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太迟的拥抱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gjie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当我挽起袖口,手腕的两块红褐色的痂就会露出来。它们出现在我手上已经有一个月了。很多人问,这些是怎么出现的?
  “噢,是外婆家床上的虫咬的。”
  大年初三,我们回外婆家。外婆家不大,我们四个人挤一张床。这些虫很奇怪,床上睡了四个人,只有我浑身红疹。母亲说,那些虫是在为外婆出气,怪我一年才来看望她一次。
  我无话可说。
  归根究底,是语言原因。
  母亲从省里最北边嫁到了最南边,回外婆家路途遥远,只有过年时母亲才会带上我,这使我对母亲的家乡话完全不熟悉。加上外婆上了年纪,耳朵也不大灵光。我听得费力,一来二去便没了交流。
  外婆家在山里。那是一座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房子。那里烧柴火做饭,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有根大烟囱,水泥砌的灶台,炒出来的菜总蒙上一层酱油般的褐色。最难忍受的是厕所。夏天走进去,有许多嗡嗡的苍蝇,让我难受至极。
  这些牢骚我以前从未提过。成年后,我以为自己算是大人,有了能表达不满的权力。有次,我壮着胆子,蜷在被窝里,开始絮絮叨叨数落:从打鸣的公鸡,到臭烘烘的厕所,甚至鱼塘尽头的猪哼哼。
  母亲终于出声,“我在这儿生活了十几年,有缺胳膊少腿吗?让你一年就住上几天,跟上刑一样,不知道是谁把你养得这么矫情。”
  她真的生气了,我不敢说话,沉默地听着。没想到母亲话锋一转,语气低缓地说,外公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见一面少一面。这番话让我愣了一下,心脏好像突然被人按下去一块儿。
  我将“外公”转换成“母亲的父亲”后,原本隔了一代的疏远,现在却能感同身受了。母亲不止有我,还有她年迈的父亲。
   二
  我的母亲在家排行老七,是最小的那一个,这使得我对外公外婆的年迈后知后觉。等我反应过来时,他们已经八十多岁了。
  小时候,外婆常带我去她的玉米田摘玉米。那时,我和她相谈甚少,有时候只剩对视和尴尬一笑。
  我们进了田,她开始说话,我费力去听,可无奈对这陌生的乡音实在没有破解能力。她指向一簇玉米穗,嘴里重复着“几晃,几晃”。我愣了会儿才明白过来,她说的是“金黄”。
  她见我听懂了,脸上笑出几道褶子。那种笑,不单是开心,更像是一种如释重负的叹气,我们之间终于有了沟通。
  这种心酸又开心的情绪,我明白得太晚了。
   三
  2017年的春节,我再度回到外婆家,发现自己柔和了许多。当我看见床单上的水渍,或是院里被大雨冲得到处都是的鸡屎时,我一声不吭地跳过去,拍拍床单上的泥点,将水渍那面翻到外面。
  睡了一觉后,我开始觉得浑身发痒。到晚上,一个个红点冒出来,稍稍一碰就痒的难受。我没有当着外公外婆的面说这件事,而是将母亲喊出来,告诉她外婆的床上有虫。母亲说我做的对,外婆要是知道她铺的床将自己的孙女咬成这样,准会心疼哭的。
   四
  离开外婆家的那个早晨,我在被窝里听见轻轻的推门声,接着耳边响起纸张打开又叠好的声音。我探出头去,外婆看着我笑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指指我枕边的两百块钱,说这是给我的压岁钱。
  吃过午饭,我们一家人要动身回去了。整理行李时,我偷偷將那两百块塞到母亲手里,小声让她把钱给外婆还回去。
  一切东西归置完毕,我和父亲坐在车上。过了几分钟,母亲从低矮的木门里钻出来,后面跟着步履蹒跚的外婆。
  母亲上了车,告诉我,钱还给外婆了。我舒了口气。但接着她又说:“外婆都哭了,问你为什么不要她的钱。”这是我又一次听到“外婆哭了”,但母亲脸上没有难过,她是带着笑说的,一脸欣慰。
  车窗外不远处,外婆站在那儿暗自抹泪。我打开车门,跑过去轻轻抱住她。外婆身材矮小,被我突然一抱吓住了。过了几秒,她反应过来,也轻轻抱住了我。
  自我有记忆以来,这是我和她之间的第一个拥抱。这个拥抱来得很晚,还好也不算太迟。
  (沈约摘自《读者》)
其他文献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艺术是很遥远的存在,是高高在上,只能仰望的彩虹。在他们眼里,艺术是复杂的、晦涩的、难以理解的,只存在于冷清的美术馆和安静的剧院里。其实,艺术并没有那么“高冷”,也没有那么难懂。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艺术的存在:悠扬悦耳的琴声、曼妙柔美的舞姿、宣纸上刚劲有力的字、随心所欲的画卷,就连春天的花、天上的云,不都是美丽的艺术品吗?我们一直忘了,生活,就是最美的艺术。  禧心:我
期刊
