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关联词,突破重难点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歌,通过对六月二十七日当天西湖上的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卷地风来、水天一色等四处景物的生动描写,表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西湖。
  根据古诗教学的基本规律确定本文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第一,正确、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节奏,品读对仗、押韵对于朗读韵味的提升,达到读得正确,读得个性的效果。
  第二,理解诗意。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是,本诗对西湖的写作,到底是要体现西湖怎样的特点?黑云压境,接着白雨跳珠,突然卷地风来,最后水天一色,这么短的文字中,这么短的时间内,各种景物轮番登场,天气阴云突变,于是,我们自然能够得出答案,就是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西湖的特点是——变幻之美。
  第三,感悟诗情。古诗教学的最高目标是体会诗歌中作者蕴含的思想情感。作者通过这首诗歌,到底是要表现怎样的情?通过查阅各种背景资料,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作者看到了当时的景,联想到了自身的挫折的经历,不禁触景生情,于是借景抒怀。诗中的景,暗示着自己的忧虑,也寄托着作者的希望。直言之,就是为变法带来的弊端而忧虑,期望有一天,朝廷能够取消这种伤害百姓利益的新法。
  这三个教学重点中,第一个目标的实现我采用示范、比较等方法,较为圆满地实现了。紧接着,本课真正的教学难点出现了,即如何自然顺利地让学生感受西湖的变幻莫测的特点,感受蕴藏在诗歌下作者复杂的情感呢?
  细读文本,全文都是写景,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势必要关注诗中的景,通过品析景物的特点以及苏轼写景的角度方法的品读,感受诗歌别样的美感。诗歌中的景物,就自然成为了本次教学的突破口。
  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发现诗句的前后关系,我寻找到了隐含在诗歌背后的几组关联词,通过关联词语介入对文本进行重新梳,引导学生自然地感受西湖的变幻莫测和作者的复杂内心。
  一、顺序与转折,感受西湖变幻莫测
  本首诗歌之所以流传千古,除了诗歌中对于景物的生动刻画之外,还因为,作者描写的景物都是平常人难以发现甚至根本就不会和西湖联系起来的景物,这些景物的介入,使得读者感受到了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西湖,发现了西湖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变幻”。
  在本诗中,西湖的变幻是通过写景的转换而体现的的。在西湖上乘船游览的苏轼,被眼前突如其来的景象惊住了,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可是,突如其来的一阵大风,吹散了云,赶走了雨,西湖上又是一片风平浪静。这样的景象变化,把西湖的变幻淋漓地展现了出来。
  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的环节,带领学生去感受西湖的“变幻”。
  (联系板书:黑云翻墨 白雨跳珠 卷地风来 水天一色)
  师:刚才,我们跟随者苏轼,一起去观赏了西湖上的与众不同的景物。其实,他们的出场是有先后顺序的。你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西湖上先是黑云翻墨,接着白雨跳珠,然后卷地风来,最后水天一色。
  师:那么西湖上刚开始是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到最后水天一色,是什么使西湖上的景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折呢?
  生:是那一阵卷地风。
  师:那你能够再用上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重新确定一下他们的关系呢?
  生:虽然刚开始时黑云翻墨、白雨跳珠,但是一阵卷地风来,西湖上又是水天一色。
  相机板书:
  黑云翻墨
  虽然
  白雨跳珠
  卷地风来
  但是
  水天一色
  师:此时,以往在我们印象中美丽安静的西湖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变化多端。
  生2:千变万化。
  生3:阴晴不定。
  师:是的,没想到,西湖还是如此的富于变化,这就叫变幻莫测。
  板书:变幻莫测。
  二、条件与假设,体会作者乐观之情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在这首诗中,也透过西湖上变幻莫测的天气,暗示着自己的遭遇、理想,甚至是人生观。
  此诗作于1072年,正是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贬杭州之时。此时的苏轼内心极度压抑,恰逢当日天气突变,苏轼望着西湖上变幻的景物,不由的触景生情、伤怀,那变幻的天气不正像是自己多舛的命运吗?可是苏轼心中坚信,王安石的变法总有被证明失败、被撤销的一天。于是,望湖楼下的“水天一色”又有了更深的含义,那就是苏轼心中对取消变法的的愿望。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苏轼这样的心境,我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出示诗歌创作的背景(略)
  师:此时,你知道,作者看到的黑云和白雨又有了怎样的含义?
  生:黑云和白雨就像是王安石进行的变法。
  师:那卷地风又代表着什么呢?
  生1:卷地风代表苏轼希望取消变法。
  生2:卷地风代表变法被废除。
  师:是的。苏轼是多么希望朝廷能够取消这不得人心的变法啊!此时,西湖上的卷地风已经来了,但苏轼心中的卷地风来了没?
