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做出了“五位一体”战略安排,《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的先后出台,明确了朝阳市作为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在新常态下为十三五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恢复治理
朝阳地处辽西北,生态脆弱,植被覆盖率低,区域水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矿业开发造成的生态问题凸显,整治任务十分艰巨。朝阳的短板在生态建设,出路也在生态建设。近年来,朝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五位一体”战略,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仍需协调各方力量下大力气进行生态修复。
一、朝阳市生态环境现状
朝阳市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虽然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生态恶化的总趋势被大大减缓,局部地区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生态失衡的历史遗留影响依然存在。
(一)森林覆盖率低,植被防风、蓄水能力亟需加强。
朝阳市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京津冀辽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但是森林覆盖率较低,林木、灌木的体量小且生态效益不明显,成林少灌木多、沙漠化石漠化倾向明显。全市目前有500万亩宜林荒山没有绿化;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79.2万亩和857.9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31.9%;有近70%的土地面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不力,将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干旱与洪涝灾害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稳定性下降、生态屏障作用衰退等。如不尽快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会直接导致农民收入水平降低,影响朝阳市脱贫奔小康的进程。
(二)降水量少,水资源极度匮乏。
朝阳市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生态条件不好,有效降水少,拦蓄能力低。全市地表水利用率仅为8%,地下水局部出现超采现象。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46.3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54%,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9%,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严重贫水线。造成干旱少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植被破坏严重,河流拦蓄能力差,以及由于荒漠化造成的水涵养能力差等,这些归根结底是由于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及后天影响造成的。朝阳市境内大小凌河、青龙河和老哈河四大河流受连续三年干旱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断流。全市地下水位较2015年初平均下降幅度在0.2-0.5米,与2013年同期相比平均下降幅度为0.5-2.2米。
解决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是朝阳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这件事事关朝阳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朝阳市2005-2014年10年间,全市用水总量从3.61亿立方米,增加到5.33亿立方米,年均增长4.42%。伴随着朝阳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处于一个刚性增长期,加之朝阳市境内缺少调蓄工程,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到2020年和2030年,全市将面临缺水1.24亿立方米和2.57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矿山修复治理任务艰巨。
朝阳市长期以来以矿山开采为支柱产业,形成了一业独大,大而不强的局面。目前全市有生产矿山431家,面积40557亩,闭坑矿山643处,面积35128亩,因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已比较严重。近期,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求,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矿产矿业治理整顿,使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矿点数量由近千家下降到不足百家。但长期矿业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正在逐步显现。山体遭到破坏,废石堆置严重破坏地表自然景观,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治理恢复难度极大。
二、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实施易林荒漠化生态治理工程
在朝阳市辖区内的7个县(市、区)实施易林荒漠化治理工程,打造北方生态屏障。通过特灌林人工促进、残次林改造、困难立地造林及百万亩封禁保护工程的实施,实现人工混林到混交林、防风固沙到水土保持的转变,切实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有效遏制荒漠化趋势,提升全市荒山造林绿化质量和防沙治沙效果,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朝阳市生态建设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全面实施青山绿化工程,把朝阳打造成京津辽丘陵低山生态屏障区。
(二)实施水土流失防治和河流整治工程
加大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结合生态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育草等工程的实施,遏制人为因素引起的次生水土流失。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按着“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大凌河、青龙河等重点流域以及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彻底改善水环境质量。针对朝阳市目前仍有水土流失面积1200万亩,占总面积的41%,当前土壤流失重點区域是坡耕地、沟壑和荒山,年均土壤流失量5819万吨的现状,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个百万亩”工程建设,即百万亩农田水平梯田建设工程、百万亩生态产业型果园建设工程及百万亩沟壑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夯实大凌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流域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逐步达到地表水水质要求。积极开展域外调水工程(朝阳西部供水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
(三)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鉴于朝阳市未治理的矿山较多(占全省的50%),在治理过程中将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实施闭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矿山开发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采空区及煤层自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完成沉陷区治理任务,加强矿区生态和地质环境整治,开展露天矿坑、矸石山、尾矿库等综合治理。
(四)实施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在全市38个平台加大城市、乡镇、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与更新改造力度,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和辐射能力,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继续开展“一城一热源”和“气化朝阳”等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推行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应用,从源头上消除燃煤污染问题。继续完善固体废物处置体系,努力解决原狼山垃圾处理场封场后的环境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1]陆文娟.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之难点[J].低碳世界,2016(12) .
[2]李忠,路贝.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J].生物化工,2016(02).
