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的写作风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xq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海明威是一位伟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和极有个性的新闻记者。他在长期的新闻写作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新闻写作风格,被称为“海明威式的新闻”或“反式新闻”,他的行文反映了他当时摆脱传统新闻写作的套路,大胆运用文学技巧,敢于展示个性及他追求写作效果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 海明威 新闻写作 文学技巧
  海明威在论及新闻反复谈到一种界限,这就是:新闻故事流逝,而写的作品则长存。他说:新闻“在做诚实的精确报道时,不出卖自己”,但是在没有逃避确凿的真实的同时,“如果仅是做报道,他们(读者)不会记住什么”。[1]为此,海明威在写新闻时,总是试图突破传统新闻写作的条条框框,走出自己的新闻写作路子,给读者和自己的作品以一种全新的感受和生命。
  海明威认为新闻写作要及时,赶在截稿前写完会导致对事件的粗浅分析,记者被鼓励满足于对事实的匆忙而肤浅的认识,只是记录下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写为什么发生。尽管他常常表现出对新闻写作不满,但他毕生都在从事这一工作。在实践中,他试图通过把自己的新闻写得尽可能像小说,以打破所提到的写作原则的局限。海明威朝这个方向努力,他最优秀的新闻作品被《海明威的副业:四十年新闻报导和文章选集》收录。
  罗纳德·韦伯形容海明威写的新闻是一种“anti-journalism”[2],为了避免与国内业者所提的“反新闻”产生混淆(国内一般对“反新闻”的理解就是“与新闻相反的新闻”,也就是说“反新闻”报道的是正式新闻报道里事实的反面,它以夸张的语言形式出现,多为反讽作品),这里我们特将“anti-journalism”意译为“反式新闻”,以示区别。根据韦伯的研究,海明威在写新闻时,摆脱了传统的新闻写作模式,意图使自己成为“有反应的存在”(reacting presence),他将“创作(invention)混合进了观察”。这里“反式新闻”中的“反式”不但包含海明威对传统新闻写作套路的“反叛”,还包含“反应”的意思,即海明威对所报道事物的“反应”。其实这就是用文学手法来写报道,是文学新闻的写作方式。
  海明威的“反式新闻”写作技巧可以在《海明威的副业:四十年新闻报导和文章选集》中找到不少例子。比如1934年7月发表在《绅士》杂志上的《危险游戏笔记:第三封坦葛尼克来信》(Notes on Dangerous Game:The Third Tanganyika Letter)。[3]海明威在报道中主要写了两个在非洲特别成功的白人猎手故事。这两个白人其实是为首次来狩猎的人做向导的,关于他们的打猎经历,海明威不仅在描述这两位白人猎手时插入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在旁边用斜体字标了出来。在写各种不同的话题时,还不时提到其他时候发生的事,其间采用了倒叙或插叙的写作手法。
  在文章的开始,海明威在解释为什么这两个白人猎手会特别出众时就明确了自己的看法:“关键在于他们不受殴打,而且……他们的主顾们年复一年地得到了创纪录多的兽首、兽牙以及超级狮子。他们只是凑巧成为超级猎手和成就了超级猎杀。”他接下来又用斜体字写道:“在上两句里有太多的超级。小伙子们,你们自己重新写一下这两句,看看比爸爸做得更好有多容易。谢谢,是一种令人振奋的感觉,不是吗?”他用更直观和新颖的书写表达形式,加上讽刺的笔调再次显示了自己的观点。
  在这封“信”的结尾部分,在描述怎样感受野牛和围栏里的“斗牛”之间的区别时,他说:“在间歇时,野牛更会像一辆大卡车似地突然横冲直撞。”这里海明威不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还用斜体字在一旁写道:“不会再有你们乐意听到的旁白了。(我)打算写封信给P先生(两个白人猎手之一),我在船上读这信的时候,旁白又被搬了进来。开始想他了。”他开创先河式地将作者主观的“旁白”写在了以“信”的面目出现的新闻通讯上。
  在这两个例子里,我们看到了海明威对传统新闻写作技巧的“反叛”,以及对他所描写的主题事物的“反应”,把读者的注意力带向了他作为作者的“有反应的存在”和他自己的对所描写主题事物的“创作反应”。
