰,“你是怎么判断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造、展示、交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资源,让学生潜在的思维火花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延伸课堂,开发校外资源
  1、 联袂家长,争取多方辅助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求知欲望、智力差异和学习品格。同样的教学内容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还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同时顾及众多学生,延伸课堂,让家长有目的的参与到学生学习成长中,发挥其辅助作用,弥补孩子的某些不足,便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学生:计算一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时,她一定要掰手指,计算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她一定要摆小棒。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但速度太慢,别人一张练习卷已全部完成,她才做了二三道题。后来我告诉她的家长:您的女儿很聪明,但一位数加法口算速度太慢,请您每天帮助她多加练习。在家长有意识的辅助训练下,这位学生很快地跟上同学们的学习脚步,而且越学越有滋味。
  2、创设活动,积累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坚实基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利用生活资源,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资源,有利于扩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利于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实际教育效果。因而,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还应进一步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要素,让它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 马云鹏主编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长春出版社
  2: 庞维国著 《 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
  3:孙文波主编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五星教学设计的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分离性焦虑在幼儿园阶段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几乎所有的幼儿都曾经面临过这样的情景,不同的是,有些幼儿很快就可以克服了,但是有些幼儿却需要用上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是为什么呢?帮助幼儿克服分离性焦虑的因素和方法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要数幼儿最为熟悉的家长了。本文从“家长分离情绪”这一看似简单的因素着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几个案例,谈谈如何帮助幼儿尽快地克服分离焦虑。  【关键词】家长 分离情绪 幼儿
依据SiO2掺杂稳定ZrO2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生长基元及界面反应产物的团簇模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获得了各团簇的结构参数、原子的Mulliken电荷分布、红外活性振动光谱和
目的探讨了老年患者家庭输液护理体会,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对272例老年患者进行了家庭输液护理,包括注意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输液反应的预
用提拉法生长1%(摩尔分数,下同)In:Fe:LiNbO3(LN),2%In:Fe:LN,3%In:Fe:LN和Fe:LN晶体,配料中掺入0.03%(质量分数)Fe2O3.采用光斑畸变法测试晶体的光损伤阈值.结果表明:1%In:F
由于人类视觉系统在对图象信息进行初级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由粗到细且能使其局域化的特性 ,而子波变换恰恰正好具有这样的特性 .本文提出了利用 DOG函数作为子波基函数 ,模拟人眼视觉信息提取过程 ,并给出了两维模拟计算的结果 .提出了基于子波变换理论的视觉信息提取通道模型 .在文中讨论了这一模型的特点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
从仿生合成的思路出发.以模拟体液为反应介质,通过磷酸和硝酸钙反应合成了,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粉体。利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合成HAP的晶相转
以马来酸酐为原料,采用界面配位化学法制备出表面包覆有马来酸酐的SrAl2O4:Eu^2+,Dy^3+发光复合粉体。运用酸度计测量复合粉体在水中的pH值。通过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理论确定包
由聚碳硅烷粒子作为原料,通过粒子下落进入负压高温炉内,粒子达到流动状态,在发泡剂作用下内部起泡膨胀,最终得到空心微球.实验所用聚碳硅烷粒子尺寸为110~180 μm,载气为Ar/H
评述了三阶非线性光学玻璃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基本特性及评价体系、非线性现象的起源、基本原理,几种典型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潜在应用。简要介绍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病是口腔内常见的慢性组织性破坏性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牙周病的资料。结果在所有观察的80名病员中随机抽取20名轻、中、重度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