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的一个星期天,早上六点多,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来电是我班学生依婷的家长,我赶紧接通电话。
“杨老师,对不起!这么早就把你吵醒了,但我实在很担心,所以想问一下思琦家长的电话。”我就问:“什么事,这么急?”“是这样子的,就在刚才,我看到依婷手露在被子外面,就把她的手放进被子里。结果发现她手腕处有很多划痕,划痕已经愈合结疤。我就赶紧把女儿叫醒,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是思琦在厕所逼着她用刀片划的……”
我听后感到很吃惊,把思琦家长的电话告诉了她,同时也安慰依婷的家长:“你先不要着急,明天到校后我再详细了解一下事情经过,先不要惊动孩子们。”
早上八点,思琦家长也打来电话,说思琦的手腕也用刀片划了,还说这事与小奇有关。我感觉到事情很严重,这一天我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一直盼望着明天快点到来,我好了解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
周一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将思琦、小奇、依婷找到办公室,我先是看了看三人的手腕,果然发现了划痕,我的心更是一沉。看到三人脸上流露出的紧张,我按下了心中的怒气,给她们每人发了一张纸和一支笔,让她们坐到不同的地方,将手上划痕的来龙去脉写清楚。
很快三个人就写好了,我发现三人的材料有很多细节是一致的。原来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三年前,在小奇上五年级的时候,她妈妈生了一个弟弟,加上重男轻女的思想,家长将重心都转移到弟弟身上,对她的关心大不如前。她觉得父母不爱她了,于是她就和这些有同样感受的朋友,每天在一起谈论父母是怎样的偏心。
小奇还写道:有一天晚上她回家后和母亲言语不和,母亲打了她一顿,她当天晚上在自己家就把手腕割了。第二天到校后,和小奇要好的晓红知道后,便买来了酒精、纱布为她包扎。出于关心和好奇,依婷、思琦一同到卫生间,纷纷“声讨”父母的偏心,小奇率先又用随身携带的刀片割了自己的手腕,接着思琦也效仿了。这时依婷有点犹豫,思琦对她说:“其实一点也不痛,你试试。”就这样依婷也割了手腕。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但这时我作为班主任,该怎么处理呢?她们已经做出了这么危险的举动,我不能再刺激她们了。于是我分别和她们进行了交流,在这里小奇是主要起因,其他几人是跟风,我就先跟小奇谈话。
我先让她说说对父母的看法。她说了很多,通过她的谈话,我感觉她的父母确实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并且有重男轻女的表现。我很同情她的经历,也理解她的痛苦。于是我拨打了她妈妈的电话,让她妈妈来学校一趟。一个小时后,小奇的妈妈来到学校。我把小奇说的一些事情和她做了交流,她妈妈也承认这些事实,并且很伤心后悔这样对待女儿。这时我教给她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方法——我把小奇叫来后,让她首先拥抱自己的女儿,并承认自己以前的错误,还要从心底里意识到自己的过失。
当小奇进办公室时,她妈妈迅速地站了起来,跑过去抱住她失声痛哭,对女儿诉说着自己的不对。我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也上去抱住了小奇,并且说:“如果你解不开心结,无法原谅父母,可以暂时跟着我,现在我儿子上大学了,到我家来,我保证照顾好你,行不行?”其实孩子很单纯,这时她破涕为笑,说:“不用,我能原谅妈妈,自己以后再也不会犯傻了。”
随后其他几人的父母也在接到电话后陆续来到学校,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平时对孩子关心也少,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因此我同样要求这些父母给孩子一个拥抱,并且拿出自己的诚意。
最后我让这几个学生都写下保证,以后一定要珍爱生命,不能做出过激行为,家长也签上字。这签字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并且也不一定能保证孩子就想通了,但这至少可以警醒她们。
随后我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全班45人中,有30人的家里有两个小孩,认为父母偏心的有25人。
于是,我特意开了一个“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我对学生说:“其实十三四岁的年龄比较敏感,处于青春发育期,和父母时常会有些小矛盾,再加上父母不懂教育或关系不融洽而采取了一些错误的做法是情有可原的,但大家要会正确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要理解父母。对父母有意见的可以和我沟通,我会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判断谁对谁错,如果父母错了,我会找他们交流……”
此后,每周一的班会上我都会留十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或说一说各自最近的烦恼,或交流彼此的高兴事,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如今这几个孩子都能做到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心态保持得很好,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伤痕的风波虽然平息,但整个事情却值得我们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正如德国著名的家庭心理治疗专家佩施基安指出:“疾病不仅仅是病人本身的问题,也反映了家庭和社会问题。”同时他也强调家庭在消除心理困扰中的作用:“一个家庭里实际的和已赋予的东西,绝不仅仅是障碍和冲突,这个家庭同时也产生了解决这个冲突的能力。”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心理状态不同,作为教师也应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深入沟通,讓家长意识到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心理的重要基础,从而实现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箭中学)
