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GFAP、 NF-κB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来源 :针灸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0110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核转录因子B(NF-κB)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潜在的镇痛机制.方法:将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L-α-氨基己二酸(LAA)组.除空白组外,所有大鼠均进行CSR造模和鞘内置管处理,假手术组只暴露神经根而不结扎.空白组无任何干预,常规饲养;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在干预时同电针组进行捆绑操作,无其他干预;电针组采取电针双侧颈夹脊穴干预,20 min/次;LAA组采取鞘内置管LAA干预.4组均从造模后第7天开始干预,1次/d.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脊髓背角NF-κB、GFAP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技术观察脊髓背角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18、TNF-αmRNA的表达.结果:空白组与假手术组NF-κB、GFAP和IL-1β、IL-6、IL-18及TNF-α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κB、GFAP和IL-1β、IL-6、IL-18及TNF-α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LAA组NF-κB、GFAP和IL-1β、IL-6、IL-18及TNF-α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与LAA组比较,大鼠脊髓背角NF-κB、GFAP和IL-1β、IL-6及IL-18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下调NF-KB、IL-1β、IL-6、IL-18及TNF-α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补脾强力方治疗对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脾强力方组、针刺治疗组和针刺联合补脾强力方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免疫乳剂的制备构建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2天,按不同组给予相应治疗,持续治疗21 d.进行肌无力评分;流式细胞检测CD3+、CD4+和CD8+含量;ELISA检测血清IgG、IgA、IgM、IFN-γ和IL-18水平;qRT-PCR检测胸腺组织IL-10、FOXP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胸腺组
目的:探索针刀、电针治疗对早期膝骨关节炎(KOA)兔模型关节软骨细胞结构及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方法:30只新西兰兔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及KOA造模组(24只),KOA造模组应用改良Videman法制动4周建立早期KOA兔模型.干预结束后,对兔股骨内侧髁软骨进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应用ELISA法检测兔血清、关节液CTX-2的含量.结果:①治疗后针刀组、电针组血清(P =0.091,P=0.657)、关节液(P =0.066,P=0.032)CTX-2含量降低.②治疗后针刀组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重在实践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多以面对面指导为主,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缺乏自主学习动力.口腔内科学涵盖多学科知识并强调临床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临床资源建立教学案例库,有助于学生方便快捷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思维的锻炼;同时,作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补充,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需求.
针对传统“示教-练习-回示”的口腔检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内容繁多难以记忆、缺乏临床病人、客观评价困难等突出问题,按照功能逐步升级的模式立项开发口腔检查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经过2年的实践探索,完成口腔检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1.0)开发和口腔虚拟仿真实验室一期建设,基本建立起口腔检查虚拟仿真教学系统(1.0),并在60名学生的教学中进行了首次应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口腔检查虚拟仿真教学系统(1.0)具有内容生动形象、病例模型丰富、考核评价客观等优势,对解决传统的“示教-练习-回示”的口腔检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
目的 通过住培教师临床技能带教竞赛,选拔优秀的住培临床技能带教教师,并促进住培教师岗位胜任力的不断提升.方法 以胜任力为导向,设计详细的竞赛方案,注重考核住培教师的实践操作胜任力,更加关注其综合教学胜任力.结果 参赛住培教师总体实践技能扎实,在技能示教、表达沟通和人文关怀方面的胜任力较好,在指导反馈、教案编写方面的胜任力相对薄弱.结论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带教竞赛模式为住培教师搭建了教学相长的实践平台,同时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有助于改善薄弱环节,推动住培教师队伍建设,为医院住培内涵质量提升探寻了新的思
本研究以理论导向的医学教育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本重要医学教育学术期刊近10年(2012年1月~2022年1月)发文进行文献分析,希望了解医学教育研究对医学教育改革的理论贡献趋势.研究发现,理论导向的文献占总发文量的15.19%;理论导向的文献中,以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研究主题;北方高校发表理论导向文章倾向更为明显;独立设置医学院校贡献了更多研究成果.研究建议:医学教育研究者应当加强基本教育理论训练;不断服务和满足社会需求;综合性大学应当继续加强医学教育研究.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埋线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及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埋线治疗组以及电针联合埋线治疗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番泻叶煎剂灌胃+束缚+游泳的方法,复制FD模型,并按分组接受不同的干预处理,观察一般行为变化,测定胃排空率以及小肠推进率,并对小肠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LRP3在小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饮食
气泄,即肝气乘脾之泄泻,以脾虚肝旺为根本病机,选取太冲穴治疗属对症选穴.至骨针法是邹德辉老师在研习《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探寻而来,目前已通过临床实践并获得良效.太冲针刺至骨作为新针刺方法,在多层次的信息传递和调整过程中发挥重要价值,其不仅是对传统针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本研究将从至骨针法选穴、操作和针效三大方面探析太冲穴治疗气泄的机理,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治疗思路.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内膜息肉(EPs)合并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妊娠结局子宫内膜容受情况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136例行宫腔镜手术EPs合并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112例和非妊娠组24例,采用三维超声检测两组患者宫腔镜术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宫腔容积、子宫内膜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情况.结果:术后经超声检测,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0.98±0.27)mm大于非妊娠组(0.86±0.10)mm(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