[3]陈洪波,潘家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恢复治理
朝阳地处辽西北,生态脆弱,植被覆盖率低,区域水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矿业开发造成的生态问题凸显,整治任务十分艰巨。朝阳的短板在生态建设,出路也在生态建设。近年来,朝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五位一体”战略,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仍需协调各方力量下大力气进行生态修复。
一、朝阳市生态环境现状
朝阳市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虽然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生态恶化的总趋势被大大减缓,局部地区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生态失衡的历史遗留影响依然存在。
(一)森林覆盖率低,植被防风、蓄水能力亟需加强。
朝阳市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京津冀辽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但是森林覆盖率较低,林木、灌木的体量小且生态效益不明显,成林少灌木多、沙漠化石漠化倾向明显。全市目前有500万亩宜林荒山没有绿化;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79.2万亩和857.9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31.9%;有近70%的土地面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不力,将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干旱与洪涝灾害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稳定性下降、生态屏障作用衰退等。如不尽快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会直接导致农民收入水平降低,影响朝阳市脱贫奔小康的进程。
(二)降水量少,水资源极度匮乏。
朝阳市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生态条件不好,有效降水少,拦蓄能力低。全市地表水利用率仅为8%,地下水局部出现超采现象。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46.3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54%,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9%,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严重贫水线。造成干旱少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植被破坏严重,河流拦蓄能力差,以及由于荒漠化造成的水涵养能力差等,这些归根结底是由于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及后天影响造成的。朝阳市境内大小凌河、青龙河和老哈河四大河流受连续三年干旱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断流。全市地下水位较2015年初平均下降幅度在0.2-0.5米,与2013年同期相比平均下降幅度为0.5-2.2米。
解决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是朝阳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这件事事关朝阳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朝阳市2005-2014年10年间,全市用水总量从3.61亿立方米,增加到5.33亿立方米,年均增长4.42%。伴随着朝阳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处于一个刚性增长期,加之朝阳市境内缺少调蓄工程,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到2020年和2030年,全市将面临缺水1.24亿立方米和2.57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矿山修复治理任务艰巨。
朝阳市长期以来以矿山开采为支柱产业,形成了一业独大,大而不强的局面。目前全市有生产矿山431家,面积40557亩,闭坑矿山643处,面积35128亩,因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已比较严重。近期,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求,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矿产矿业治理整顿,使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矿点数量由近千家下降到不足百家。但长期矿业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正在逐步显现。山体遭到破坏,废石堆置严重破坏地表自然景观,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治理恢复难度极大。
二、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实施易林荒漠化生态治理工程
在朝阳市辖区内的7个县(市、区)实施易林荒漠化治理工程,打造北方生态屏障。通过特灌林人工促进、残次林改造、困难立地造林及百万亩封禁保护工程的实施,实现人工混林到混交林、防风固沙到水土保持的转变,切实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有效遏制荒漠化趋势,提升全市荒山造林绿化质量和防沙治沙效果,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朝阳市生态建设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全面实施青山绿化工程,把朝阳打造成京津辽丘陵低山生态屏障区。
(二)实施水土流失防治和河流整治工程
加大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结合生态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育草等工程的实施,遏制人为因素引起的次生水土流失。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按着“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大凌河、青龙河等重点流域以及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彻底改善水环境质量。针对朝阳市目前仍有水土流失面积1200万亩,占总面积的41%,当前土壤流失重點区域是坡耕地、沟壑和荒山,年均土壤流失量5819万吨的现状,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个百万亩”工程建设,即百万亩农田水平梯田建设工程、百万亩生态产业型果园建设工程及百万亩沟壑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夯实大凌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流域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逐步达到地表水水质要求。积极开展域外调水工程(朝阳西部供水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
(三)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鉴于朝阳市未治理的矿山较多(占全省的50%),在治理过程中将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实施闭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矿山开发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采空区及煤层自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完成沉陷区治理任务,加强矿区生态和地质环境整治,开展露天矿坑、矸石山、尾矿库等综合治理。
(四)实施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在全市38个平台加大城市、乡镇、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与更新改造力度,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和辐射能力,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继续开展“一城一热源”和“气化朝阳”等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推行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应用,从源头上消除燃煤污染问题。继续完善固体废物处置体系,努力解决原狼山垃圾处理场封场后的环境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1]陆文娟.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之难点[J].低碳世界,2016(12) .
[2]李忠,路贝.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J].生物化工,2016(02).
[3]陈洪波,潘家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