  海明威还使用了另外一个技巧来体现他的“反式新闻”。《在蓝色的海水里:湾流来信》(On the Blue Water:A Gulf Stream Letter)发表在《绅士》杂志上[4],时间为1936年的4月,也被《海明威的副业:四十年新闻报导和文章选集》所选中。这里,海明威的“有反应的存在”通过使用第二人称“你”而再次得到彰显,这里的“你”也可以将读者包含在内。海明威的“信”详细描述了他与一位不知姓名的朋友的谈话,这位朋友认为任何狩猎而不是猎大象都乏味,这位朋友向海明威发出挑战。海明威喜欢各种狩猎,尤其喜欢捕猎大鱼,于是要写捕大鱼的故事以使他信服这种捕鱼的价值。海明威在这封“信”里接受了这个任务,就是在这里,“你”扮演了一个说话的角色。一开始,“你”是通用的称呼,比如:“墨西哥湾流和其他洋流是最后剩下的野性地带。一旦你失去了陆地和其他船只的影子,你要比你能寻到的……更加单独。”这种模式延续了好几页,直到那位“朋友”插入了一个问题,“那么紧张感从哪里来呢?”这就一下子转换到一个特别的时间点上:海明威正沿着墨西哥湾流,在船上捕大鱼。然后海明威用直接引语展现了同两个分别名为卡洛斯和朱利欧的船员之间的对话。这里海明威被称为“你”,卡洛斯告诉海明威他很喜欢在一条小渔船上捕鱼,他说:“我很期待那样,跟你这么说。”文章接着以进一步的个性化的语言呈现海明威捕大鱼时的话语。
  “我们要发财就需要打仗,”卡洛斯说。“在同西班牙打仗期间,和上一次打仗时,渔民着实变富了。”
  “好吧,”跟你这么说。“如果我们打仗了,你就有现成渔船了。”
  这里“你”字的使用,不但体现了作者与读者的对话的愿望,还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激活了作者及作品和读者间的特别关系,也在读者看新闻报道时被作者带入了他的语境之中。“你”的使用,展现了海明威“反式新闻”追求:作者与读者互动,作者与文中人物互动,用当下叙事理论中的“聚焦”论来解读,就是海明威的写作视角总是在外部聚焦和内部聚焦之间实现着来回的跳越,从而使他的文章十分生动活泼。所谓聚焦就是描述叙事情景的特定角度,它可以分为外部聚焦和内部聚焦。外部聚焦近似叙述,其聚焦者通常就是叙事者,是置身事外的。内部聚焦则指聚焦者存在于事件的内部,是其中的人物之一。上面的例子表明了海明威不但是内部聚焦中的一个人物,因为他就是当事人之一,而且是外部聚焦的“全知叙事者”。这样就可以从一个角度解释海明威新闻写作中动态的多重叙事角度不断转换的叙事风格和他的写作得以生动的成因之一。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对他同时代的新闻记者也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到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新闻主义的兴起。“海明威影响了一整代新闻记者,让他们貌似文学家,尤其是《时代》杂志的人。在他们那里,每篇小文章都被叫成了“故事”,并且写了又写好像它们是福楼拜的段落,同时也不是卢塞特通常强调的,被做成本周封面故事的一些重要人物后面的人物特性描写。”[5]
  参考文献:
  [1][2]Ronald Weber,Hemingway’s Permanent Records. Literary Journal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ed.Norman Sim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21-81.
  [3]Ernest Hemingway,Notes on Dangerous Game:The Third Tanganyika Letter.By-Line:Ernest Hemingway:Selected Articles and Dispatches of Four Decades,ed.William White.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67:167-168,170.
  [4]Ernest Hemingway,On the Blue Water:A Gulf Stream Letter.By-Line:Ernest Hemingway:Selected Articles and Dispatches of Four Decades,ed.William White.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67:237,241,244.
  [5]Alfred Kazin.Hemingway the Painter[A].The New Republic.March 19,1977:26.
