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省级工程训练实验示范中心,构建多方位、多层面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强工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社会行业对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实际需求,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省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思路,不断对工程训练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内容改革,更新规划配置实验室资源、建设实验室教师团队、优化实验室师资队伍结构、改革实训课程体系和推进师生产教融合项目开展,最终建设成理念先进,实验设备完善,队伍结构合理,管理一流,特色鲜明的省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金项目】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年度实验室管理专项(2019SYSYB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省级工程训练实验示范中心,构建多方位、多层面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强工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社会行业对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实际需求,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省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思路,不断对工程训练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内容改革,更新规划配置实验室资源、建设实验室教师团队、优化实验室师资队伍结构、改革实训课程体系和推进师生产教融合项目开展,最终建设成理念先进,实验设备完善,队伍结构合理,管理一流,特色鲜明的省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其他文献
在深圳市红树林主要分布区设置8个调查样地,以调查深圳市红树林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秋茄为深圳市天然红树林的建群种或优势物种;白骨壤及海漆是天然红树林的重要组成物种;海桑及无瓣海桑是人工林的主要组成物种;桐花树及老鼠簕是林下灌木层以及低发展程度的红树林群落的主要组成物种。(2)海桑、无瓣海桑、海漆及白骨壤等真红树植物丰富了以秋茄为建群种、优势种或伴生种的深圳市红树林的物种种类、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从而提高了红树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使林分更加稳定性。在对红树林进行质量提升
利用保角变换研究双半圆柱平行电极系统的电场,给出其电势和场强分布函数,通过软件Matlab绘制出其电场线和等势线图,计算其两极的最大场强,并分析最大场强随电极参数的变化情况。
针对波浪运动特性实验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难以全过程参与和大型港口现场实践实验成本高、周期长、风险高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波浪运动特性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拓展了原有实验内容,形成了“认知-探究-实践”层层递进的线上实验教学体系。系统基于高精度SPH流体建模技术和先进的渲染技术,以真实实验室和港口工程为原型,采用多模式融合的教学方法,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力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工程设计为切入点启发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正向思考,助力港航专业“双一流”人才
对焦西部大开发战略,着眼于富锂深层地下卤水资源中锂的高效开发,自主开发并提出具有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锂特效吸附剂”吸附提锂工艺,设计了深层地下卤水吸附提锂3D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项目设置了浓缩脱硫化氢和锂吸附两个工段,DCS中控系统和3D现场两种场景,练习模式、实验操作和考核评分3层操作模式。采用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解决了真实实验教学中存在设备占地空间大、材料成本高、实验周期长、高安全风险等问题。通过共享服务平台“ilab-x实验空间”对外免费开放,学生参与了生产控制、工艺优化等化工生产全过程
针对模拟电路相对难学、晦涩难懂的问题,基于3D虚拟仿真技术设计了“PN结的微观世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教学内容设计采用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方式,设计了PN结的微观世界交互学习认知、面包板搭接电路查错纠错实训操作、三极管实用电路设计分析等3部分内容。通过丰富的人机交互,将抽象理论与实践操作、微观现象与实体实验有机融合。教学实践表明,该软件在大规模、低成本运行的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基于网络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习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理论学习难度较大,实践性强。为了探索研究生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分析研究生专业知识背景、课程实践要求、科研能力培养等要求的基础上,利用仿真实验、案例分析与自主课题等多种形式以及以分层次、递进式、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并探讨了相应的考核方式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探索,显著提升了研究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拉瓦尔喷管气动特性是一维可压缩气动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实现气流参数在喷管内部变化规律的可视化教学,开发了拉瓦尔喷管气动特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设计了一款出口马赫数为2.2拉瓦尔喷管,在验证数值仿真方法合理性、设计目标符合预期的基础上,对超声速喷管内部的气流参数沿流向发展规律和波涡干涉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实验能够展示不同背压条件下的气体流动过程,与经典一维气动理论一致;并进一步揭示激波诱导边界层分离现象、声速线与正激波形成过程的内在机理。教学实践方面,开发了教学验证型与科研创新型两种应用模式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各地高校依托在线教育平台进行线上授课,力求达到与课堂授课实质等效的教学效果。线上授课过程中,教师无法解决学生的监管难、学习信息反馈慢、实践实验无法进行的教学困境。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云控制的闭环在线教育模式,根据OBE教学理念,在已有的作业、测验等知识理解反馈环节基础上,增加学生端状态监控和评估系统,评估学生学习状态并动态调整教学节奏,建立学生状态实时反馈;增加基于云控制的实验室设备网络系统、监控系统、云端设备管理系统和学生接入管理系统,学生通过云控制系统完成实验,建立学生综合
钻孔ZKMX15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南端,岩性以泥岩夹粉砂岩为主,富含孢粉化石。通过对大庆长垣南端铀矿区钻孔ZKMX15岩芯孢粉分析,可以确定采样段岩心的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Campanian期;根据沉积特征和孢粉植物群面貌,对古植被和古气候进行了讨论,认为本区晚白垩世嫩江组上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草丛,属于半干旱、半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
将微信小程序和二维码技术应用于海岸动力学实验教学,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相比,能改变学生被动机械式的实验操作,增加了师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将重要的实验文件和视频与二维码链接,方便学生在理论课及实验前对海岸动力学进行预习。通过小程序可实时访问实验指导材料、实验视频和实验案例,保证了学生随时可以学习和查阅,加深与扩充了学生对海岸动力学专业课的认知,加强了学生对海岸动力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升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小程序的随机测试和信息反馈,促进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了教师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