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疝手术改进与修复材料学发展对疝外科的挑战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疝修补手术通过修复腹壁缺损和恢复腹壁功能,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随着外科基本理论、解剖概念、手术技术和修复材料的革新,疝外科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其治疗基本原则没有改变。近20年,我国疝外科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在诊断与治疗、手术技术、手术数量等方面都呈现飞跃式发展,同时又建立了培训、注册及不良事件监测等一系列临床质量控制体系,使我国疝外科整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目前,腹壁疝手术方式百花齐放、发展迅猛,不同层次、不同入路以及不同材料的运用在患者个体化治疗中体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目前还没有一种修补材料能够符合"理想补片"的要求。合成材料的植入虽然大幅度提高疝临床疗效,但异物永久性存在的不足也给患者带来中远期并发症的可能;而以"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为代表的一系列可吸收材料更接近人体组织,可能代表了疝外科材料学发展的方向,但目前仍需要长期的随访结果来证实其临床效用。

其他文献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整体预后差,一线治疗后复发率高。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多项研究报道了PTCL的治疗进展,尤其是针对复发难治患者,包括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法尼基转移酶(FT)抑制剂、SYK/JAK信号通路双重抑制剂、PI3K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抗CD38单抗、EZH1/2双重抑制剂。新的方案及
目的探讨费城染色体阳性(Ph+)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ALL)的诊断、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2015年9月诊断为Ph+ G-ALL 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骨髓涂片中含颗粒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中的23%,免疫表型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BCR-ABL融合基因阳性,Ph染色体阳性,骨髓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在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获得了卓越的效果,但在临床上仍不能满足治疗需求。新型BTK抑制剂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减少了脱靶效应。阿卡替尼联合其他药物疗法总有效率(ORR)超过90%,并且外周血和骨髓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很高。对我国研制的新型的BTK抑制剂奥布替尼进行的多中心Ⅱ期研究结果显示,奥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的ORR
目的探讨复发腹股沟疝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98例复发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0例,女8例;年龄为(62±16)岁,年龄范围为18~84岁。根据患者既往手术入路方式及对腹膜前间隙的干扰程度,复发疝缺损大小,复发疝分型及手术医师对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技术掌握程度,选择复发腹股沟疝的手术
目的探讨肝静脉回流区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35~68岁。10例患者术前行CT检查后进行肝脏、 肝脏脉管系统、肿瘤的三维重建,评估肝脏脉管系统解剖与变异、肿瘤与肝脏脉管系统的空间毗邻关系。根据患者情况施行3种手术方式:(1)肝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形成阑尾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71例嵌顿疝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6例,女115例;平均年龄为47 d,年龄范围为0~90 d。观察指标:(1)嵌顿疝情况。(2)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影响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形成阑尾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偏态
胆囊癌是常见胆道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可能是胆囊癌发生机制之一。针对高频率微卫星不稳定性型胆囊癌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笔者围绕MSI一般特征与检测方法,MSI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前腹壁腹横筋膜和腹膜之间所有筋膜临床上都可称为腹膜前筋膜。根据"联合筋膜平面"学说,腹膜前筋膜为多层次结构,其膜层将腹膜前间隙分为壁、脏2个外科平面。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手术操作平面需按区域划分:中央脐膀胱区域,手术必须在壁平面进行,即腹横筋膜和腹膜前筋膜之间,为疏松的无血管区域,是TEP的"神圣"平面。两侧Doom区域,因精索成分穿越腹壁的特殊性,手术被迫转入脏平面,即腹膜前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66例;年龄为(58±4)岁,年龄范围为31~85岁。患者均采取补片置入方式完成腹壁切口疝修补手术。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问卷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复发情况。随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