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艺术情怀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Pr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灿如星海的民族传统曲目中,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举世公认的二胡名曲,甚至可以作为我国二胡乐器的代表作。在这首曲子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音乐的挚爱,悠长曲折的音符好似涓涓细流一样沁人心脾。它的表现形式和音乐流派是我国江南风情的集中体现,这种风格的音乐娓娓道来,十分适合抒发个人情感,整个曲子中的五段演奏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生命和命运,让人听后会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一、阿炳与《二泉映月》乐曲创作的由来
  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阿炳早年是一名道士,本来是一家香火很旺盛的道观的天师,后因染上恶习,终于导致生计的衰败。另外,其不检点的私生活使得他患有梅毒进而导致双眼失明,所以后来人都称他为瞎子阿炳。阿炳有极高的音乐造诣,早年就曾因为声音嘹亮,歌曲动听,被人们称作小天师。他的唱功功底也来源于其父常年的教诲,而阿炳从父亲那学来的道家音乐,并非正宗宗教性质的音乐,而是源自千百年来无锡民间流传的民间音乐,其中保留着大量口口相传的民歌曲调。阿炳和他父亲将这些曲调用道家音乐的形式演奏出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二胡和琵琶曲调。
  双目失明后,阿炳渐渐得不到人们的喜欢,自然也无法继续在道观中工作。无奈之下,他只能离开道门,以沿街卖唱为生。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无锡市的街头,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带着墨镜,胸前和背后挂着许多演奏乐器,手拿一把胡琴的瞎子艺人四处卖唱,这人就是阿炳。不过,从小养成的自尊心使得他从来没有向人乞讨,而是通过卖唱的方式来赚取可怜的银钱维持生活。
  正是由于人生的经历,他感悟到命运多舛和人情冷暖,他接受现实生活给予他的安排,却没有继续沉沦下去,而是与命运做抗争,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不断挣扎着。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人们不难感受到一种底层人民的心底呼唤,这是最真实的感受,歌曲里有悲哀有彷徨,有奋斗也有喜悦,但这一切又被命运所束缚,人们只能去抗争,却无能为力去改变。正是因为阿炳的觉醒和抗争,待到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作品才开始为世人所重视,不过未能完全发掘和整理出他的作品,目前留存在世上的只有他的6首经典作品。
  其中又以《二泉映月》最为出名,它曾经获得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这首名曲的名称源于无锡惠山的两口泉水,在无锡当地,这两口泉水被称为天下第二泉,這也是阿炳最喜欢去游玩和驻足的地方,正是这里的山水美景和灵动气息给了他无尽的灵感和创作源泉,即使他后来双目失明,但他仍凭借着记忆去刻画心目中的泉水,以泉水的神韵和姿态慨叹人生,抒发心中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二泉映月》全曲集中展现了民族曲调的优美和浓郁,加上阿炳恰如其分的演绎,赋予了这首乐曲以灵魂和生命,这也是这首乐曲能够为世人所喜爱,能够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也是这首传世名作感动世人的魅力所在。
  二、乐曲《二泉映月》的赏析
  二胡又被称为胡琴,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一般认为胡琴是由奚琴演化而来,是具有传统音乐特色的拉弦乐器,二胡所演奏出的声音时而忧郁深沉,时而高亢悲凉,适合各种音乐情怀的表达。而《二泉映月》这首脍炙人口的二胡著作就来源于生活中的真情实感,阿炳将它升华成胡琴演奏的音乐曲调,在曲中处处抒情,每每感怀,抒发对困苦生活的无奈,感怀人生多艰难险阻的遭遇,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怀世事多艰的人生遭际。阿炳将这一切诉诸于对明月山泉的描写,寄托了无限苍凉、深邃的情感。全曲共分为六段,经历了五次变奏。
  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叙述、倾诉和感慨万千的情绪。作者仿佛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人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讲述了好久,因此才会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乐曲如同在讲述一个老艺人在他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的故事。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随着旋律发展,曲调变化丰富,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第四段到达了全曲的高潮,二胡的强有力演奏更是表现了阿炳内心积愤的尽情迸发。人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紧接着,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调中进入了结束句,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作者仍在默默地承受着、倾诉着。
