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与白斩鸡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iej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日,笔者路过一小吃店,见橱窗中那白斩鸡黄澄澄、白嫩嫩,在碧绿葱花的点缀下,养眼而亲切。于是,便进店斩了半只。孰知,一块鸡肉入嘴,竟是糟烂不堪,全然没有记忆中白斩鸡的那份脆嫩鲜香。
  白斩鸡,其名取自“白煮切斩”。说起白斩鸡,“老上海”可谓情有所怀。过去沪上人家过年,再不济也要想办法弄只活鸡,做道白斩鸡,那可是年夜饭桌上撑台面的一款冷菜。
  白斩鸡是上海人的食中至爱,申城经营白斩鸡的饭店和熟食店之多、品名之繁就是明证。在那满大街的鸡店中,最有名的要数元老店家“小绍兴”了,在那里就餐,几乎是数代上海人对于吃食的美好记忆。
  记得刚改革开放那阵,“小绍兴”门口永远排着乱哄哄的长龙,景象蔚为壮观。小小的店堂里,吊扇慢慢地转着,穿衬衫、汗衫或背心的顾客,大口喝着冰啤酒或鲜橘水,大口吃着皮黄肉白骨红的白斩鸡,每个人都是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笔者那时无甚小钱,能进店喝上一碗鸡粥——即便如此,已是颇为开心的事了。若偶尔于清晨,待“小绍兴”开门之际,寻它三五个鸡爪,于丝丝弹皮筋骨中,真能啃出满满的幸福感!
  说起来,白斩鸡的烹法并不是很难,在家也可制作,只是在细节上有些窍门。白斩鸡的要诀是“嫩”。传统的白斩鸡,要用当场斩杀的活三黄鸡。何谓三黄鸡?是指羽黄、喙黄、脚黄,其实还有最关键的——皮黄,皮黄才嫩,皮黄才香。
  当然,这是多年前的事了。在崇尚速食的当今,已不易买到这样的食材。所以,在家自制白斩鸡,可选两斤左右的当年嫩鸡。杀鸡时从尾部掏洞,切莫开膛破肚,否则鸡肉真可用“老而弥坚”来形容。
  将打理干净的鸡置大锅中,添水淹过四分之三鸡身,加葱姜、料酒,先旺火烧开,再转小火焐十分钟。焐时须盖紧锅盖,以使水温浸入鸡肉和骨头。中间可翻一次鸡身,熄火后再闷上十分钟。
  传说中的“小绍兴”为追求脆嫩,做鸡讲究“三进三出”。即一只鸡要在烫水和冷水间反复拎进拎出三次,冷热交战,方淬出这非同一般的脆嫩弹性。在家做白斩鸡,却注重一个“闷”字。前后两个十分钟闷出来的鸡肉极嫩,鸡骨髓依然鲜红,甚至还带着少许血水,就像三分熟的牛排,是白斩鸡的最佳状态。
  最后一道工序,是将闷好的鸡用大量凉水冲透。犹如金属淬火般,滚烫的鸡皮碰到冷水,骤然收缩紧致,口感韧中带脆,且包住了体内的汁水。此时的鸡余温尚存,不宜立刻斩件,必须俟它彻底冷却后,才可切块装盆。
  白斩鸡好吃不好吃,蘸料也大有玄机,沪上各大白斩鸡馆子都有自己秘不外传的配方。一般来说,除了姜蓉、葱末儿、鲜酱油三大样外,还可根据个人口感适量加糖和香油,若是倒上一点鸡汤,更有种锦上添花之美。
  一道端上桌的白斩鸡,色金黄油亮,皮晶莹欲滴。搛起一块,在蘸料里打个滚,送入口中。那白色或淡红的鸡肉,虽嫩滑却有弹性。金色鸡皮上滴滴黄油外冒,皮肉之间还有一层薄而匀的水晶冻隐隐闪烁,咬在嘴里竟有种海蜇般的爽脆质感。最奇的是骨头里流出的殷红鸡血,吸吮之下,鲜美之味无与伦比。
  清水出白斩,天然去雕饰。一盘看似平淡无奇的白斩鸡,却以其滑而嫩、嫩而紧的口感,经久不衰,发展至今,呈现给世人最纯正的上海味道。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及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重庆市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运动现状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应加强青少年对社区体育锻炼作用的正确认识,以及改善社区
学得比当地人更粗鲁我在中国生活了4年.常常听到的,来自外国人的抱怨是——“中国人实在是太没礼貌了。”他们所说的设礼貌反映在许多方面;比如在车站买车票时插队.又比如在前一
众所周知:传统的英语教学戍绩令人欣喜,但是弊端严重,为了适应教育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只要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们就一定会乐于学习英语
一、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一味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使企业管理局限生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