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为何高于城市一般家庭?这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对农民众多的保护和扶植措施。
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日本时,从东京乘坐新干线到京都,一路下来,卡特居然没有发现农村。卡特问:“怎么都是城市的景观,没有看到农村呢?”陪同他的日本人告诉他:“有农村啊!你沿途见到的大部分景观都是农村。”卡特感慨道:“如果要当农民,那我就要在你们日本当。”
在日本,农民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职业,从1973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超过城市居民以来,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今。日本农民在住房、车辆、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水平也明显高于城里的中等收入者。他们的收入比白领稳定,实行一周四天工作制,还参加环球旅行、各类培训和音乐会等休闲活动。而日本农村的景象更令人心驰神往。
享受优惠政策
日本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为何高于城市一般家庭?这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对农民众多的保护和扶植措施。
首先,日本政府为农民制定了非常优惠的税赋制度,农民的税负担比较轻。
日本没有农业税之说,更没有各种摊派。从事农林水产业的个人和企业的税收,被纳入全国统一的税赋体系之中。日本政府只向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或团体征收所得税、法人税等;收入少就少交税,更没有各种名目的摊派费用。在交纳与土地有关的税赋时,农民将比城市居民得到更多的优惠。为保护农民的利益,一旦涉及农业问题,政府就会对农业团体或农民个人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
其次,日本政府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开展“一村一品”运动。
“一村一品”运动和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含义基本相同,就是利用本地潜在资源和资本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实现农业农村经济高效化、规模化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富裕,缩小城乡差别。据了解,在日本农村,各种各样的农民协作组织几乎无处不在。这种农民协作组织好处很多,既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又可避免贫富分化。
第三,日本政府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更是惊人。
日本农业生产者收入总额中一半以上来自政府补贴。日本政府对农业补贴最多的农产品是大米。日本政府为防止大米生产过剩导致价格暴跌,一直实行“大米限产补助”政策。政府根据上一年的大米消费情况,制定当年的大米生产计划,限定水稻的种植面积。被限定种植的农户即使不种田,政府也照样给予补贴。2002年,日本用于限制大米生产的补贴高达5500亿日元,这笔资金还不包括对生产出的大米的价格补贴。
第四,日本政府实行“以工养农”政策。
日本1950年实行税制改革后,农民的租税负担开始减轻。尤其是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后,政府来自工业的税收迅速增加,开始实行“以工养农”政策,对农业大力扶持。
第五,日本政府以对外采用关税壁垒和技术壁垒方式,阻止外国农产品进入。例如,日本的花生米关税高达500%,大米关税高达490%,小麦关税高达210%。
没有后顾之忧
深谷秀么是一个地道的日本中年农民。但是,他的脸上没有农民的沧桑和古铜色,白白净净,给人的感觉总是谦恭温和。他居住在福冈宗像市一个叫正助村的小乡村,太太是典型的家庭主妇。深谷秀么的家在一片稻田的旁边,两层独门小院,紧贴屋旁盖着一个车库,车库里停着两辆车,一辆是丰田,一辆是凌志。房屋的装修非常讲究,家里的生活用具应有尽有。日子过得十分悠闲、富足和平静。日本著名作家加藤嘉一说,在日本,越是乡下人,越感觉幸福。
日本农民对老年生活是不用担心的。他们即使失去劳动能力,即使没有储蓄,也能够依靠“国民养老保险”过上比较宽松和舒心的生活,因为他们每人每月可以领到10万~15万日元不等的养老金。况且日本农民有着很高的储蓄额。早在2000年,日本农户平均储蓄就超过3000万日元,其中现金存款2000多万日元,储蓄性保险近1000万日元。
在医疗方面,日本农民也同样有各种保险或保障,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根本不需要自己花钱看病。从事农业的企业或个人总是在一种被呵护的状态下经营和耕作,让日本农村成为亚洲的典范。
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日本时,从东京乘坐新干线到京都,一路下来,卡特居然没有发现农村。卡特问:“怎么都是城市的景观,没有看到农村呢?”陪同他的日本人告诉他:“有农村啊!你沿途见到的大部分景观都是农村。”卡特感慨道:“如果要当农民,那我就要在你们日本当。”
在日本,农民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职业,从1973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超过城市居民以来,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今。日本农民在住房、车辆、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水平也明显高于城里的中等收入者。他们的收入比白领稳定,实行一周四天工作制,还参加环球旅行、各类培训和音乐会等休闲活动。而日本农村的景象更令人心驰神往。
享受优惠政策
日本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为何高于城市一般家庭?这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对农民众多的保护和扶植措施。
首先,日本政府为农民制定了非常优惠的税赋制度,农民的税负担比较轻。
日本没有农业税之说,更没有各种摊派。从事农林水产业的个人和企业的税收,被纳入全国统一的税赋体系之中。日本政府只向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或团体征收所得税、法人税等;收入少就少交税,更没有各种名目的摊派费用。在交纳与土地有关的税赋时,农民将比城市居民得到更多的优惠。为保护农民的利益,一旦涉及农业问题,政府就会对农业团体或农民个人实施特殊的优惠政策。
其次,日本政府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开展“一村一品”运动。
“一村一品”运动和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含义基本相同,就是利用本地潜在资源和资本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实现农业农村经济高效化、规模化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富裕,缩小城乡差别。据了解,在日本农村,各种各样的农民协作组织几乎无处不在。这种农民协作组织好处很多,既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又可避免贫富分化。
第三,日本政府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更是惊人。
日本农业生产者收入总额中一半以上来自政府补贴。日本政府对农业补贴最多的农产品是大米。日本政府为防止大米生产过剩导致价格暴跌,一直实行“大米限产补助”政策。政府根据上一年的大米消费情况,制定当年的大米生产计划,限定水稻的种植面积。被限定种植的农户即使不种田,政府也照样给予补贴。2002年,日本用于限制大米生产的补贴高达5500亿日元,这笔资金还不包括对生产出的大米的价格补贴。
第四,日本政府实行“以工养农”政策。
日本1950年实行税制改革后,农民的租税负担开始减轻。尤其是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后,政府来自工业的税收迅速增加,开始实行“以工养农”政策,对农业大力扶持。
第五,日本政府以对外采用关税壁垒和技术壁垒方式,阻止外国农产品进入。例如,日本的花生米关税高达500%,大米关税高达490%,小麦关税高达210%。
没有后顾之忧
深谷秀么是一个地道的日本中年农民。但是,他的脸上没有农民的沧桑和古铜色,白白净净,给人的感觉总是谦恭温和。他居住在福冈宗像市一个叫正助村的小乡村,太太是典型的家庭主妇。深谷秀么的家在一片稻田的旁边,两层独门小院,紧贴屋旁盖着一个车库,车库里停着两辆车,一辆是丰田,一辆是凌志。房屋的装修非常讲究,家里的生活用具应有尽有。日子过得十分悠闲、富足和平静。日本著名作家加藤嘉一说,在日本,越是乡下人,越感觉幸福。
日本农民对老年生活是不用担心的。他们即使失去劳动能力,即使没有储蓄,也能够依靠“国民养老保险”过上比较宽松和舒心的生活,因为他们每人每月可以领到10万~15万日元不等的养老金。况且日本农民有着很高的储蓄额。早在2000年,日本农户平均储蓄就超过3000万日元,其中现金存款2000多万日元,储蓄性保险近1000万日元。
在医疗方面,日本农民也同样有各种保险或保障,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人,根本不需要自己花钱看病。从事农业的企业或个人总是在一种被呵护的状态下经营和耕作,让日本农村成为亚洲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