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温度阈值检测在冷接触性荨麻疹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温度测试仪测定临界温度阈值(CTT)在冷接触性荨麻疹诊断中的应用,并探究CTT与冷接触性荨麻疹疾病活动度、疾病控制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

方法

回顾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的20例冷接触性荨麻疹。患者首次就诊时自评疾病活动度,首次就诊及之后的2次随访时检测患者CTT,并由患者评价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第2次随访时,评价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CTT与疾病活动度、CTT改善度与疾病控制情况的相关性。Friedman检验比较治疗过程中CTT、DLQI的改善情况,并采用Bonferroni多重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

结果

患者自评疾病活动度:轻度3例,中度8例,重度9例,疾病活动度与CTT呈正相关(rs = 0.573,P = 0.008)。医生评价疾病控制情况:3例不佳,6例一般,11例良好,疾病控制情况与CTT的改善度呈正相关(rs = 0.516,P = 0.020)。首次就诊及2次随访时CTT依次为(20.10 ± 4.67)℃、(10.75 ± 5.30)℃、中位数5.50(P25,P75为4.00,1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4.16,P < 0.001),DLQI值分别为(19.75 ± 3.81)分、(8.45 ± 6.27)分、中位数0.50(P25,P75为0,9.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5.23,P < 0.001);2次随访时CTT、DLQI值均低于首次就诊时(均P < 0.001)。

结论

CTT可反映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并与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控制情况相关。

其他文献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发病率较高的淋巴造血系统疾病,该病进展较快、病死率较高。如何通过现有的检查技术精确地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是研究者们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PET/CT以其能同时提供解剖及功能图像的独特优势,广泛地应用于淋巴瘤的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中,但采用哪种评价体系对图像进行判读的准确率更高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综述了PET/CT定性、半定量及其他新的评价体系在DLBCL预后评估中的
目的分析全国核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国家科学、有效地利用核医学资源及为相关主管部门制定核医学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对中国核医学现状的5次普查结果,从学科基本信息、药物制备情况、设备情况、人员情况、教学及人才培养情况和制约科室发展等情况对全国核医学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核医学相关科室数量出现显著增长,2018年的相关科室数量达到927个,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5
近十余年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并确立了Th17/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核心地位。IL-17A不仅能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功能,对银屑病免疫病理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也有很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针对IL-17A通路的单抗如司库奇尤单抗、ixekizumab、brodalumab等在国内外陆续上市,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本文介绍IL-17A在银屑病
期刊
期刊
乳房外Paget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方式等因素影响,术后复发率仍较高。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降低EMPD手术复发率的研究进展。
报道1例雄秃样纤维性秃发(FAPD)及其临床病理、皮肤镜和TrichoScan特征,以提高对FAPD的认识。患者男,23岁,前额及头顶部进行性脱发10年,伴局部头发变细、软,偶有头皮瘙痒。皮肤科检查:前额至头顶部头发弥漫性稀疏,前额发际线后移,局部发质细软,脱发区可见部分毛囊角化性丘疹、毛囊周围红斑,未见明显鳞屑。TrichoScan检查:毛发密度明显降低,毳毛比例增加。皮肤镜检查:部分毛囊开口消
目的分析酒渣鼻患者鼻部蠕形螨寄生与鼻部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收集酒渣鼻患者与面部健康对照者各14例,酒渣鼻患者中早期8例,中期6例。采集受试者鼻翼和鼻唇沟皮肤微生物样品,提取DNA,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蠕形螨及微生物reads数的构成比反映菌种相对丰度。计算Shannon指数评估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基于菌种相对丰度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银屑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物制剂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改变患者对病毒的易感性或造成感染者病情加重,甚至影响预后。参考国际银屑病学术组织和专家的建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别针对正在进行生物制剂治疗和拟进行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高风险和低风险患者以及合并或不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提出了使用生物制剂的指导性建议,供临床实践中参考。