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an_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腊月初八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人们就在腊八节这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节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民间,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等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腿,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一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就是好兆头,取“年年有余”的寓意。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希望来年多结果实。(许长荣,石颖川文;摘自《最美丽的民俗与中国文化》)
  
  除夕
  节日来源
  
  大年三十,也称“除夕”、“岁除”、“除夜”,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除夕”便含有旧岁另换新岁的
  
  意思,因此也叫“岁除”。
  “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痨之鬼”。这就是“除夕”的由来。而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则有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等书。
  “年”是现在的一种计时单位,但实际上并不是我们最早使用的名称。按《尔雅·释天》中的说法,尧舜时用“载”,夏朝时用“岁”,商代用“祀”,直到周朝才用“年”。“年”这个概念是根据农作物生长的循环周期逐步确立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给“年”的解释就是“谷熟也”。
  
  节日风俗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西晋周处的《风土志》说:“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守岁的习俗,是怀旧岁而迎新年,希望合家团圆、父母安乐、儿孙康健,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年夜饭。除夕的另一盛典,就是吃团圆饭并守岁。这种庆典始于南北朝时期,至今更是长盛不衰。南朝梁徐君清《共内人夜坐守岁》诗就说:“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唐代王勃在《守岁序》中所说:“柏叶为铭,未泛新年之酒;椒花入颂,先开献岁之洞。”其中说到合家团圆吃年夜饭并守岁的事情。
  击钟分岁。先民相信在一年的最后一日击鼓而驱鬼逐邪,来年才可以祛病消灾。“前岁一曰,击鼓驱疫疠之鬼,谓之逐除,亦曰傩”(《吕氏春秋》季冬纪注),这是指风俗。后来每年除夕,都有击钟以分岁的习俗。
  放爆竹。放爆竹最早是元日的习俗,后来除夕也放鞭炮。准确地说,除夕分岁只是在新旧之交的一刹那,除夕元日也分不得那么清楚了。许多诗人自然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除夕放鞭炮在他们诗中也经常出现。如唐代张说《岳州守岁》之二:“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刘禹锡《畲田调》:“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元稹《景申秋八首》:“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宋代苏轼《荆州十首》:“爆竹惊邻鬼,驱傩聚小儿。”清代陈曾寿《壬申除夕》:“迎春爆竹除宵禁,破萼唐花赋岁新。”(陆襄文;摘自《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 )
  
  春节
  办年货
  
  千百年来,年俗庆祝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10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门窗上贴春联、年画、窗花,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燃放烟花爆竹,所有这些活动都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拜 年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过春节时都要回家和亲人团聚。待午夜第一声鸡啼,或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圆饭。初二、初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禧”、“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还要进行祭祖等活动。节日里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春节的形式分别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贴春联和“福”字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绘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许长荣,石颖川文;摘自《最美丽的民俗与中国文化》)
  
  立春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个与传统年节最为接近的节气——不只在于时间接近,更在于去旧迎新意念的接近。由于我国传统上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农业国,且“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每当春天来临——立春的时候,礼俗活动就多了起来,节气之一的立春也就俨然成了一个节日。
  立春日的节俗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迎春、鞭春、咬春等,表现的主要是欢庆春天到来、劝励农耕、祈求一年丰稔的主题。
  
  幡胜迎春
  
  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因此在这个日子有迎春、庆春之举。
  迎春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节俗活动,早在先秦就已经存在。《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说:“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这里的迎春是一种国家祀典,后来和鞭牛劝春结合在了一起,一直延续到晚近。
  民间士庶的迎春,要简单却有趣得多。贴宜春帖、戴华胜、挂春幡,表达迎春庆春之意外,也在百花绽放之前就把春天装扮得烂漫多彩。
  宜春帖也叫“春帖”、“宜春方字”。“宜春”,大意为春天是个很相宜的季节,是祝颂春天的语汇;宜春帖,就是写有这两个字的帖。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晋代已有贴宜春帖之俗,只是未说明贴在何处。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月令》,则明确指出是贴在门上:“立春日,贴宜春字于门。”后来,这天所贴的帖子,不仅写“宜春”二字,也有“福”、“喜”等字。这种习俗现在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所写为“宜春”或“迎春接福”等字样。
  《荆楚岁时记》所记载的贴宜春帖,是和“剪彩为燕以戴之”联系的。这里的彩燕,与人胜、华胜同类,是一种燕子形的妇女装饰品。所以用燕形,大概是与燕回春到的候鸟习性有关。当然也有不用燕形而用别的形状的,如蝶形、钱形。又因为是在立春日簪戴,所以也叫“春胜”。
  还有一种剪成旗幡形状的立春装饰品,叫春幡。它有戴在头上的,也有挂在树上的。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有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在唐代,这些用品不仅流行于士大夫家,宫廷还以此赏赐宫娥、臣下。孙思邈《千金月令》就说:“唐制,立春赐三宫彩胜,各有差。”宋代一仍其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说:“立春日,自郎官、御史、寺监、长贰以上皆赐春幡胜,以罗为之;宰执、亲王、近臣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当然,春胜、春幡更多地还是存在于民间,而且不仅自己簪戴,还可以送人。《熙朝乐事》说:“立春之仪……民间妇女各以春幡春胜镂金簇彩,为燕蝶之属,问遗亲属,缀之钗头。”而且不只妇女簪戴,男子也有戴的——苏轼立春日簪戴的幡胜多过了弟弟苏辙,侄儿们打趣他:“伯伯老人也簪那么些幡胜么?”
  