这本书是80后出版人,水彩画家熬路花费了三年时间完成的,他将身边虽不起眼但有趣的角落街景画了下来,以水彩绘画的方式与童年对话,唤起我们对旧时光的回忆。书中配以灵动的小故事和小插画,还可以扫描页面上的二维码,能看到作者独特的作画习惯和详细的绘画步骤。    当你走过老旧的街道、铺满青苔的石板路,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在那里疯跑的旧时光,还有现在已渐渐长大的儿时玩伴。书里通透明澈的水彩画作,呈现出清新的趣味
期刊
嗒,嗒,嗒……黑色的指针在白色的表盘中转动,带着我那无尽的内疚,落入时间的海洋。  每天早上,望着窗外微亮的天空,我总是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抬起身体,睡眼蒙眬地穿衣、叠被,一个不小心就又倒回床上,再次进入了熟睡状态。闹钟铃声大作,我却丝毫听不到声音,还躺在床上继续做着美梦。没办法,母亲只好每天早上喊我起床。她喊我時,我总会找百般理由赖着不起,起来后更是不停抱怨母亲为什么不能让我多睡一会儿。  直到
期刊
近日,湖南雜技代表团在乌克兰第三届“金栗子”国际青少年马戏艺术节上荣获该艺术节最高奖——“金栗子”大奖。来自中国、拉脱维亚、以色列等12国的51个节目参加了本届艺术节大赛。经过激烈角逐,湖南杂技艺术剧院的《丝路芳华——柔术造型》《荷韵——单手倒立》脱颖而出,共同荣获艺术节最高奖——“金栗子”大奖。《丝路芳华——柔术造型》的动作造型灵感来自敦煌壁画,5个演员运用了湖南柔术的技巧,摆出各种不同的叠加造
期刊
《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朋友呢?他在银行工作,外表寻常,能力普通,勤勤恳恳地养家糊口,不爱说话,说的话也多半无趣无味——总之,形象非常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突然有一天,他抛弃了这一切,离家出走了,从头开始学画,并立志当一名画家。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写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叫思特里克兰德。在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后,他独自一个
期刊
“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便是这样一个人——他身上充满了复杂性。他的个性和经历中有很多矛盾的成分,但最终还是成为了扬名天下的画家。这也许算得上是在冲突中升华了自己灵魂的人。实际上他与矛盾共存了,在这其中绽放出自己獨有的价值。  思特里克兰德本是个在伦敦做事的证券经纪人,将近四十岁,有一天突然抛下自己的工作,选择从零开始学习绘画。一开始他
期刊
作者:【日】杉原美由树 王歆慧译  出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品:酷威文化  《落入深海的画笔》是一本有故事的私人旅行手账。日本超人气插画家杉原美由树,用水彩铅笔记录下她在“地中海之心”——马耳他的美妙时光。  停泊着游艇的海湾,绚烂缤纷的花丛,古老神圣的大教堂,宁静古朴的街道……作者以边走边画的有趣旅行为主题,悠闲地勾勒出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富有特色的风土人情,呈现出水彩铅笔带来的别致美感。
期刊
如果按古怪程度给全球的兴趣社团排个名,英国人加文·普雷特·平尼创立的赏云协会可能会上榜。这个协会拥有4万个会员,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他们都对同一件看似荒谬的事儿无比着迷——收集云彩。    在写给会员的《云彩收集者手册》中,平尼说收集云朵很简单:只求曾经拥有。抬头望望天空,和那些飘浮不定的家伙打个照面,或者咔嚓拍个照同其他人分享,你已把那片云收入囊中。  在平尼心中,收集不是拥有,而是去看、去
期刊
很小的时候,家里条件非常糟糕。那天娘突然做了一盘红烧肉,浓烈的香气顿时让我口水澎湃,吃相自然是贪婪并且狼狈的。娘静静地坐在一边,看着我,浅笑。  如果不是那根头发,我想,我会将整整一盘红烧肉吃得精光。  我不停地吃,不停地吃,终于红烧肉只剩四五块,可怜巴巴地挤在盘底。盘子里渐渐空旷,那头发于是闪现出来。  是根漂亮的、长长的、有光泽的黑发。那时候,娘还很年轻。  “头发。”我抬起头,说。  爹正嚼
期刊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时,突然感到一种极度的近乎疯狂的悲怆。  曾经,我一点也无法理解思特里克兰德何以冷漠如斯。我不明白他如何能狠心抛弃相伴十七年的妻子,不明白他为何要拒绝乃至嘲讽施特略夫重新释放的善意,独自走向马赛……  然而他终是来到塔希提岛,和岛上的原住民爱塔一起,静听潮涌。这或许是他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了吧,在人生的最末端。  我想,我可能永远也无法认同思特里克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