“杨老师,对不起!这么早就把你吵醒了,但我实在很担心,所以想问一下思琦家长的电话。”我就问:“什么事,这么急?”“是这样子的,就在刚才,我看到依婷手露在被子外面,就把她的手放进被子里。结果发现她手腕处有很多划痕,划痕已经愈合结疤。我就赶紧把女儿叫醒,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是思琦在厕所逼着她用刀片划的……”
我听后感到很吃惊,把思琦家长的电话告诉了她,同时也安慰依婷的家长:“你先不要着急,明天到校后我再详细了解一下事情经过,先不要惊动孩子们。”
早上八点,思琦家长也打来电话,说思琦的手腕也用刀片划了,还说这事与小奇有关。我感觉到事情很严重,这一天我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一直盼望着明天快点到来,我好了解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
周一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将思琦、小奇、依婷找到办公室,我先是看了看三人的手腕,果然发现了划痕,我的心更是一沉。看到三人脸上流露出的紧张,我按下了心中的怒气,给她们每人发了一张纸和一支笔,让她们坐到不同的地方,将手上划痕的来龙去脉写清楚。
很快三个人就写好了,我发现三人的材料有很多细节是一致的。原来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三年前,在小奇上五年级的时候,她妈妈生了一个弟弟,加上重男轻女的思想,家长将重心都转移到弟弟身上,对她的关心大不如前。她觉得父母不爱她了,于是她就和这些有同样感受的朋友,每天在一起谈论父母是怎样的偏心。
小奇还写道:有一天晚上她回家后和母亲言语不和,母亲打了她一顿,她当天晚上在自己家就把手腕割了。第二天到校后,和小奇要好的晓红知道后,便买来了酒精、纱布为她包扎。出于关心和好奇,依婷、思琦一同到卫生间,纷纷“声讨”父母的偏心,小奇率先又用随身携带的刀片割了自己的手腕,接着思琦也效仿了。这时依婷有点犹豫,思琦对她说:“其实一点也不痛,你试试。”就这样依婷也割了手腕。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但这时我作为班主任,该怎么处理呢?她们已经做出了这么危险的举动,我不能再刺激她们了。于是我分别和她们进行了交流,在这里小奇是主要起因,其他几人是跟风,我就先跟小奇谈话。
我先让她说说对父母的看法。她说了很多,通过她的谈话,我感觉她的父母确实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并且有重男轻女的表现。我很同情她的经历,也理解她的痛苦。于是我拨打了她妈妈的电话,让她妈妈来学校一趟。一个小时后,小奇的妈妈来到学校。我把小奇说的一些事情和她做了交流,她妈妈也承认这些事实,并且很伤心后悔这样对待女儿。这时我教给她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方法——我把小奇叫来后,让她首先拥抱自己的女儿,并承认自己以前的错误,还要从心底里意识到自己的过失。
当小奇进办公室时,她妈妈迅速地站了起来,跑过去抱住她失声痛哭,对女儿诉说着自己的不对。我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也上去抱住了小奇,并且说:“如果你解不开心结,无法原谅父母,可以暂时跟着我,现在我儿子上大学了,到我家来,我保证照顾好你,行不行?”其实孩子很单纯,这时她破涕为笑,说:“不用,我能原谅妈妈,自己以后再也不会犯傻了。”
随后其他几人的父母也在接到电话后陆续来到学校,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平时对孩子关心也少,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因此我同样要求这些父母给孩子一个拥抱,并且拿出自己的诚意。
最后我让这几个学生都写下保证,以后一定要珍爱生命,不能做出过激行为,家长也签上字。这签字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并且也不一定能保证孩子就想通了,但这至少可以警醒她们。
随后我在班上做了一个调查。全班45人中,有30人的家里有两个小孩,认为父母偏心的有25人。
于是,我特意开了一个“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我对学生说:“其实十三四岁的年龄比较敏感,处于青春发育期,和父母时常会有些小矛盾,再加上父母不懂教育或关系不融洽而采取了一些错误的做法是情有可原的,但大家要会正确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要理解父母。对父母有意见的可以和我沟通,我会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判断谁对谁错,如果父母错了,我会找他们交流……”
此后,每周一的班会上我都会留十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或说一说各自最近的烦恼,或交流彼此的高兴事,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如今这几个孩子都能做到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心态保持得很好,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伤痕的风波虽然平息,但整个事情却值得我们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正如德国著名的家庭心理治疗专家佩施基安指出:“疾病不仅仅是病人本身的问题,也反映了家庭和社会问题。”同时他也强调家庭在消除心理困扰中的作用:“一个家庭里实际的和已赋予的东西,绝不仅仅是障碍和冲突,这个家庭同时也产生了解决这个冲突的能力。”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心理状态不同,作为教师也应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深入沟通,讓家长意识到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心理的重要基础,从而实现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