  鞭春劝农
  
  
  立春的另外一种节俗是鞭春,这种节俗虽然也源自上古的迎春庆春,但中古以后则更多指向祈祝丰收——向春神乞求,向土牛祷祝。
  先秦时代的迎春,并未涉及什么春神、春牛,典籍里只提到迎春于东郊。到汉代,开始有土牛耕人、青帝句芒的记载。《后汉书·祭祀志》说:“立春之日,迎春人于东郊,祭青帝句芒,车旗服饰皆青,歌青阳八佾。”《礼仪志》也说:“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令史皆服青帻、立春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仪俗中之所以“车骑服饰皆青”,是因为当时的观念中春属东方,东方为青色,春神之所以叫“青帝”,也正是这个原因。句芒神本为木神,因为树木盛于春天,他也被当成了春神;而在后来的鞭春牛之俗中,他又充当了那年执策(鞭)打牛的角色。
  汉代的立春节俗中虽然有“施土牛耕人”“以示兆民”催劝农耕,但还未提到鞭春。唐代以后,出现了“执杖鞭牛”之举,这也就是所谓鞭春、鞭春牛、打春牛。宋代及其后的鞭春之举由皇帝、官吏或句芒神进行,因其所在地及规模、时代而不一。此外,进春、馈赠小春牛、以春牛碎片馈赠或祝吉的习俗也已经形成、流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的鞭春习俗说:
  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于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妆栏坐,上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献遗。
  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国朝会要》和《皇朝岁时杂记》也说:
  《国朝会要》:令立春前五日,都邑并造土牛耕夫犁具于大门外之东,是日黎明,有司为坛以祭先农,官吏各具彩杖,环击牛者三,所以示劝耕之意。……
  《皇朝岁时杂记》:立春,鞭牛讫,庶民杂沓如堵,顷刻间分裂都尽。又相攘夺,以致毁伤身体者,岁岁有之。得牛肉者,其家宜蚕,亦治病。
  关于土牛的形制及颜色等,宋代曾由官方颁布了一部《土牛经》,宋邱光庭《兼明书》以及近世《长沙县志》等都有详尽记载,并且鞭打部位还因立春日在年节前后而不同。《长沙县志》说:“岁前立春,芒神执策当牛肩,元旦后立春,当牛腹,上元后立春,当牛膝,示农事早晚。”《岁时广记》引《删定月令》也说:“若立春在十二月望前,策牛人近前,示农早也;月晦及正旦则中,示农平也;正月望则近后,示农晚民。”
  不过,老百姓似乎不大注意什么部位,为了丰收,只管尽情地鞭打了去:
  一打风调雨顺,
  二打地肥土暄,
  三打三阳开泰,
  四打四季平安,
  五打五谷丰登,
  六打六合同春。
  
  咬春祈福
  
  岁节活动多与饮食相关,立春也是如此,相关的饮食活动叫咬春。所谓咬春,就是吃某些生菜或春饼。这种习俗与贴宜春字一样,《荆楚岁时记》都曾予以记载,可见当时已有此俗。
  咬春也叫“食春菜”,所食大多是生菜,诸如萝卜、青韭菜、芹菜等。盛这些生菜的盘子,也叫“春盘”或“五辛盘”,所以咬春之举也“荐春盘”、“献辛盘”。总的来说,春盘中的生菜,最初比较简单,愈到后来就愈丰富。比如据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朝廷后苑制作的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各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春菜最初是否整吃,不得而知,但后来却肯定是切成丝条食用了。杜甫《立春》诗中有“春日春盘细生菜”的句子,可见当时已经是切丝食用了。后来更有用面饼卷了菜丝食用的,叫春饼或春卷。在宋明时代,还有朝廷立春日赐百官春饼的。今天,春饼、春卷也还是人们的节令美食。
  关于咬春的用意,有说是迎新的,如《齐人月令》说:“凡立春日食生菜,不可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有说是排解春困的,如《燕京岁时记》说:“立春日,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谓可以去春困。”也有说可以免除疥疾、预防病患的。(大乔文;摘自《图说中国节》)
  
