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焦化柴油中氮化物组成

来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g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固相萃取法分离富集焦化柴油中的含氮化合物组分,然后通过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TOFMS)及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对含氮化合物类型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焦化柴油中除了常见的苯胺类、吲哚类、喹啉类、苯并喹啉类、咔唑类、苯并咔唑类氮化物外,还发现了四氢异喹啉类、苯基吡啶类、苯基喹啉类3种含氮化合物的存在.以模型化合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类型及不同烷基取代含氮化合物在GC/FITOFMS上的响应情况并建立定量分析方法.基于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5种不同来源焦化柴油中含氮化合物组分.结果表明,焦化柴油中的含氮化合物碳数分布在C8~C23之间,碱性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为54.8% ~59.5%,中性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为40.5% ~45.2%,同一类型含氮化合物碳数分布基本一致,其中苯胺类化合物碳数分布呈双峰分布,四氢异喹啉类、喹啉类、咔唑类氮化物碳数分布呈γ-分布.
其他文献
利用水力空化过程产生局部的高温、高压、高射流以及强大的剪切力等极端化学物理条件改质处理减压渣油,改质处理后减压渣油的密度、黏度、残炭等理化性能均得到改善.通过APPI FT-IR、沥青质粒径分布技术和多重光散射技术进一步研究了减压渣油水力空化改质机理.结果表明:水力空化改质后减压渣油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芳烃类化合物缔合作用变小;沥青质对低DBE化合物吸附性能降低,沥青质分子相互团聚作用力减弱;沥青质胶束粒度分布降低,当水力空化压力为8 Mpa、处理1次时,减压渣油改质效果最佳,其20℃时密度、40℃时黏度、
加氢空冷器是炼油化工企业的关键设备之一.近年来中国进口原油以高硫高酸原油为主,原油种类超过150种,加工过程中还存在原油掺炼的情况,工况弹性大、风险突出,因此研究铵盐结晶规律以及注水工艺防护措施成为维护空冷器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以某石油化工厂加氢空冷系统入口集合管为对象,依据质量守恒,基于逆序倒推法,建立烃、水两相交互的多组分流体工艺仿真计算模型,形成了基于热力学的铵盐结晶温度预测方法;构建了含注水结构的入口集合管离散模型,使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和Ranz-Marshall相间传热模型对管内多组分流体的流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作为研究工具,以真实的反应液相和气相为物系,利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及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建立了固定床反应器内构件-溢流型分配器的数学模型.在与文献中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数学模型正确的基础上,从气相入口结构、液相入口排布方式和碎流板结构等方面对溢流型分配器进行结构优化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工况条件下,优化后的新溢流型分配器与基本构型相比,分布不均匀度降低了9.4%,喷洒面积增加了69.2%,分配器分配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为了解决单一工艺方法难以实现乳化油高效破乳脱水的问题,通过在旋流离心装置内嵌入高压电场,得到双场耦合分离装置,实现乳化油脱水净化处理.双场耦合装置的锥段结构对其分离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考察了4种不同锥段结构对乳化油油-水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曲锥型耦合装置相对于直面双锥型耦合装置、双球面相切型耦合装置和双椭圆相切型耦合装置,静压力分布更大,能耗更低;油中液滴受到离心力更大且滞留时间长,分离更彻底;在轴心区域涡度较大,流场更稳定,装置的油-水分离效率可达97.0%,展现出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为双场耦合分
通过采用向合成液中加入醇类添加剂的方法调控MOFs材料粒径,成功制备了纳米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KAUST-8.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粒度分析等检测手段对KAUST-8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表征,并探索了不同尺寸KAUST-8晶体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介质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91%,KAUST-8晶体的粒径从10μm减小到500 nm;将乙醇替换成正丁醇,且正丁醇在介质中的体积分数为91%,KAUST-8晶体粒径进一步减小至约300 nm.KAUST-8晶
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一系列碱金属K和Cs改性的铜/锌催化剂,利用XPS、XRD、NH3-TPD、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于浆态床反应器中评价其催化CO加氢合成乙醇的能力,考察了K和Cs助剂及其用量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金属K和Cs的引入增加了CO加氢反应产物中甲醇在总醇中的占比,降低了副产物低碳烷烃的生成;其中K助剂的效果优于Cs,且当K助剂摩尔分数为1.64% 时,在4 MPa、280℃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总醇选择性达40%,乙醇在总醇中的质量分数达40% 以上,催
吸热型碳氢燃料在储存、运输、换热等过程中受到热、溶解氧、催化等作用,会发生氧化沉积和裂解结焦.燃料的这种热稳定问题严重影响其使用性能,为此人们开发了多种抑制燃料热沉积的技术,其中热稳定添加剂的应用最广.综述了国内外为解决吸热型碳氢燃料热稳定问题而开发的多种添加剂,对用于抑制燃料氧化、裂解2个不同阶段热沉积过程的添加剂进行了分类阐述,整理归纳不同添加剂作用于燃料的科学信息,希望为吸热型碳氢燃料添加剂的发展和燃料热稳定性能的改善提供思路.
含蜡原油中蜡分子的结晶析出会使原油的低温流变性显著恶化,降低原油管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添加少量的聚合物型降凝剂能够改变蜡分子的结晶习性,改善原油的宏观流动性.加降凝剂原油的凝点越低、低温黏度越小,意味着输送的能耗越低、安全性越高,因此人们对原油降凝剂的降凝降黏效果追求是无止境的.利用不同的微纳米颗粒,研制高效的聚合物/微纳米复合原油降凝剂已成为近年来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复合降凝剂的开发仍存在盲目性.基于降凝剂的发展历程、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对以不同微纳米基材制得的聚合物/微纳米复合降凝剂的结构、效果
催化加氢可以有效去除乙烯原料气中微量的乙炔.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以Pd基催化剂为主的关于调控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结构及反应性能方面的相关研究和进展,探讨了活性组分粒径、形貌对催化剂吸/脱附乙烯性能的影响;评述了添加助剂形成的合金或者金属间化合物,利用其几何效应提高活性中心分散度,利用电子效应优化电子性质使反应关键步骤的吸脱附行为发生改变;阐述了通过调控载体对金属原子锚定,使金属的分散度提高进而获得优异的催化性能;叙述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指出提高催化剂性能是当今研究的重中之重,未来负
文章主要介绍了以WinCC7.5SP1为中心数据服务软件,利用云端和本地数据交换的方式,实现的高山蓄水池供水系统的应用?主要叙述了从现场条件?系统配置?程序设计到现场应用现状的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