其他文献
摘 要: 比喻的原则是比喻中的两物须相似,但只能部分相似。分喻即可看做由此原则着眼而给比喻的别称。曲喻是在比喻的基础上类推、将两物不相似处推为相似的修辞。故而分喻与曲喻绝不如《钱锺书〈谈艺录〉读本》所言是“同一种修辞手法”。《钱锺书〈谈艺录〉读本》对“劫灰飛尽古今平”“石涧冻波声”“春风吹鬓影”“清泪如铅水”四句的解释也不正确。“劫灰飞尽古今平”“石涧冻波声”并非曲喻;“春风吹鬓影”或可勉强
摘 要: 正如歌德所言,生命中的痛苦往往在艺术中有精彩的体现。艺术家不仅作为其天赋的发言人,同时也是时代的见证者与审判者。在这篇文章中,根据晚明大写意花鸟画家徐渭艺术创作的时代和艺术背景,我将分析其著名的作品《墨葡萄》中的诗,书,画以及诗画结合。作者认为诗画之所以相得益彰,主要在于两点,其一,对落魄人生总结的诗文和无拘无束的书法风格为画定下了一种悲观的感情基调,很大程度上决定且影响了观画者理解画的
摘 要: 艺术综合课是在根据世界教育改革背景下,以及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下提出的新的构想。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三类艺术类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学校可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选择音乐、美术课标同时实施,还是艺术课标单独实施。但从2001年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但依旧只有大城市极少数学校开设了艺术综合课程。为何我们的艺术综合课遭此“冷落”呢?造成艺
摘 要: 有些大学新生的适应是短暂的,但有些新生将这种不适应一直延续到学习中。因此,大一阶段,如何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是新生辅导员的工作重心,作者以一则案例为例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新生辅导员 大学生活适应 学习生涯规划  一、案例背景  2011年9月,新生入校,我担任信息工程、微电子学、光电信息工程三个专业的新生辅导员。这三个专业全部是理工科专业,与我的专业背景很接近。一共9个班,29
摘 要: 为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转型过渡,有效解决高等院校新生在适应过渡期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等适应性方面的问题入手,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对策,以期对促进新生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等院校独立学院 新生适应问题 对策研究  近年来,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人数大幅增长。一部分学生在学
摘 要: 国家与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具体到法学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与招生计划、培养目标、就业观念等错位直接关联。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形成合力,同时调整法学毕业生就业、择业观念,增强综合竞争力,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关键词: 法学专业 就业现状 就业“难”原因 对策  一、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当前,无论是传统法律名校还是新设法律专业的本科院校,法学专
摘 要: 文章贵在求真,真实的材料来自眼睛的“摄像”,耳朵的“录音”,双手、鼻子的“复印”,心灵的“感悟”。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以学定教 习作观    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日益暴露出种种弊端,出现“偏、抄、套”和“假、大、空”的怪圈,造成学生面对作文只会“克隆”,而不会真情倾吐。  作文的“真”从何而来?来自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在广阔的
摘 要: 作者从小学语文中的朗读要求出发,分析了小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朗读存在的问题,并着重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策略,总结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能力 培养策略  朗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和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积淀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发
摘 要: 威廉·埃勒里·钱宁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牧师,有深刻的和平观。他认为战争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战争的起源来自于人性和一些错误的观念等,主要是人的道德本性,避免战争也应主要从道德方面着手。他认为面对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如果没有别的办法阻止,就必须奋起反抗。钱宁参与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平协会。  关键词: 威廉·埃勒里·钱宁 战争 和平  威廉·埃勒里·钱宁(William Ellery
摘 要: 生命存在着某种既定的模式,即经历着永无休止的矛盾性运动。本文借用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知识,从基源层:本我的矛盾运动;表现层:自我的现实历练;整合层:超我的矛盾性终结三个层面对小说《西游记》中生命存在的既定模式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小说《西游记》 生命存在 既定模式    一、引论  人生存在矛盾,我们注定要处于各种各样的矛盾中,矛盾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发展变化的总规律和总模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