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的短缺是赤城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尤其是作为赤城县这样一个山区县,这一点尤为重要,山区水资源比较贫乏,灌溉用水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县在多途径开辟灌溉水源的同时,开辟出了一条针对实际情况而定的微灌、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途径。
一、农业灌溉现状
赤城县总面积5287km2(793.05万亩),列张家口市第一位、河北省第四位,人均土地面积27亩。但是耕地较少,山地面积较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多年平均降水量461mm,多年平均蒸发量941 mm,年际降水极不均匀,冬春降水仅占年降水量25%,土壤常常失墒干旱,汛期降雨占全年降水的75%,经常出现暴雨集中和干旱无雨现象,享有“十年九旱”之稱。自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资助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县已初具规模,项目的发展与实施,使我县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但由于是贫困县,资金实力不足,山区水利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水资源紧缺是制约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输水渠道工程标准低、质量差、年久失修、灌溉效益低
赤城县2个灌区绝大部分的渠道为浆石砌和土渠,干渠渠床质地有45%为砂土——砂壤土,有19%左右为砂砾土,土壤空隙大,通体质地粗、保水性能差、垂直渗漏严重。加之干渠失修、坍塌,夏季山洪淤积,造成干渠大部分渠段淤积,致使干渠纵坡变缓,过水断面缩小,渠堤跑水渗漏,水资源浪费严重。另外,建筑物超期服役,老化失修严重,无法正常使用。据灌区多年运行状况分析和常年运行经验测算,灌渠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39。
2.田间工程不配套,技术水平极低
灌区只有干渠和少量支渠,无斗、农、毛田间配水渠道,山区灌溉均为沟畦漫灌,并且农田大多不平整,畦块大,大水漫灌严重,田间水利用系数偏低。落后的灌溉方式,并且土地瘠薄,水、土、肥流失严重。
3.大多数农田为“靠天吃饭”农业,无水源可灌溉的面积较多,占50%以上。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我县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大,水利设施灌溉效益逐年下降,单采用一般节水灌溉技术是不够的,必须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二、农业灌溉现状
我县农业灌溉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水资源特别匮乏
因水资源用途的多元化,山区多数旱地只能进行有限的补充灌溉,起“关键水”的作用。如我县的南梁村就兴建了大批的旱水窖,基本是在夏天进行蓄水,等到第二年春天进行穴灌,起到了良好效果。
2.灌区小而散
赤城县是山区县,由于地形变化大,水源分散,很难形成较大的灌区。大型灌区的一些节水灌溉设施和技术在这里不适用。
3.经济基础薄弱
赤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属贫困落后地区,经济条件较差。
三、解决农业灌溉现状的主要方法
针对山区的农业灌溉特点,在维修、维护好现有的2个灌区外,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一条有效改善山区水资源紧缺的途径。建设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区,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系数,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努力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区效益,促进山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节水灌溉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微灌和管道输水。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可以进行旱水窖建设,夏蓄春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目前我县节水灌溉形式基本是以滴灌为主,如样田乡柳林屯村就是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的。滴灌是利用安装在末级管道上滴头或与毛管制成一休的滴灌带将压力水以水滴状湿润土壤,在灌水器流量较大时,形成连续细小水湿润土壤。在植物根部土壤水分保持在最佳水平,便于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并且滴灌和施肥共同完成,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减少化肥用量。在自动化控制下,也节约了人工支出。如果采用压力补偿性的滴水器,结合科学的水力设计,允许在坡度在50%~60%的陡坡地上进行灌溉,非常适合山区灌溉。
目前赤城县山区农业已形成了以样田乡节水灌溉为中心的典型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并逐步带动周边乡镇从传统农业向经济节约型农业转变,赤城县本身水资源紧张,同时又缺少必要的基础灌溉设施,致使大部分农田抗旱能力较差,更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后灌溉面积扩大的需求。因此,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力倡导微灌显得尤为迫切。实施节水灌溉项目不仅可节水、省工、节本、增产、增效,而且可大大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和生产率: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以提高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水平。