  音乐家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其实在听众看来,《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已经成为悲惨音乐的代名词,只要一想起《二泉映月》的曲子,那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悲情就油然而生,也正是这种悲怆的曲调才符合阿炳内心的苦楚,乐曲分明就是在诉说阿炳的命运,也揭示着无法言喻的苦痛。
  一把二胡,一脉清泉,一弯新月,一叶扁舟,这样的月夜下,二胡不绝如缕的旋律,表达着创作者真诚的情感,曲调时而悲伤、时而欢快,让人们感受到创作者跌宕起伏、沧桑悲苦的命运身世,苍天大地为之动容……在乐曲停下来的时候,听众往往久久地回味着那悠扬伤感的曲调,有人眼角已经湿润,应该说在这样的音乐之旅中,人们真的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音乐,学习欣赏音乐对每一位听者来说都是使人变得更为完美、更为丰富的提升途径和手段。
  三、《二泉映月》的艺术情怀
  《二泉映月》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与其蕴含的艺术情感息息相关的,人们总能从词曲中体会到一代老艺术人的人生感悟和人生情怀。这是一部反映作者人生悲惨遭遇的作品,更是旧社会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的真实写照,因此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题材经典作品。阿炳犯下的错也是那个年代所造就的,从他出生开始就注定了悲惨命运,他从小就被认为是私生子,经常遭受别人的冷眼,并不被家人所接受。他凭借自己的天分和努力,一度被人们尊为小天师和神童,可他抵御不了旧社会腐朽风气的诱惑,最终失去了稳定的生活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一个人苟延残喘地活着。可就是这种活着,他依然不向命运和生活低头,他用他的作品警示着自己也警示着人们,这种与命运想抗争的精神正是正能量的集中表现,也正是最能触及人心之处。
  其次,《二泉映月》的表现形式和音乐流派是我国江南风情的集中体现,这种风格的音乐娓娓道来,十分适合抒发个人情感,整个曲子中的五段演奏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生命和命运,让人听后会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它的曲式结构为循环变奏体。通过不断的演绎,将每句要表达的含义或放大,或精简,根据意向的描述,时而上升,时而降落,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曲声婉转悠扬,尤其在表现与命运相抗争时则表现得激昂上进,可又会在描写悲惨遭遇时如泣如诉,低沉深邃。全曲采用循环演奏的方式,使得乐曲浑然天成,前后照应,让人像是在品味一首来自远古的楚辞宋词,高山流水、连绵不绝,乐曲好似随着月光的波动而缓缓流入听众的耳膜,浸入人的内心。曲中悠悠然道不尽生活的苦,飘飘乎让人欲罢不能,它仿佛在诉说一场苦难,可事实上在痛诉着世界的悲惨与不公,刚柔并济、摄人心魄。
  再则,这首二胡名曲十分注重情意的表达,让人回味无穷,如果把它比作宋词,那在意境描写上完全不输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悲怆之感,不仅如此,它还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奋斗之感,感怀人生,感恩天地,让人不由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的确,只有经典高超的艺术才会产生同频共振的感受,让人们体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郑州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邢丽萍(1962-),女,河南郑州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您是从古老的黄河欢跃而起  扬眉吐气的巨龙  您一脚在蓝天里求索  一脚在黄土上奔走  身上耸起山峰般的雕塑  沉下山沟似的皱纹  绕山的钟声折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风范  您是一首  将长江两岸风光倒映在人民心中的歌  您一手改革搞活振兴  一手开放交流进取  躯体轮廓丰满的曲线美  向内辐射、向外焕发  五星红旗上飘扬锤炼的惊叹和收割的庄告  黄河啊 长江啊  亚细亚巨人绵延的生命基因链  太
期刊
老哥老姐您不老,闲来无事说说老。  人间没有人不老,从古至今人人老。  古圣先贤早已老,皇帝总统也得老。  世界名流个个老,草根百姓更早老。  有谁能够总不老,谁也难逃这个老。  偏偏有人想不老,自想怪招来治老,  天天闲着就不老,啥也不干也不老。  三饱一倒能不老,诸事不理养不老。  山珍海味吃不老,万元保健防止老。  马路神医专治老,祖传秘方吃不老。  奇思怪想想不老,想尽怪招还是老。  神不
