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有人说:“学习音乐,不是去培养音乐家,而是要让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品格,有一颗美好的心灵。”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勇于创新,不断摸索。在近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从注重学生學习兴趣的培养入手,与培养学生的情感相结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情美和谐,技趣统一,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这样才能实现更加有效的音乐课堂,切实做到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效果,使他们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在音乐教学中,技、情、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活动过程。技、情、趣,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只有将技、情、趣相结合,合理地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才能使音乐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获得对音乐的美好情感体验。
一、激发学生的情趣,学习知识技能
(一)从兴趣入手,学习知识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它就是学习音乐的动力,只有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学习知识技能的时候,教师要结合音乐形象进行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技趣相生,从而达到“以悦助情、以趣激情”的目的。
1.编儿歌,学乐谱。在低年级学习读谱知识时,为了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读谱知识感兴趣,把一些读谱知识编成儿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的记忆。例如,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的儿歌:张开右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由于儿歌易懂易记,学生乐于接受,也对学习五线谱产生浓厚的兴趣。
2.打节奏,做律动。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非常愿意做各种体态律动。在学习四三拍歌曲《小燕子》时,学生掌握不好歌曲中连贯与跳跃的节奏区分,我们就可以通过身体律动来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四三拍的节奏感。如连贯的四三拍节奏,让学生强拍做捻指、弱拍做拍肩的动作,跳跃的四三拍节奏,让学生强拍做拍手、弱拍做拍腿的动作,这样学生做起来既有兴趣,又形象地理解了四三拍节奏,更好地提高了学生音乐的节奏感。
3.创情境,悟情感。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将良好的行为带到日常生活中去。例如,在欣赏乐曲《龟兔赛跑》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戴上头饰来饰演不同的角色:太阳、花朵、乌龟、小白兔、小猴子等各种小动物、森林中的大树、各种鸟类的头饰,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从而用心去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感,感悟乐曲所要告诉我们“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二)与情感相结合,学习知识技能
教学艺术是一种交流艺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是在师生交流情感的过程中去掌握知识,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交流着情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与情感相结合,才能持久,知之深,爱之切,学生的情感随着学生知识的深入而发展。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学习气氛,课堂上师生关系很融洽。教师生动有趣地教,学生主动活泼地学,在饶有兴趣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其次,激发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产生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这样就很好地掌握了知识技能。
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从而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例如,《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以教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为题的歌曲,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之情。在教唱时,应注意到歌曲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我又以《我爱老师》为主题,开展了一堂班级音乐会,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节目形式丰富多样。深切地表达了对教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也进一步受到了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二、学好知识技能,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感受与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技能,用语言、行为、歌声、表情等,来表现音乐。实现从音乐课堂中流出动听的歌声,从动听的歌声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美。
(一)运用知识技能,使歌声更美
在唱歌教学中,始终要求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以情带声,咬字要正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把歌唱的技巧运用到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之中。如学习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时,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首歌曲中衬词的演唱技巧。我采取分解范唱的方法,又采取典型示范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形象记忆。学会歌曲后,安排为民歌编排更好的演唱形式活动比赛。活动中,学生在演唱技巧、演唱姿势、歌曲感情处理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教师把活动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有效地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适时抓住契机,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表现歌曲的美。
(二)运用知识技能,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美
在音乐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分析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产生情绪的共鸣,得到美好的享受。如欣赏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四小天鹅曲》,把节奏训练运用到欣赏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中鲜明的节奏,活泼的情绪,并让几名学生到前面亲身感受一下,用脚踏出的节奏像不像一只白天鹅在跳舞。学生很快展开联想将自己想象成一只白天鹅,随着乐曲节拍的强弱跳动。通过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对乐曲的感受、理解能力,又发挥了学生想象、表现音乐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形式。通过最富有情感的音乐形象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课上学到的丰富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并创造出音乐中更美好的音符。
(责编 田彩霞)
在音乐教学中,技、情、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活动过程。技、情、趣,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只有将技、情、趣相结合,合理地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才能使音乐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获得对音乐的美好情感体验。
一、激发学生的情趣,学习知识技能
(一)从兴趣入手,学习知识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它就是学习音乐的动力,只有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学习知识技能的时候,教师要结合音乐形象进行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技趣相生,从而达到“以悦助情、以趣激情”的目的。
1.编儿歌,学乐谱。在低年级学习读谱知识时,为了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读谱知识感兴趣,把一些读谱知识编成儿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的记忆。例如,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的儿歌:张开右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由于儿歌易懂易记,学生乐于接受,也对学习五线谱产生浓厚的兴趣。
2.打节奏,做律动。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非常愿意做各种体态律动。在学习四三拍歌曲《小燕子》时,学生掌握不好歌曲中连贯与跳跃的节奏区分,我们就可以通过身体律动来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四三拍的节奏感。如连贯的四三拍节奏,让学生强拍做捻指、弱拍做拍肩的动作,跳跃的四三拍节奏,让学生强拍做拍手、弱拍做拍腿的动作,这样学生做起来既有兴趣,又形象地理解了四三拍节奏,更好地提高了学生音乐的节奏感。
3.创情境,悟情感。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将良好的行为带到日常生活中去。例如,在欣赏乐曲《龟兔赛跑》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戴上头饰来饰演不同的角色:太阳、花朵、乌龟、小白兔、小猴子等各种小动物、森林中的大树、各种鸟类的头饰,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从而用心去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感,感悟乐曲所要告诉我们“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二)与情感相结合,学习知识技能
教学艺术是一种交流艺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是在师生交流情感的过程中去掌握知识,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交流着情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与情感相结合,才能持久,知之深,爱之切,学生的情感随着学生知识的深入而发展。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学习气氛,课堂上师生关系很融洽。教师生动有趣地教,学生主动活泼地学,在饶有兴趣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其次,激发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产生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这样就很好地掌握了知识技能。
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从而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例如,《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以教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为题的歌曲,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之情。在教唱时,应注意到歌曲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我又以《我爱老师》为主题,开展了一堂班级音乐会,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节目形式丰富多样。深切地表达了对教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也进一步受到了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二、学好知识技能,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感受与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技能,用语言、行为、歌声、表情等,来表现音乐。实现从音乐课堂中流出动听的歌声,从动听的歌声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美。
(一)运用知识技能,使歌声更美
在唱歌教学中,始终要求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以情带声,咬字要正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把歌唱的技巧运用到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之中。如学习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时,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首歌曲中衬词的演唱技巧。我采取分解范唱的方法,又采取典型示范相结合,让学生加深形象记忆。学会歌曲后,安排为民歌编排更好的演唱形式活动比赛。活动中,学生在演唱技巧、演唱姿势、歌曲感情处理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教师把活动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有效地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适时抓住契机,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表现歌曲的美。
(二)运用知识技能,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美
在音乐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分析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产生情绪的共鸣,得到美好的享受。如欣赏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四小天鹅曲》,把节奏训练运用到欣赏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中鲜明的节奏,活泼的情绪,并让几名学生到前面亲身感受一下,用脚踏出的节奏像不像一只白天鹅在跳舞。学生很快展开联想将自己想象成一只白天鹅,随着乐曲节拍的强弱跳动。通过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对乐曲的感受、理解能力,又发挥了学生想象、表现音乐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形式。通过最富有情感的音乐形象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课上学到的丰富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并创造出音乐中更美好的音符。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