  生:没。
  师:那你能否在刚才的板书上再加一个关联词,体现苏轼内心的愿望。
  生1:虽然刚开始时黑云翻墨、白雨跳珠,但是只要一阵卷地风来,就会水天一色。
  生2:虽然刚开始时黑云翻墨、白雨跳珠,但是如果一阵卷地风来,就会水天一色。
  相机板书:
  黑云翻墨
  虽然
  白雨跳珠
  (只要/如果) 卷地风来
  但是
  (就会) 水天一色
  师:看来,苏轼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他的心中还是充满着——
  生:希望。
  师:难怪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这样评价苏轼——
  出示:苏轼,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师:这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的每一处景都体现着苏轼的情感,这种写作手法就称为“借景抒怀”。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本课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体现了课标中对教师钻研文本,引导学生学习的要求。作为教者,需要具备正确的解读和利用文本,发掘文本背后蕴含的言语特质的能力,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使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其他文献
兴安幼儿园坐落在丹凤镇兴安村委会放马沟村,原324国道旁。该幼儿园始建园于2009年10月,属民办幼儿园,2010年10月由县教育局颁发办学许可证。全园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60平方米,幼儿活动面积约460平方米,总投资约124万元;在园幼儿有4个班133人。2012年教育局年检被评为优秀幼儿园,在村级幼儿园中已成为示范幼儿园。  在幼儿园的管理与保教活动中,他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
【问题起因】  在一次练习中,我在同轨班级监考,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明明发了草稿纸,但有的学生却若无其事,反而在试卷的角落里打草稿。而有些认真的学生写了一张又一张,在不停地算着,写着。这时,坐在最后一排的小丽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她是年级里的学习佼佼者,我想看看这个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学生是如何打草稿的。当我轻轻走过去,眼前的一幕让我不敢相信。她的草稿就像试卷上的字一样工整,题号清楚,
最近,我校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拉开了序幕,很荣幸被邀请做了评委,听了几节课,感觉教师的言语和孩子们的读书、讨论声一起充斥课堂。《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过程。实际上就是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人文性的充分体现。要注重培养孩子倾听他人,把傾听孩子放在第一位,让学生从倾听中
凡凡是姑姑家的儿子,他大名叫张思远。我背地里都偷偷叫他“烦烦”,哈哈……  凡凡有着一头乌黑的短发,象牙色的皮肤,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不时流露出天真和好奇。只可惜由于天生散光,他早早的就在鼻梁上架起了一幅小眼镜。但这毫不影响他的心情,随时随地都能听到他那清脆的笑声,一笑起来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呢。可让我纳闷的是他一个小男孩怎么长着小姑娘似的樱桃小嘴,如果他留着长发,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个小女孩。由于他只有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的质疑简单地看作节外生枝的意外,因为它让我们感到猝不及防,就只是简单地用“也有道理!”“这样也行!”来草率了事,去赶课堂的进度,因为此时的学生意犹未尽。你的一句简单的评价就会将学生智慧的火星给浇灭了。所以教学中应该学会巧妙的运用这些“意外”,充分合理地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那才会演绎出无法预约的精彩。那么在教学中判断、处理这些“意外”的问题或应答,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就
今天,学校里开展了秋游活动,目的地是红山村。  8点整,老师带领着我们出发了。一路上,我们都很兴奋,在兴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秋天。路边金黄的落叶飘落下来,小草们显得不那么精神了。树上的柿子也成熟了,看起来像美丽的小灯笼。  到了目的地,水库的水看起来很清澈。老师叫我们坐下来吃点点心,吃过点心,休息了一会儿后我们就集合回校了。因为来回都是走路,所以我们都累坏了。但是,我们还是很开心。  (指导老师:黄
《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对儿童的学习而言,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而应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数学联想,让联想飞
【摘 要】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就要提升农村农民的各方面素质。农民素质的提升,要创新培训理念,要创新培训教法,要创新培训考核,全面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成人教育;培训;转型升级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现代农村新型城镇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已显得势在必然。
【现象1】 果园中有苹果树193棵,比桃树少13棵,果园中有桃树多少棵?学生列式为“193-13”。很显然该学生在列式时没有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没有搞清楚题中的两个数量谁多谁少,仅仅看到一个“少”字便用减法来解决问题。其实只要将题意稍加分析,就可以知道,题中的桃树棵数多,苹果树的棵数少,要求桃树的棵数应列式为“193 13”。  【现象2】 一个数先加上100,再减去50,然后乘8,最后除以3,结
最近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文章,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讲述了一个父亲在一场大地震后赶往儿子所在的学校,而学校却已在这场灾难中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样一个满目疮痍的校园里,这位父亲想起自己曾经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于是他便不顾好心人的劝阻,用自己的双手在一片废墟中扒拉着石头,对能够找到儿子充满了信心。他不顾自身的劳累、饥渴,整整进行了38个小时。终于,在这一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