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学生生活空间十分有限,应试教育占据了学生的许多生活空间,课余时间被沉重的作业占据,双休日、节假期无休止的补习和所谓的“兴趣小组”活动没能给学生留有一片自由开拓的空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家长陪孩子学电脑、学弹琴、学书画、学体育等等。从家门到校门的“圈养教育”束缚了不少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也使学生无暇贴近生活、领略自然、感悟人生。无怪乎中学生的写作内容贫乏空洞,因为他们只能从已知的书本中或作文选中去挑选一些内容来加工,或从自己的小圈子中去寻找一点;有的凭空想象一些不合实际、不合生活逻辑的事实来加工,有的学生为了文章所谓的真实感人,不惜让自己的父母亲人在自己参加升学考试时突然“病重”、“去世”。中学生写作内容的贫乏和雷同,不是偶然的,它说明中学生写作内容普遍不足。面对中学生写作题材内容的贫乏,写作教学应该怎样做?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写作教学要在以往传统写作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作文的“源头活水”,即以学生写作为主体,以关注生活为主导,以真情实感为内容,同时强化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本是学生发表见解、渲泻感受的一片自由的天空,可是我们发现,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和校园的狭小空间内,视野狭窄、阅历有限、生活积累不够。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作文中的“无米之炊”现象,教师固守陈旧落后的传统教育思想是不行的,要更新观念,按照新课程理念,“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写作教学思想的体现,它带动了写作方式的变革。
首先,教师要在写作训练方式上通过“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思维,进而培养写作能力。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纷繁的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充满竞争意识的今天,新事物不断涌现,社会热点层出不穷,语文教学不应停留在单纯的课文内容教学上。《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要求语文教学应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有意识地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引入课堂之中,寓人生、理想、道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取材,可纵谈历史、尽情评说,可针砭时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把笔触伸向人的心灵世界,伸向人性的多层面……总而言之,写作教学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时代精神得到彰显,要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二、给学生留有创新写作的生活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空间。“新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即强调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强调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去感悟和掌握学科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越出教科书的范围,也就谈不上对知识有持久的兴趣。”创新同样需要走出教科书、走进生活,才会有持久的创新。教师有责任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生活源泉,适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堂向外延伸。如通过下乡参观、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和存在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劳动的艰辛。要让学生看到城乡建设的日新月异,看看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如街道邻里的人事沧桑、市民的话题、社会热点等等。增长社会实践知识,培养竞争意识,积累人生的经验,使学生能与时代、社会、人民同呼吸。只有通过多种途径丰富生活积累,增加生活体验,学生才能有丰富的写作内容,有表现生活的激情,中学课文中鲁迅笔下的孔乙已、祥林嫂、华老栓、豆腐西施等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无一不是那个时代人物的写照。同样,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更多地感受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中的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的素材,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
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广泛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为多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还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时间久了,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平时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或经常到图书馆阅览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课前推荐一篇好文章或者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或者朗诵一段精彩的文字,或者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收获,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倡真诚朴实的文风,开展书评活动,让学生讲述阅读名家名作的心得体会,内容可包括作品分析、主题挖掘、艺术鉴赏、语言品味、白璧指瑕等,可采取报告、讨论、辩论、佳作展览、问题解答等形式。网络化教育技术的普及与运用,也引发了传统阅读与写作方式的变革,声音、动画、图像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广泛的涉猎中真正学会读书,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减少、避免雷同作文。
作文丰富的题材内容,来自社会、来自生活。要使学生有作文的“源头活水”,教师就得用新的课程理念变革教学方法,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正深入生活、走进社会,积累人生的经验,感受人生的真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学生作文题材内容狭窄这个问题。
(彭福前,湖南华容县梅田中学)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本是学生发表见解、渲泻感受的一片自由的天空,可是我们发现,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和校园的狭小空间内,视野狭窄、阅历有限、生活积累不够。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作文中的“无米之炊”现象,教师固守陈旧落后的传统教育思想是不行的,要更新观念,按照新课程理念,“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写作教学思想的体现,它带动了写作方式的变革。
首先,教师要在写作训练方式上通过“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思维,进而培养写作能力。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纷繁的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充满竞争意识的今天,新事物不断涌现,社会热点层出不穷,语文教学不应停留在单纯的课文内容教学上。《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要求语文教学应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有意识地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引入课堂之中,寓人生、理想、道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取材,可纵谈历史、尽情评说,可针砭时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把笔触伸向人的心灵世界,伸向人性的多层面……总而言之,写作教学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时代精神得到彰显,要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二、给学生留有创新写作的生活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空间。“新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即强调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强调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去感悟和掌握学科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越出教科书的范围,也就谈不上对知识有持久的兴趣。”创新同样需要走出教科书、走进生活,才会有持久的创新。教师有责任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生活源泉,适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堂向外延伸。如通过下乡参观、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和存在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劳动的艰辛。要让学生看到城乡建设的日新月异,看看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如街道邻里的人事沧桑、市民的话题、社会热点等等。增长社会实践知识,培养竞争意识,积累人生的经验,使学生能与时代、社会、人民同呼吸。只有通过多种途径丰富生活积累,增加生活体验,学生才能有丰富的写作内容,有表现生活的激情,中学课文中鲁迅笔下的孔乙已、祥林嫂、华老栓、豆腐西施等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无一不是那个时代人物的写照。同样,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更多地感受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中的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的素材,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
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广泛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为多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还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时间久了,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平时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或经常到图书馆阅览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课前推荐一篇好文章或者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或者朗诵一段精彩的文字,或者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收获,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倡真诚朴实的文风,开展书评活动,让学生讲述阅读名家名作的心得体会,内容可包括作品分析、主题挖掘、艺术鉴赏、语言品味、白璧指瑕等,可采取报告、讨论、辩论、佳作展览、问题解答等形式。网络化教育技术的普及与运用,也引发了传统阅读与写作方式的变革,声音、动画、图像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广泛的涉猎中真正学会读书,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减少、避免雷同作文。
作文丰富的题材内容,来自社会、来自生活。要使学生有作文的“源头活水”,教师就得用新的课程理念变革教学方法,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正深入生活、走进社会,积累人生的经验,感受人生的真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学生作文题材内容狭窄这个问题。
(彭福前,湖南华容县梅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