一、农业灌溉现状
赤城县总面积5287km2(793.05万亩),列张家口市第一位、河北省第四位,人均土地面积27亩。但是耕地较少,山地面积较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多年平均降水量461mm,多年平均蒸发量941 mm,年际降水极不均匀,冬春降水仅占年降水量25%,土壤常常失墒干旱,汛期降雨占全年降水的75%,经常出现暴雨集中和干旱无雨现象,享有“十年九旱”之稱。自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资助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县已初具规模,项目的发展与实施,使我县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但由于是贫困县,资金实力不足,山区水利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水资源紧缺是制约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输水渠道工程标准低、质量差、年久失修、灌溉效益低
赤城县2个灌区绝大部分的渠道为浆石砌和土渠,干渠渠床质地有45%为砂土——砂壤土,有19%左右为砂砾土,土壤空隙大,通体质地粗、保水性能差、垂直渗漏严重。加之干渠失修、坍塌,夏季山洪淤积,造成干渠大部分渠段淤积,致使干渠纵坡变缓,过水断面缩小,渠堤跑水渗漏,水资源浪费严重。另外,建筑物超期服役,老化失修严重,无法正常使用。据灌区多年运行状况分析和常年运行经验测算,灌渠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39。
2.田间工程不配套,技术水平极低
灌区只有干渠和少量支渠,无斗、农、毛田间配水渠道,山区灌溉均为沟畦漫灌,并且农田大多不平整,畦块大,大水漫灌严重,田间水利用系数偏低。落后的灌溉方式,并且土地瘠薄,水、土、肥流失严重。
3.大多数农田为“靠天吃饭”农业,无水源可灌溉的面积较多,占50%以上。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我县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大,水利设施灌溉效益逐年下降,单采用一般节水灌溉技术是不够的,必须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二、农业灌溉现状
我县农业灌溉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水资源特别匮乏
因水资源用途的多元化,山区多数旱地只能进行有限的补充灌溉,起“关键水”的作用。如我县的南梁村就兴建了大批的旱水窖,基本是在夏天进行蓄水,等到第二年春天进行穴灌,起到了良好效果。
2.灌区小而散
赤城县是山区县,由于地形变化大,水源分散,很难形成较大的灌区。大型灌区的一些节水灌溉设施和技术在这里不适用。
3.经济基础薄弱
赤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属贫困落后地区,经济条件较差。
三、解决农业灌溉现状的主要方法
针对山区的农业灌溉特点,在维修、维护好现有的2个灌区外,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一条有效改善山区水资源紧缺的途径。建设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区,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系数,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努力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区效益,促进山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节水灌溉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微灌和管道输水。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可以进行旱水窖建设,夏蓄春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目前我县节水灌溉形式基本是以滴灌为主,如样田乡柳林屯村就是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的。滴灌是利用安装在末级管道上滴头或与毛管制成一休的滴灌带将压力水以水滴状湿润土壤,在灌水器流量较大时,形成连续细小水湿润土壤。在植物根部土壤水分保持在最佳水平,便于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并且滴灌和施肥共同完成,使用方便,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减少化肥用量。在自动化控制下,也节约了人工支出。如果采用压力补偿性的滴水器,结合科学的水力设计,允许在坡度在50%~60%的陡坡地上进行灌溉,非常适合山区灌溉。
目前赤城县山区农业已形成了以样田乡节水灌溉为中心的典型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并逐步带动周边乡镇从传统农业向经济节约型农业转变,赤城县本身水资源紧张,同时又缺少必要的基础灌溉设施,致使大部分农田抗旱能力较差,更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后灌溉面积扩大的需求。因此,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力倡导微灌显得尤为迫切。实施节水灌溉项目不仅可节水、省工、节本、增产、增效,而且可大大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和生产率: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以提高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