期刊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有四大文明摇篮。随着沧桑变迁,有三个文明中心已成过眼云烟。唯华夏文明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纵观三大文明的消失,上兵伐谋居其一。外敌入侵,攻城略地后,必然取缔本土文字。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忘却了源自哪里,原住民反觉得自己成了外族。俱往矣,逝者如斯!  ——题记  古埃及之陨落  矗立在尼罗河西岸的狮身人面像  目睹了古埃及的辉煌  也见证了它的消亡  鼎盛时的古埃及  高超的建
期刊
据说,一条毒蛇在一定时间内,攻击第一个人后,它对第二个人就失去了攻击能力。  不,不是据说,是她的情人在递给她一本杂志时说的,那杂志上有他发表的一篇关于蛇的论文。她笑着说自己不信。  她的情人,是干国家保密工作的,业余爱好,是研究蛇的习性。  她将那本杂志带回家后,她的丈夫偶尔看了关于蛇的论文,说了句小儿科。  她知道她丈夫家世代以捕蛇为生,可追溯到明代。据传,万历皇帝在游历民间时,某日在稻田埂上
期刊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更加青睐综合素养较高的幼儿教师,因此,幼儿教师的培养日趋严格和完善。幼师生的音乐素养在整个培养机制中占比较高,它以培养具有综合音乐素养的幼儿教师和提高课堂成效为目的。因此,本文探讨了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提升幼师生音乐素养中的应用。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提升幼师生音乐素养中的重要意义  当前,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以音乐综合活动为主,强调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
期刊
沈从文出生于湘西的凤凰县,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古朴的民居与青山绿水浑然天成,他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朴素且坚定的生态意识也沉淀在了他的血脉中。沈从文通过开放的生态意识和真挚的生命情怀,正视湘西在现代文明语境中趋于极限的成长现实,关注湘西生态,追求天人合一。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结合生态哲学创作了《边城》,把自然和文学进行有效融合,以预言的形式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本质就是人性的危机和人类文明的危
期刊
有时候  也会轻易  被自己的踌躇所羁绊  好像 很久没有了书写的消息  害怕断了的章节  不能铺就瑰丽、生动的人生故事  打扰断断续续的记忆  把过往的回忆擦拭得斑驳无形  关于过去的春夏秋冬  书写了很多故事  也藏匿了很久的期盼  虽然一直耕耘不息  但还是不曾有回甜的岁月  有的只是增加年岁的无尽惆怅与忧急  不知人生旅途还要等待多久  才会留下自己努力跋涉的轨迹  來年不渴望处于桃花源 
期刊
人们对“敬畏”一词的解读,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从字面上理解,它具有“崇敬”和“畏惧”的含义;二是从含义上理解,它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虔敬态度。而敬畏生命伦理观的核心思想则是要求人们要表达对一切生命的虔敬。  一、生平及著作  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是传达  “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主要人物之一。1875年,施韦泽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
期刊
惯用朴实的镜头语言对个体生存困境进行表现的现实主义电影,在当前的中国却不被制片人看好。想在票房市场分一杯羹,现实主义电影显得颇为吃力,往往处于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而在去年,一部《我不是药神》却在票房市场中突围成功,口碑一边倒,豆瓣则给出了9.0的高分,年度票房约为31亿,成为少有的“较好也叫座”的佳作。本文将从叙事因素的类型化方面对该影片的市场优势予以分析。  类型混搭往往能够产生令人惊
期刊
元代中期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贯云石便是其中一位。贯云石,畏兀儿(今维吾尔族)人,自幼接受汉文化,能诗文、通音律、善书法,自成一家,尤以散曲最为著名。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他的汉文化接受情况,意在从文化层面追溯西域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感。  贯云石,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又名小云石海涯,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散文家、散曲作家。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的他,是元朝开国大将阿里海涯之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