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朗读提出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它不仅在读书的量上给出一定的指标,还深层次地强调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新的语文教材重大改动之一在于强化诵读,明确地增加了背诵的数量。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那么朗读的妙处究竟有哪些呢?我在十几年的教学中初步有以下体验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在朗读中注重融入感情,学习才能入情入境
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朗读教学。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泉水》一文时,我通过有感情的范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泉水流过的山间田野。读出泉水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读出泉水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有效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习兴趣盎然。
有感情的朗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没有朗读的课堂,经常是满堂灌、满堂问,课堂气氛的沉闷可想而知。同样在教学《泉水》一文时,采用分角色,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泉水说:“来吧,来吧……”,“照吧,照吧……”,“喝吧,喝吧……”。声情并茂地朗读犹如一味兴奋剂,撞击着学生的耳膜,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朗读抑扬顿挫,有如旋律和谐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试想一下,曲高和寡的音乐尚且被众人所喜爱,雅俗共赏的朗读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呢?
二、把握文章朗读基调,深刻体会内容情感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在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 “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利用多媒体听读结合,在听读中培养感情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的联系,清楚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我每天都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结合多媒体朗读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
四、通过激情朗读,升华课文主题
当学生有激情地一次又一次朗读课文时,学生的情绪已经完全高涨,达到了“情满而溢发”。此时教师若停止有关情感的训练,那么从整个情感过程来说,是不完整的;从学生真正的受益来说,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情感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激情朗读,更重要的是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学生心中美好的愿望,善良的本性,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学生把自己的情,自己的体验融入课文,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步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课文材料,加入自己的情感,再次激发情感,重组教材,从而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表露,达到情感教育的新的高度。
我在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总结与探索。我的朗读教学在学校卓有成效。能使学生从中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帮助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第二小学
编辑 张晓楠
一、在朗读中注重融入感情,学习才能入情入境
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朗读教学。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泉水》一文时,我通过有感情的范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泉水流过的山间田野。读出泉水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读出泉水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有效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习兴趣盎然。
有感情的朗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没有朗读的课堂,经常是满堂灌、满堂问,课堂气氛的沉闷可想而知。同样在教学《泉水》一文时,采用分角色,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泉水说:“来吧,来吧……”,“照吧,照吧……”,“喝吧,喝吧……”。声情并茂地朗读犹如一味兴奋剂,撞击着学生的耳膜,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朗读抑扬顿挫,有如旋律和谐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试想一下,曲高和寡的音乐尚且被众人所喜爱,雅俗共赏的朗读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呢?
二、把握文章朗读基调,深刻体会内容情感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在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 “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利用多媒体听读结合,在听读中培养感情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的联系,清楚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我每天都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结合多媒体朗读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
四、通过激情朗读,升华课文主题
当学生有激情地一次又一次朗读课文时,学生的情绪已经完全高涨,达到了“情满而溢发”。此时教师若停止有关情感的训练,那么从整个情感过程来说,是不完整的;从学生真正的受益来说,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情感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激情朗读,更重要的是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学生心中美好的愿望,善良的本性,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学生把自己的情,自己的体验融入课文,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步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课文材料,加入自己的情感,再次激发情感,重组教材,从而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表露,达到情感教育的新的高度。
我在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总结与探索。我的朗读教学在学校卓有成效。能使学生从中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帮助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第二小学
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