  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正月十五闹元宵”,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新的春天,是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按中国民间的传统,这天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大家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又被称作“灯节”。每逢上元,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灯节以其“火树银花”的热闹景观,“金吾不禁”的自由气氛,得到百姓喜爱。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又一项活动,出现在宋代。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非常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在流传过程中深受人们的欢迎。
  民间还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祛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许长荣,石颖川文;摘自《最美丽的民俗与中国文化》)
其他文献
一月份在京出差,特意去中国美术馆看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展。在萨符拉索夫的那幅《白嘴鸦飞来了》面前站立良久。晚上和两个朋友一起去看望了高莽先生,带给他一束嫩黄的百合。“你送我花我很高兴!”高先生说。我们此行,是专为庆贺高先生新书的出版而来,桌上放着几乎油墨未干的两卷新书——《俄罗斯文学肖像——乌兰汗译作选》。  读大学时常坐一列破旧的火车回家。仲春时节,村庄周围的梧桐树正在开花,子规啼声不住
你是否曾为错失某个机会而追悔不已?是否追忆过当时的月亮,唏嘘过今日情景何时能再现?是否感叹过岁月如梭、青春不再的残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实际上是在思考一个长久以来困扰人类的命题:超越时空。  “超越时空”?也许你现在立刻会产生实验室、科学怪人等的联想。但是,有一个人会告诉你这些都不是必要的,你所需要的仅仅是一杯清茶、一本书,一个下午的闲暇和一颗敏感而关注的心。这就是克里希那穆提和他的《超越时空
“孩儿立志出现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少年时代就立志出乡关学有所成的毛泽东,似乎一生都在践行他的诺言。  《红色地理——毛泽东地理寻踪》带着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重温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观察世界最基本的轴线。在时间这一轴线上,人们思考问题需要有历史观;在空间这一轴线上,人们思考问题需要有地理观。  按广义的理解,所谓地理,不仅包括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从伦敦街头形形色色的雕塑,到控制全球制海权的大将军;从古城堡里的皇家宴会,到被一些大国政要公开讥笑的英国饮食;从汽车公司、军工厂、核电站被拍卖,到英国的经济前景展望;从米字旗的由来,到联合王国未来的命运……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英国该是什么样子?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全球化的今天又有着怎样的走势?    读过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几乎成了犹豫不决时“口头禅”式
1997年,由广东医院管理学会图书馆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的《广东省医院图书馆(室)规范》经广东省卫生厅认可,下发文件要求各医院执行,并将其作为广东省医院等级评审内容之一。这一举措引起了各医院领导对图书馆的重视,纷纷为图书馆增添经费、购置设备、充实人员、扩大馆舍,增加文献数量,并开始实施自动化管理。  十年来,全省医院图书馆系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对图书馆业务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建设,在计算机技术应用
记者:先从一个具体问题入手。听说您多年来在担任责任编辑期间,除了策划选题,审读书稿之外,还亲自动手写了很多评论文章,曾经给一些重要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撰写书评,而我们的感觉是大多数责任编辑都不愿意写书评,能谈谈您为什么这样做吗?  程:这个问题我很愿意回答。我一向认为,作为责任编辑,不写书评是失职的。我要求每个责任编辑对自己审读加工过的书都要写书评。从一部稿子的选题策划,到书稿加工,到市场运作,都倾
有资料显示,图书馆专业(以下称“本专业”)期刊总数已达到44种之多。以创新度、编辑的策划力、社会认可度、培养人才的力度为评价的主要元素,对本专业期刊群进行“圈内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其多层次性:①以刊登国内创新学术成果和介绍国际学术新潮流为主的刊物;有一支学术洞察力、策划力强的组织队伍,追求学术品位,开创特色栏目,聚集创新文章。优秀期刊评选(突出专业编辑水平)、核心期刊评选(突出引文率)所得的名次靠
何鸿燊纵横港澳商场70年,其中50多年跟澳门博彩业密不可分何鸿燊是何东爵士的侄孙  有澳门“赌王”之称的澳门博彩控股集团创办人何鸿燊5月26日在中国香港病逝,享年98岁。  何鸿燊家属在其女儿之一何超琼带领下,在中国香港养和医院外向记者宣布,何鸿燊于香港时间13:00去世。  2018年6月12日,手握中国澳门博彩与周边产业的澳博控股于中国香港举行周年股东大会过后,何鸿燊正式退休。其重要性可与中国
第十届韬奋出版奖揭晓  9月9日,第十届“韬奋出版奖”正式评出,山西出版集团副总经理王宇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等20位出版界优秀人才获此殊荣。  第十届“韬奋出版奖”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韬奋基金会协办,今年3月启动,共有62人参加了此次评选。    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载  为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等主
此前,也许你绝对想不到,有一天居然能够近距离欣赏来自“未来电竞女战士Amira”的现场歌舞表演;或者是与乒乓高手机器人“庞伯特”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乒乓球比赛。虚拟电竞女战士Amira与真人舞团合作表演“AI乒乓球电竞”对战  近日,2021ChinaJoy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其中骁龙展区打造了一个充满科技感、智慧感、新鲜感的数字娱乐嘉年华,展示了170多款各类型终端、100多项技术演示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